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簡介這種行徑不要說多疑的劉邦會厭煩他,就連呂后一個婦人也認為韓信是一個不值得留的人

戰必勝,攻必取的攻是什麼意思

創造戰爭史上的奇蹟,卻仍不被劉邦接納——永恆的話題“韓信之死”

一個成功君主背後要麼有一個神機妙算的謀士,要麼有一個百戰百勝的將軍。而劉邦就兼具這兩個,不僅是有料事如神的張良,還有一個出兵定能勝的韓信,而韓信自古以來就被別人稱作兵王。不少人認為韓信之所以能夠被評價的這麼高姿態,必然是少不了不了他的好友給他造聲勢。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蕭何曾經在自己的書中這樣描述他,如果都能做到像韓信這樣,國家一定天下無雙,想要取得天只有韓信能夠做到。接著是武涉,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而料事如神的蒯通則說:當今兩主之命縣(懸)於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透過這兩個人的描述,足可以看到韓信是一個滿身載滿了美譽的人,但是若想撐得起別人的美名譽,必定要有自己的真本事。他在這背後一直在用自己的超強實力證明“兵王”二字就是為他而生。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他的成功離不開他的這三個特點。

一、識大局——能忍

本來他的家境還是比較富裕的,但是在年幼時父母突然因病雙亡,年幼的她只能靠著乞討來生活,因此凡是認識他的人基本上都討厭她。但是心中有鴻鵠之志的人怎麼會拘泥於此?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後,他開始自學兵法和武藝。在當地有一個特別著名的混混,看見韓信在自學時便嘲笑他說,如果你敢刺殺我,我就放過你,你如果你不敢刺殺,你就從我的胯下經過。這種事情很多年少方剛的人都會接受不了選擇孤注一擲和對方拼個你死我活,但是即便是孤注一擲,面對對方人多蠻橫的情況韓信要想活命只能選擇第二種屈辱的方式。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韓信也因為這件事情,一生都有了被別人詬病的汙點。但是你必須要承認這種忍耐力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也就是這種能忍的人才能成大事,不忍則亂大謀。也就是潛伏了這麼多年,後來才能迸發出這麼大的能量。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二、從軍路難

如果說他獨自一人生活的少年時期已經足夠磨鍊他的意志了,但是他的青年時期也絲毫不如意。他從軍跟隨的第一個人是項梁,項梁失敗以後,他自然而然的跟隨了項羽。他不是一個愚忠的人,他認為沒有能力的君主,他定是不會跟隨的。但是這兩次選擇君主,他都沒有選對人,因為不論是項羽還是項梁他們都認為韓信不過是一個平常的衝鋒。於是在他自己分析了天下大局之後,他又選擇了跟隨劉備。但是一個衝鋒兵的跳槽斷然是不會引起劉備的注意的,劉備一開始也沒有發覺這是塊熠熠發光的寶石。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雖然一開始他的光芒之處並沒有被人看出,但是他馬上遇見了那個成就自己也終結自己的人——蕭何。在他的推薦之下,他和劉邦來了一次面對面的會晤,這他等了若干年的機會終於到來,他怎麼能夠放棄呢?在這次會晤中,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項羽定會失敗,要透徹地分析了當時的天下局勢。劉邦頓時覺得自己就是未來天下的主人,大手一揮讓韓信放心去幹。韓信終於實現了從一個衝鋒兵到大將軍的歷史性轉折。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三、無敗績

出關中是他新上任時面臨的第一關,雖然這道難題讓別人一籌莫展,但對於熟讀兵書從軍好多年的他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他將聲東擊西這樣最基礎的戰略,稍加改造改成了著名的明星棧道,暗度陳倉。果不其然,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他順利出了關中,為自己的名聲打響了第一炮。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隨後他彷彿是挑戰自己一般,一次又一次破了自己的記錄。魏,趙,燕,齊,他一路直下,劉邦彷彿看到了自己登上皇位的那一天,對韓信豎十個大拇指都表達不了自己的喜悅。在這期間,我們耳熟能詳的背水一戰等各種戰術不僅是他個人的獨創更是我國戰爭史上的奇蹟。他的表現已經不能夠用完美這兩個詞來表示,戰功卓越在他面前也都失色。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最後給他坐實兵王這個稱號的是他與項羽的正面對決,這也是中國戰爭史上第一次用心理戰術取得成功的戰役,不費一兵一卒便拿到了項羽的項上人頭。這上面的一切都說明他的稱號是實至名歸,不是子虛烏有。但是後來他怎麼又被劉邦反殺呢?其實他自己說的這幾個字就已經道盡了其中的玄機。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就曾經用一句話來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連他自己都自嘆不如!這是怎樣的胸懷和讚美,讓一個君主這樣評價臣子。但是事實證明沒有皇帝不忌憚功高蓋主的臣子,也沒有像韓信這樣“愚忠”的人。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首先是自傲。有些天大的功勞自傲也是常事,能夠理解,但是偏偏到韓信這就變了味。世人都明白他並不是一個賣主之人,但是他的所做不得不讓後人遐想連篇。在劉邦被困要求他出兵的危機關頭,他自持手掌大軍“要求”劉邦給自己一個王位坐坐。說是“要求”,其實不過是赤裸裸的威脅!這種行徑不要說多疑的劉邦會厭煩他,就連呂后一個婦人也認為韓信是一個不值得留的人。

劉邦曾這樣描述他: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是一,二是韓信從來不會把腦子留在政治鬥爭上,直言不諱這一點並不適合政治。在劉邦問他自己能帶多少兵的時候,他思考一會說,只能100000多了你也帶不了。這句話沒問題,但是劉邦反問他,你能帶多少?他居然斬釘截鐵的回答越多越好。這次的事情雖然被劉邦用哈哈哈給搪塞過去,但是梗已經留下了,加上之前差點要了劉邦的命,劉邦這次就算是打自己的臉也不會把韓信留下威脅自己的子孫後代。於是為了稍微好看一點,惡人呂后來做。

韓信是一個神人,但是萬事萬物都處在一個體系之中,一方面過於低能絕對會出現木桶效應,切不可如韓信一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