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簡介”海參如同一個食材中介,從明代的宮廷御膳經過朝代衍替,穿越至清代宮廷,由起初的滿漢飲食文化對峙,到滿漢飲食相融,進入清廷皇家御膳,成為清宮宴的代表菜式

鮑魚分幾個等級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一、前言

海參,又名刺參、海鼠、沙噀、海黃瓜等,

“是指棘皮動物門

( Echinodermata)

海參綱

) Holothuroidea

Holothuridea

的物種,水產上的海參係指可供食用的海參”。

海參體壁厚而柔軟,富含膠質,與燕窩、鮑魚、魚翅齊名,屬於海味

“八珍”之一,是一種名貴的水產動物。自古以來,就有“陸有人參,海有海參”之稱。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我國飲食海參歷史悠久,對於海參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的相關史料也頗多,但是對於古代宮廷飲食海參狀況並未有系統的介紹。本文將根據各類文獻關於海參的記載,就海參何時進入我國古代宮廷、宮廷御膳中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歷程及其影響作一探討。

中國對海參的食用價值與藥用價值的認識歷史久遠,且具有一個漫長的漸進式過程。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人們便開始食用海參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二、將海參製作成佳餚的發展

從宋代開始,人們逐漸知曉海參具有進補的功效。南宋時期,浙江溫州捕撈的海參傳入都城臨安,成為京師追捧的海味佳餚。浙產海參屬於瓜參科之光參,無肉刺,稱為沙噀。宋代江浙沿海已開始捕撈且烹飪海參了,許及之詩中對海參美味的生動描繪,讓人陷入無盡的想象中,也挑逗著讀者的味蕾。到了元代,海參在食用方面,既講究鮮美可口與營養價值,又注意其性味特徵。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關於海參進入宮廷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元代。元代國力強盛、疆域遼闊,元朝政府實施開放的海外貿易,其航線遠達南洋群島、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灣,以至東非。因此,海上絲綢之路為東南亞地區向元朝廷進貢海參提供了交通地理條件。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明代,由於商品經濟的繁榮與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對於海參的產地、形態、性味、功效、主治及附方等有了更具體翔實的認識。明代晚期,社會奢侈無度、貪縱宴樂,海參成為當時上流社會宴飲的奢侈品。

明代上流對於海參的趨之若鶩,讓其地位又上升了一個臺階,海參傳入宮中,開始成為宮廷御膳食材之一。海參正式進入我國古代宮廷御膳是從明代開始。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主中原後,既要秉承自身遊牧民族的飲食傳統,也要不斷吸收中原地區的飲食風味,由此不斷改進、精化宮廷飲食體系。鄭南認為清宮御膳經歷了初期、中期、晚期三個不同的演變階段

清入主中原前,宮廷食禮為“漢人習尚、遊牧遺風”,菜式雖仍以滿蒙菜式為主,但逐漸向中原文化靠攏

清入關後,從康熙至乾隆清宮食制改革,改“滿席”為“滿、漢席”分列式對應存在,宮廷飲食原料大多來自內地

晚清慈禧太后時代出現“添安”筵式,宮廷御宴中“南鮮”、燕窩、海參以及魚、蝦、蟹等江海產品及時鮮蔬菜明顯增加。慈禧太后時的“添安”筵也是清宮御膳的最高規格。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乾隆時期,國力強盛,食材來源於內地

各處,膳食單趨於漢化,菜式精美,

“但他不吃海 河產品,在現今儲存下來的有關記載他日常膳食 的大量食單中,幾乎找不出一款由魚翅、海參、大 蝦、鮑魚和各種魚類烹製的菜餚”。

嘉慶時

期,御膳愈加奢華,菜餚數量明顯多於乾隆時期,

燕窩大菜通常為兩品或三品

到了道光時期,無論 在數量或質量上均超越前兩朝,御膳中出現海參、魚翅等海鮮。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儘管清朝權貴一直在捍衛本民族的飲食傳統風尚,但宮中御膳仍在逐漸漢化,內地食材不斷增加,滿族的野味餚饌也不斷減少。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清宮御膳主要由滿蒙菜、魯菜與淮揚菜三大類菜式構成,其原材料與烹飪方式多來源於民間,山東盛產海參,海參作為魯菜食材之一,也因清代中後期統治者的喜好而引入御宴中來。

清宮廷對於漢食,由認知到接受再到喜歡,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滕德永認為

“對於海鮮,自乾隆帝即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後又經過嘉慶朝的謹慎審視,入道光朝後,清宮方正式接納了海鮮。”而海參屬於“漢菜”海八珍之一,清宮御宴博採海參等珍貴食材之精華,創造出眾多無與倫比的精美餚饌。海參經歷了從康熙到乾隆、嘉慶等數代皇帝的審視與宮廷飲食改革,到道光時才出現於宮中御膳,至晚清深受慈禧與光緒等的喜愛,不但出現在清廷御膳中,在清宮檔案中也有頗多的記載。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隨著對海參認知的不斷加深,加上各階層人士對於海參進補功效的傳頌,以及宮廷御膳中菜式的不斷改進,清代宮廷對於海參的需求量也在逐年遞增。清宮海參的來源有兩種方式

進貢與購置。

海參進貢分為附屬國進貢與國內沿海地的進貢。向清朝廷進貢海參的國家有南洋的呂宋國與蘇祿國,東北亞的朝鮮國,以及位於琉球群島的琉球國等。從海參進貢的情況來看,早在康熙時期,海參已進入宮中。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清代時期,海參也被列入應稅貨物,如雍正時,閩海關的海參稅

率為每百斤海參徵銀

3

錢。道光時期,海參已成為宮中御饌。

宮廷御膳由內務府和光祿寺掌管。內務府是掌管清代皇室宮廷事務的機構,下屬機構

“御茶膳房”負責皇室日常膳食並承擔部分筵宴。光祿寺是專門管理皇室盛大筵宴的管理機構。因此,海參採購由內務府的御茶膳房與光祿寺負責。

清代前中期,雖然康熙至嘉慶時期,宮中已有進貢的海參,對於海參也是瞭解甚多,但並未引入清宮御膳中。道光時,宮中御膳出現了海味菜,並要求地方進貢宮中,海參也隨之步入御膳行列。到了晚清,海參成為慈禧太后

“添安”筵式的必備海鮮原料之一。

探究——明清御膳之海參飲食文化的發展史

三、結語

“食物與人類的生存、生計存在著生物性與社會性的雙重關係,在此基礎上演繹了各種各樣的飲食文化。”海參如同一個食材中介,從明代的宮廷御膳經過朝代衍替,穿越至清代宮廷,由起初的滿漢飲食文化對峙,到滿漢飲食相融,進入清廷皇家御膳,成為清宮宴的代表菜式。宮廷海參菜式,歷經六百多年的蓄積,汲取民間飲食文化之精華,再經歷代御廚的不斷改革創新,蘊藏著明、清兩代宮廷飲食文化資源,成為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中國餚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