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敦煌學研究添“新課題”:讓冷門不“冷”,絕學不“絕”

簡介該專案主持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李國8日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說,該專案實現了敦煌、河西石窟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題記文獻資料綜合調查研究在社會科學重大專案領域的突破,標誌著該院多民族文化研究迎來新的重要發展契機

課題研究基礎是什麼

中新社蘭州12月8日電 (記者 馮志軍)由敦煌研究院申報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專案“敦煌河西石窟多語言壁題考古資料搶救性調查整理與研究”於近日獲准立項,並啟動實施。其將會在回鶻學、蒙古學、藏學、西夏學等多個研究領域衍生出大量新的研究課題,使敦煌學研究“冷門”不冷,“絕學”不絕。

該專案主持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李國8日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說,該專案實現了敦煌、河西石窟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題記文獻資料綜合調查研究在社會科學重大專案領域的突破,標誌著該院多民族文化研究迎來新的重要發展契機。

兩千多年的古代絲綢之路上,佛教文化藝術的交流傳播和繁榮發展,在甘肅河西地區保留了30餘處以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為代表的石窟寺遺存,成為中國石窟寺歷史最悠久、數量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不僅保留了豐富的佛教石窟寺建築、雕塑和壁畫藝術,而且遺存有數量浩繁的供養人題記、功德記、遊人題記等文獻資料。

這其中,不僅儲存有大量的漢文題記,而且由於千餘年間回鶻、蒙古、藏、党項等民族在河西地區的遷徙、居留活動,遺存了大量回鶻文、回鶻式蒙古文、藏文、西夏文,以及少量的梵文、于闐文、敘利亞文、波斯文、八思巴文等多民族語言文字題記。

“這筆豐厚的歷史文獻遺存,對於古代宗教史、民族史、藝術史、文學史等多學科研究都具有重要史料價值。”李國說,敦煌學誕生百餘年來,國內外學者在以敦煌石窟為代表的多領域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使這一顯學經久不衰。但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敦煌、河西石窟中遺存的大量回鶻、蒙古、藏、西夏文等民族文字題記關注度卻並不是很高,當屬於冷門絕學。

李國分析稱,目前從歷史考古文獻角度出發進行敦煌、河西石窟多民族文字題記研究的力量還相當薄弱。隨著本課題研究工作的展開,將推動加強科研機構和石窟文博單位在河西石窟考古文獻、考古藝術、絲路交流、民族宗教、多語種語言文字等相關領域的學術力量和基礎資料建設,讓顯學更顯,冷門不“冷”,絕學不“絕”。

李國表示,該課題研究還將提升長久以來河西石窟考古藝術研究、敦煌學的傳統和優勢學科,在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領域的學術影響力,並透過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解決長期未解的疑難學術問題。(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