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網際網路時代,誰來判定醜陋建築?

簡介(本文摘選自《人的城市》,作者為中國當代建築、城鎮化、公共藝術領域學者、策展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人的城市》賈冬婷 編著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初,《三聯生活週刊》啟動人文城市獎的評選,搭建了一個針對當下城市建築的評價體

怎麼判斷現當代建築

文|周榕

在三聯人文城市獎之前,我還擔任過“中國十大丑陋建築”獎項評選的架構共創人,我們在2010年10月左右開啟了第一次評選。

當時評選醜陋建築,是有時代背景的。這些醜陋建築其實並不是在2010年集中出現的,可能從1990年代就已經開始“風起雲湧”,但2010年是一個特別關鍵的年份,這一年被稱為“移動網際網路元年”。以往這些醜陋建築散見於中國的各個城市和鄉村,由於有了網際網路的內容飢渴,有了自媒體的傳播後,醜陋建築好像突然被集中在一起,爆炸式地出現。

中國的醜陋建築蘊藏之豐富,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而且有一種越挖越多的感覺。從創辦這個獎到現在,我連續11年、一次不落地參與了評選,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引發了我很多思考。、

今天的建築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物理的公共空間,它是一個虛擬和現實合二為一的、巨大的、擴充套件型的新公共空間。成為新公共空間之後,媒介地位飛快上升,建築成為一個向社會傳播價值觀的非常重要的載體。相較於建築本身的物理形態的美或醜,更重要的可能是預埋在其中的社會價值觀。這些資訊有些危害性極大,比如“貪大媚洋、崇權炫富、獵奇求怪、粗製濫造”。

我們往往對這些遍佈我們身邊、最常見、最普遍的醜陋建築熟視無睹,但是看多了以後,它的價值觀預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價值判斷。

醜陋建築背後,蘊藏著一些很深刻的問題。“象形建築”的原罪——城市裡為什麼不能隨意盛放“大蓮花”?這樣的寫實不是美不美的問題,是它讓我們從理性的現代空間又回到了偶然的境地裡。

最後我想說,醜陋建築的評選絕不是以娛樂大眾為目的。希望大家在一笑之後,能陷入深深的思索當中。

(本文

摘選自《人的城市》,作者為

中國當代建築、城鎮化、公共藝術領域學者、策展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

網際網路時代,誰來判定醜陋建築?

《人的城市》

賈冬婷 編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初,《三聯生活週刊》啟動人文城市獎的評選,搭建了一個針對當下城市/建築的評價體系,並將第一屆的主題定為“重建聯結”——重建人與人、人與城市的聯結。《人的城市》這本書不僅是對首屆三聯人文城市獎的記錄,更以此為出發點,對關於城市的現象與故事進行了進一步的觀察與思考,邀請建築、藝術、文學、歷史、哲學等多領域人士,共同思考人如何作為城市的目的與尺度,探討人文城市的可能性與不同實踐方案,並藉此倡導重建人與人、人與城市的聯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