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手機遊戲
  • 2022-10-18
簡介——蓋伊·特立斯雖然《弗蘭克·辛納屈感冒了》被視為非虛構作品的典範,但它其實是個命題作文,特立斯起初並不想做這個題,理由是他不想寫名人

瑰麗可以形容什麼

原創 桃子醬 硬核讀書會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倒數時刻》劇照。

或許你對他的名字不熟悉,但是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文字創作者。

如果你想學習寫作,他的作品,就是最好的教材。

作者 | 桃子醬

編輯 | 程遲

蓋伊·特立斯(Gay Talese)90歲了——2月7日,這位“新新聞主義”的代表人物、備受中國非虛構寫作者推崇的前輩,剛剛度過了自己的90歲生日。

特立斯上一次在公眾面前亮相已經是2017年的事。當時他在奈飛(Netflix)製作的紀錄片《偷窺者》(Voyeur)中出鏡,把自己的記者生涯形容為“在無盡的好奇心驅動下進行的長年的研究”。

雖然近年來特立斯深居簡出,但正如“我不在江湖,但江湖有我的傳說”的一代宗師,他的作品在大學的寫作課程上、在媒體舉辦的寫作訓練營上被當成範文進行細讀,一些名篇和段落耳熟能詳到可以背誦的程度;同時,不斷有寫作者向他致敬。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新新聞主義”代表人物蓋伊·特立斯。/豆瓣

甚至在看熱播美劇《虛構安娜》(Inventing Anna)時,人們也能聯想到他:該劇主角安娜·索爾金確有其人,其辯護律師將她與傳奇歌手辛納屈相提並論,認為二者都有過“在真正成功前,只能假裝成功”的經歷。說到辛納屈,誰又能繞過特立斯的代表作《弗蘭克·辛納屈感冒了》呢?而辛納屈、安娜以及特立斯本人,都是紐約城的外來者。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被仰望與被遺忘的》

[美] 蓋伊·特立斯 著,範曉彬 / 姜伊敏 譯

世紀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3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特稿寫作的教科書”

沒有人應該來紐約生活,除非他認為自己總是幸運的。

——E。B。懷特

“寫過紐約的作家數不勝數,我卻唯獨偏愛蓋伊·特立斯。這個超級都市在他筆下一反那種慣常的魔幻和混沌,倒像鍘刀下的捲心菜,每片葉子都生猛地招搖在你鼻子跟前。”資深媒體人葉偉民曾這樣表示。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在《紐約——一位獵奇者的足跡》系列文章中,蓋伊·特立斯使用各種數字來塑造了一個紐約群像。/unsplash

特立斯筆下的紐約,充滿了各種他所說的“千奇百怪的資訊”。

在他的《紐約——一位獵奇者的足跡》系列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由各種數字構建的紐約:

紐約人每分鐘眨眼28次,但緊張時每分鐘可能要眨眼40次;每天,紐約人要喝下46萬加侖啤酒,吃掉350萬磅肉,消耗21英里長的牙線;紐約有3。8萬名計程車司機、1萬名公共汽車司機、1。2萬名清潔女工,還有200個核桃販子、500名巫師以及800個無證經營的擦鞋匠;每年,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ASPCA)要殺死10萬隻流浪貓,此外,這裡還有30萬隻鴿子、600尊雕像和紀念碑。

同時,他也記下了這裡發生的各種奇聞軼事:

在西城第四十八街608號,可以用每天250美元的價格租到一頭獅子;在薩頓公寓,有一名男房客從他18層高的公寓視窗垂下釣竿釣鱒魚;有個來自瑞典的可愛金髮女郎會在富蘭克林·D。羅斯福大道的人行道上躺下享受日光浴,並由此結識了很多紐約人;還有一群法庭旁聽迷,每天去法庭“觀看人們真實的表演”,而這個小群體還可以細分為案件粉、法官粉。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老友記》第一季劇照。《老友記》系列呈現了六個年輕人的紐約生活。

這種“資訊密集式”文體,正是由特立斯在上世紀60年代開創的。媒體人趙涵漠評論道:“他用交響樂式的筆法復刻了紐約,在一篇文章中呈現了數百個共同主角,用幾個長句甚至一個分句,就結束一個本可以獨立成篇的城市傳奇。如此奢侈。無數長短句疊加,築成特立斯的紐約。”

在趙涵漠當時供職的《人物》雜誌編輯部,這種文體被稱作“密集恐懼症”,《人物》刊發的《北京零點後》《霾困北京時》等經典特稿,都是向其致敬之作。

在大學教授寫作課程的瓦當甚至認為,如果列舉直接啟發中國新聞特稿寫作的作家,排在第一位的大概非特立斯莫屬。

和趙涵漠一樣,瓦當在閱讀特立斯作品時,一方面感嘆他無微不至的洞察力和栩栩如生的描摹再現能力;另一方面又感到可惜——他的每一章故事幾乎都可以發展成一篇小說,這樣寫似乎有些浪費,也就是趙涵漠所說的“如此奢侈”。

或者可以這麼說,特立斯並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用他所說的“一種更具想象力的方法”,提供了一幕幕場景:他用類似電影拍攝中的蒙太奇手法,呈現紐約的一個個細碎切片,由此讓人獲得關於這座城市的整體印象和氛圍感。而他的獨特之處在於,在場景的快速切換中,他能夠保證每個場景都富有情趣,場景與場景的銜接也精心設定,避免瑣碎之感。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紐約。/unsplash

比如,在《紐約:被忽視之城》一文中,特立斯用6段文字——相當於6組鏡頭——來描述經常被人忽略的紐約的第二座自由女神像:第一個鏡頭,第六十四街,一個在旅館住宿的孤獨採購員半夜醒來,突然看到窗前浮動著一個閃閃發光的自由女神像;第二個鏡頭,採購員以為自己被人綁架,身處輪船上,正經過自由島那座作為紐約象徵的女神像,其實並不是;第三組鏡頭,閃回到小自由女神像建成的1902年以及它的建造者,一個倉庫老闆;第四、第五組鏡頭,回到現代,遊客來這裡尋找它,本地人卻熟視無睹,鏡頭拉近一名計程車司機,他的臺詞是:“這座城裡有誰會老往上瞧呢?”最後一個鏡頭,這位女神手握燃盡的火炬,俯視眾生。

這就很紐約。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製造特立斯

我父親是個驕傲的裁縫,我成了一個驕傲的記者。

——蓋伊·特立斯

1953年,21歲的特立斯進入《紐約時報》,成為一名送稿生。供職於《紐約時報》的十餘年間,他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優秀的記者,就像他在《王國與權力:撼動世界的〈紐約時報〉》一書中所寫:“最優秀的記者,即使在不承擔任務時,也總是在工作。在人群中間,他們是獨立而超然的觀察者、局外人。他們下意識地注意高聲叫喊的話,能引用的話,奇怪的事實或可以做報道的事件。”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蓋伊·特立斯擁有隻透過觀察不採訪的形式描寫一個人的能力。/豆瓣

當時報紙正面臨電視的威脅,《紐約時報》的應對策略是提供更多的細節、更深入的解讀。比如,一樁情殺案,八卦報紙關注的只是性,《紐約時報》則從社會學角度去解讀。但這對特立斯來說還遠遠不夠。

“特立斯對故事、對人類多種多樣的經歷和其中所有瑰麗的、扭曲的細節有無與倫比的喜好。他對陌生人生活中的瑣事細節投注關切,而大多數人對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和親人都幾乎沒有如此。他對其他人有無窮無盡的興趣,不管是聲名顯赫的還是默默無聞的,滿懷愛意地沉浸在他們的過去裡——母親在他們年幼時對他們說過什麼,他們兒時臥室的樣子——這把特立斯和普通記者區別開來。”美國作家、記者凱蒂·洛菲(Katie Roiphe)在為特立斯作品《鄰人之妻》所寫的前言中如此表示。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鄰人之妻》

[美] 蓋伊·特立斯 著,木風 / 許諾 譯

世紀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7

特立斯曾總結自己的工作方法:“在各種場合對人物進行觀察,記錄他們的各種反應,以及別人對他們的反應時,我力圖做到既能全面跟蹤人物,又能使自己不對人物產生影響,努力把握整個場面、人物對話、情緒、衝突、緊張關係、戲劇性場面。這樣我就可以從主人公的角度去寫故事了,有時能揭示我所描述的那個時刻主人公展現的思想。”

1966年發表的《弗蘭克·辛納屈感冒了》一文就是這種方法論的產物。當時,特立斯並沒有得到採訪辛納屈本人的機會,於是,他動用人脈進行與辛納屈相關的人的採訪(“所有人都認識辛納屈。”),並獲准在酒吧、檯球室、電視臺錄影棚、電影攝影棚、拳擊賽和脫口秀表演現場追隨和觀察辛納屈。

據說,他採訪的相關人物有近八十人。在他的成稿中,既寫了他在臺球室目睹的辛納屈與作家哈德蘭·埃裡森的小衝突,也有透過旁採還原的一些戲劇性場面——在一次家庭聚會上,辛納屈溫柔地安撫女兒南希的同學,對這個女孩說“這沒什麼,我的孩子”。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美國演員弗蘭克·辛納屈。蓋伊·特立斯在沒有和弗蘭克·辛納屈說上一句話的情況下完成了一篇非虛構作品。/豆瓣

《弗蘭克·辛納屈感冒了》完美示範瞭如何在沒有采訪一個人的情況下寫一個人。特立斯說,透過觀察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以及周圍人對其的反應,這個人的合作與否已經不重要,“我的收穫遠比能坐下來與他談話大得多”。30年後的1996年,特立斯寫了一篇《阿里在哈瓦那》,手法與辛納屈這篇如出一轍,都是透過旁採完成的,明星本人根本沒有說話——區別只在於,阿里是嗓子有問題無法說法,辛納屈則是不願說話。

至於對細節近乎偏執的專注,特立斯承認,這得歸功於身為裁縫的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就看父親做西裝,看著父親量尺寸、手工縫製、一次次地試穿,並遵循三個原則——要把事情做好的想法;要花時間;別犯錯。而這些原則同樣適用於新聞報道業,“像一個驕傲的裁縫那樣寫作”。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把普通人寫得足夠好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在用新方法寫作,我只是想寫得像菲茨傑拉德。

——蓋伊·特立斯

雖然《弗蘭克·辛納屈感冒了》被視為非虛構作品的典範,但它其實是個命題作文,特立斯起初並不想做這個題,理由是他不想寫名人。在《紐約時報》時期他就不想、也很少寫頭版頭條——今天的大新聞不會是明天的大新聞,它是易朽的,“我想寫的是38版下面的小文章,關於我在街上偶然碰到的一個無名的人的故事”。

在接受“一條”採訪時,特立斯表示:“只有偉大的小說家、劇作家能透過他們的創作天賦,把‘普通人’提升到文學的地位。雖然我寫的是非虛構,但也想寫得像菲茨傑拉德一樣好,如果我把‘普通人’寫得足夠好,他們的生活就值得永久地關注和凝視,他們就能永遠活著。”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紐約地鐵裡行色匆匆的人們。蓋伊·特立斯認為偉大的作家可以把“普通人”提升至文學的地位。/unsplash

他對自己的寫作當然有野心。他希望像小說家那樣反映時代情緒和人性,但他無意成為小說家:“我對小說和任何形式的虛構文學都沒什麼興趣,但我對講故事很感興趣,我對非虛構很感興趣。”

瓦當認為,非虛構的魅力,來自這個不確定的世界的不確定性:事實往往比虛構更有想象力,因為事實蘊藏著無數偶然和奇蹟,虛構卻習慣於按部就班。他把事實比喻為特立斯筆下的私酒販子科斯特洛駕駛的快艇,無意間偏離航線,闖進一次快艇競賽,並且率先駛過終點,然後繼續航行——雖然不可控,但也帶來了豐富性。基於比虛構豐富的事實,再加上雜糅了海明威的簡約、明快和菲茨傑拉德的繁複、迷離,瓦當有此看法:特立斯的非虛構,其實是一種更高階的虛構。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蓋伊·特立斯。/豆瓣

關於這一點,也得到了特立斯本人的肯定。2017年,在接受騰訊文化採訪時,特立斯表示:“我以一個記者的身份去寫故事,我寫的是非虛構,但我想著的是虛構,就好像我是以一個劇作家的視角來寫作。”

除了成為一個記錄者、一個觀察者,特立斯還想成為一個非虛構的藝術家,他相信自己所做的將成為永恆歷史的第一部分。他的視角、結構、語言的節奏、語感乃至採訪技巧,直至今天仍給一代代非虛構寫作者帶來啟迪。

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今 日 話 題

你最喜歡的非虛構作品是哪部?

· END ·

原標題:《非虛構,為什麼一定要讀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