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黃馬褂雖然難得,但與其他四種御賜服飾相比,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

簡介乾隆朝獲得賜紫的異姓大臣較多,其中就有傅恆、福康安、福長安、福隆安、阿桂、和珅、海蘭察

衣服前面的長帶怎麼打

黃馬褂在清代的影視作品中十分常見,或許在大眾的眼中,得賜黃馬褂者恩寵無比,一旦穿上地位陡增,似有皇帝親臨的感覺。

黃馬褂雖然難得,但與其他四種御賜服飾相比,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

實際上,黃馬褂在清代不算什麼級別很高的服飾,而且黃馬褂的賜予也比較普遍,數字恐怕輕鬆突破一萬大關。故而,大臣蒙恩獲賜黃馬褂,並非屬於殊榮,充其量也就是錦上添花而已。

相比較黃馬褂,以下幾種服飾的等級就很高,而且賜給的物件也不像黃馬褂那般不講究門檻出身,非得是有大功者且品級必須是一品大員。

一、四團龍補服

四團龍補服,通俗地理解就是親王補服。乾隆以前,親王補服的樣式為四正龍,郡王為二正龍二行龍。如果對清代的服飾沒有細緻研究的話,那麼就容易產生混淆。

乾隆中期,大學士傅恆鑑於親王、郡王補服難以區別,上奏請改親王、郡王補服,此後親王補服改為二行龍二正龍;郡王改為四行龍,此後成為定製。

黃馬褂雖然難得,但與其他四種御賜服飾相比,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

清初時期,四團龍補服從不賜給異姓。雍正在位時開了一個頭,年羹堯平定青海後,晉一等公賜四團龍補服,因此年羹堯成了清代首位獲賜四團龍補服的異姓貴族。

乾隆時期,四團龍補服的賜予增多,但數量也十分有限。僅有

傅恆、阿桂、福康安、孫士毅

(後因罪被收回)四人。

定製,凡是獲得四團龍補服的大臣,按例是可以在正式場合穿著的。不過傅恆為人低調,不管是朝會還是慶典,從不著四團龍補服,仍穿公爵補服,據說乾隆對他此舉十分認可。

可以看出,四團龍補服的等級極高,非有大軍功者例不賜給,而一旦賜給大臣,就意味著該大臣在穿戴方面享有親王的體面。

黃馬褂雖然難得,但與其他四種御賜服飾相比,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

二、紅絨結頂冠

紅絨結頂冠的等級更高,只有皇帝、皇子、皇孫才能穿戴,近支的宗室諸王如果沒有得到皇帝的允許,一律不準戴用。

乾隆時期常有降恩賜給王、貝勒,並規定他們日常可以戴用。紅絨結頂冠賜給異姓大臣的最早案例出現在康熙朝,圖海、費揚古等皆因軍功獲賜,不過異姓貴族即便有此殊榮,也不敢日常戴用。

雍正朝時,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蒙恩獲得紅絨結頂冠,雍正帝為視恩寵,特意下旨准許戴用,但也有一個前提,就是每年元旦大朝的時候才能戴用一次。雖然一年只能戴一次,卻也被同僚視為非常之榮。

從史料的記載中不難看出,紅絨結頂冠比四團龍補服更為難得,有清一代獲賜恩榮者,不超過十個人。

黃馬褂雖然難得,但與其他四種御賜服飾相比,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

三、賞戴雙眼、三眼花翎

清初時期,宗室諸王向例不戴花翎,只有貝子才戴三眼花翎,公爵則標配雙眼花翎,這是作為人臣的最高禮遇。

乾隆中期,順承郡王時任前鋒統領,他主動向乾隆皇帝討要花翎,乾隆批示說:

花翎乃貝子品制,諸王戴之,反覺失制。

傅恆隨即上奏說,郡王此時正年輕,如果戴了三眼花翎更為美觀,乾隆聽後覺得有理,便賜給了三眼花翎。此後,宗室諸王賞戴三眼花翎成為定製。

異姓大臣能獲得雙眼花翎已是難得,僅有區區的幾十人;三眼花翎更是寥寥無幾僅有七人,恩寵如阿桂、和珅者,不過是雙眼花翎而已。

可見,雙眼、三眼花翎在清代的官制服飾中享有至高的地位,非有大功者且位居人臣者不授。

黃馬褂雖然難得,但與其他四種御賜服飾相比,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

四、大臣賜紫

清代官定服飾的顏色為藍色、青色系,並不像明代那麼過度講究色系的區分。所謂的“大臣賜紫”也不是賞賜給的大臣紫色的官服。

根據《嘯亭雜錄》的描述,賜紫是皇帝賜給有功大臣的輿服。“輿服”在古代表示車輿冠服與各種儀仗,與日常穿著的服飾有一定區別。

不過在文獻中,也將大臣賜紫歸入服飾禮儀的行列,故而御史額外列出。對於大臣賜紫,朝廷是有明文規定的,非有社稷大功不得予。

黃馬褂雖然難得,但與其他四種御賜服飾相比,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

乾隆朝獲得賜紫的異姓大臣較多,其中就有傅恆、福康安、福長安、福隆安、阿桂、和珅、海蘭察;嘉慶朝有慶桂、得愣泰、額爾登保,道光以後,大臣鮮有賜紫。

還有一種獎勵主要是針對武臣的,叫“賜紫韁”,主要用於裝扮馬匹,也是一種很高的榮譽。

瞭解了以上四種高等級的服飾以後,便能理解黃馬褂的含金量了。從賜給的人群來看,黃馬褂也是參差不齊,上至大學士、部院大臣,下至侍衛、知縣甚至是平民百姓。

黃馬褂雖然難得,但與其他四種御賜服飾相比,含金量就大打折扣了

這種群體差異性,便很能說明問題,歷史是有定律的:

凡是身份低的人能得到的東西,那麼大致也是不太值錢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