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為人處事常存悲憫之心,爭時全力以赴,棄時只求心安即歸處

簡介詩詞三味,其味三,放曠

為什麼自己總有憐憫之心

古語云:“腹自詩書氣自華。”品讀詩詞三味,其中自有百味人生。此中真意,我們該如何體會與

為人處事常存悲憫之心,爭時全力以赴,棄時只求心安即歸處

曾風靡一時的《中國詩詞大會》,至今對詩詞的讚美和爭議並未休止。學生們或許都必存疑感,為高考中僅佔六分的詩詞默寫耗時學習背誦是否值得?答案自在人心。然而試問,詩詞在當今浮華喧囂的社會中,所帶給我們的僅是這六分的成績嗎?未必盡然,這其中還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傳承。

為人處事常存悲憫之心,爭時全力以赴,棄時只求心安即歸處

詩裡有盛唐的美酒。他們將星辰點墨入詩,繪成百里流火,吟誦著“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詞裡有新宋的月光,他們將月色潑墨入畫,繪出荷塘月色,淺斟低唱“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詩詞中有金戈鐵馬挑燈看劍的鐵血戰歌;詩詞中有互相思念恩愛纏綿的牛郎織女;詩詞中有采菊東籬下悠然悟道的淡泊隱者;詩詞中有碧海青天柔腸寸斷的嫦娥仙子;詩詞中有功炳萬古霸業千秋的漢武秦皇。

為人處事常存悲憫之心,爭時全力以赴,棄時只求心安即歸處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詩詞三味,其味一,悲憫。從“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悲憫之心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仁人之嘆,悲憫是古文人永遠的主題。白詩魔對賣炭翁的同情,杜詩聖“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感嘆,無一不體現文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必工。詩詞的悲憫,是對滿目瘡痍的嘆息。

為人處事常存悲憫之心,爭時全力以赴,棄時只求心安即歸處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蘇軾閒適時的“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陸游“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最欣賞蘇軾的“卻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詩詞的淡泊,是對心安歸處的釋然。

為人處事常存悲憫之心,爭時全力以赴,棄時只求心安即歸處

詩詞三味,其味三,放曠。少年自有少年狂,藐崑崙,笑呂梁。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踏盡長安花。年少時不妨書生意氣,輕劍快馬。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卻又如何?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人生若不得志,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詩詞的的放曠,是對懷才不遇的抒解。

為人處事常存悲憫之心,爭時全力以赴,棄時只求心安即歸處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在現代浮光掠影的社會,詩詞三味是否已經失去了曾經的價值?答案是否定的。為人處事常存悲憫之心,爭時全力以赴,棄時只求心安即歸處。人生不得意時,肆意放曠又何妨?古詩詞中蘊含的智慧無窮無盡,須待我們來傳承發揚,讓詩詞文化之光散發出銳意的鋒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