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莫扎特的秘密(八),莫扎特的歌曲中器樂性的由來

簡介莫扎特的創作,在法國號和豎笛聲部上也是這樣,如果按照貝多芬的路子寫,那對於演奏者來說一定會喘不過氣來,必須在中間留下適當的換氣口,所以如果有聲音不連貫的歌曲,或許也可以說它是出自器樂性的想法吧

夜後詠歎調是誰寫的

莫扎特的秘密(八),莫扎特的歌曲中器樂性的由來

西方音樂史是否就是教科書講的模樣?

西方音樂史是否只有一個版本?

讓我們給你不一樣的內容,

古典音樂意外史!!!

莫扎特的秘密(八),莫扎特的歌曲中器樂性的由來

莫扎特的歌曲為什麼有器樂性?

這是個經常被提及的問題。不過與貝多芬一直具有的“器樂性”相比,莫扎特歌曲中的器樂性可謂小巫見大巫了。這是因為,貝多芬是個理想主義者(甚至可以說是個夢想實踐派),晚年的《第九交響曲》超越了“人們是否可以實際唱出來”的問題,寫出了的完全就是自己腦海裡的東西。莫扎特的創作,在法國號和豎笛聲部上也是這樣,如果按照貝多芬的路子寫,那對於演奏者來說一定會喘不過氣來,必須在中間留下適當的換氣口,所以如果有聲音不連貫的歌曲,或許也可以說它是出自器樂性的想法吧。

莫扎特的秘密(八),莫扎特的歌曲中器樂性的由來

比起貝多芬,莫扎特“人性化”很多,因為“唱不出來的器樂作品絕對不寫”。他的樂譜是以“全部可以唱出來”為前提進行創作的,在這層意思上,你也可以反向理解為純粹的聲樂性。

莫扎特的秘密(八),莫扎特的歌曲中器樂性的由來

可為什麼我們現在卻說“莫扎特的聲樂曲有器樂性”呢?因為我們是二十世紀的人,在我們的意識裡,《魔笛》的夜後詠歎調一點兒也聽不出聲樂性,覺得那一定是按照小提琴或者長笛譜寫成的。不過這首詠歎調真的是配合一個叫約瑟芬·赫法的歌手自身特點寫成的,那些五線譜上方高音群是根據她的音域和演唱技巧而設計的。這種演唱技巧在十八世紀非常流行,是最受歡迎的高音演唱技巧。下一段的樂譜是莫扎特在少年時聽過的叫巴斯塔爾蒂娜的女高音演唱過的音樂。樂譜中最高音是高音C,比夜後的F還要高出五度。在現在人的眼中,這樣的音域完全是屬於小提琴、長笛這樣的高音樂器的,只不過在十八世紀,那是值得誇耀的人聲樂譜。

莫扎特的秘密(八),莫扎特的歌曲中器樂性的由來

這種發達的聲樂技巧在十九世紀沒落了,十九世紀可以說是聲樂丟失的時代,淪為了表達情緒的工具。到了羅西尼的聲樂作品,已經不需要誇張的演唱技巧了,聽過那些令人落淚的威爾第、普契尼的詠歎調之後,人們會被那樣甜美的旋律誤導為是“聲樂性”;而將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音群誤認為只屬於“器樂性”。

莫扎特的秘密(八),莫扎特的歌曲中器樂性的由來

此外,歌劇院大型化也是個客觀原因,十八世紀最大的劇院也不過能容納500人,在這樣的劇場中,你不必聲嘶力竭,而良好地控制音量,同時運用高超的技巧才是贏得觀眾的不二法門。十九世紀之後,劇院大型化,唱出大型歌劇院裡每一個角落都能聽清楚的音量成為了聲樂的標準要求,這必然會使曾經那些使用銀鈴般聲色同時還要兼顧高超技巧的十八世紀聲樂唱法銷聲匿跡。

莫扎特的秘密(八),莫扎特的歌曲中器樂性的由來

所以,如今十八世紀的唱法如今被視為“器樂性”,完全是一種無奈之舉。總之,十八世紀音樂的主角是聲樂是不爭的事實,高難度的聲樂譜也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