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簡介深刻的思想內涵,高度的技藝融合——肖邦鋼琴曲《c小調革命練習曲》創作背景及美學分析向陽光一、創作背景1830年11月,正當肖邦離開祖國去巴黎,途經奧利地維也納、德國慕尼黑,在赴西歐的途中,便聽到沙皇俄國統治下的波蘭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而起義的

什麼的咆哮填空

深刻的思想內涵,高度的技藝融合

——肖邦鋼琴曲《c小調革命練習曲》創作背景及美學分析

向陽光

一、創作背景

1830年11月,正當肖邦離開祖國去巴黎,途經奧利地維也納、德國慕尼黑,在赴西歐的途中,便聽到沙皇俄國統治下的波蘭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而起義的訊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爆發了一場震動波蘭的華沙革命。肖邦心情非常激動,他恨不得馬上啟程回國。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為什麼我不能和你們在一起,為什麼我不能當一名鼓手!!!”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1831年2月,尼古拉一世(兼任波蘭國王的俄國沙皇)派陸軍元帥И。И。季比奇-扎巴爾坎斯基率12萬大軍鎮壓起義,於2月25日,在華沙近郊格勞霍夫戰役中,起義軍以寡敵眾,打敗了沙俄軍隊。3月,起義軍轉入反攻,把俄軍趕到布格河一線。由於民族政府沒有采取改善農民狀況的措施,致使農民離開軍隊。5月26日,在奧斯特羅文卡戰役中,起義軍戰敗。1831年7月,肖邦準備返回波蘭。然而,在9月初,俄軍進攻華沙,愛國將領索文斯基堅守沃拉,以身殉職。9月8日,華沙被攻陷。堅持了十個月的華沙革命,最終被沙皇俄國軍隊血腥鎮壓了。離開祖國不到一年的肖邦,在德國斯圖加特突然得到華沙人民起義失敗的訊息後,他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精神上受到極大的震動。波蘭起義失敗,華沙淪陷而陷於帝俄之手的慘痛,如千斤重錘敲碎了肖邦的心,但他內心深處卻沸騰著劇烈的激情和憤怒。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肖邦孤零零一個人走回旅館,悲痛、憤怒使他坐臥不安,他在屋裡踱來踱去,心想:硝煙瀰漫的祖國,火光沖天的華沙,倒到血泊中的起義者……這些景象縈繞著肖邦,使他不得安寧。他痛苦地閉上了雙眼,他的心緊縮起來。天黑了,肖邦點燃一支蠟燭放在桌前,攤開日記本,揮筆寫道:“也許我不再有母親了。也許俄國鬼子把她殺死了……害死了——姐妹們失去知覺也不屈服,——不,——父親絕望了,不知如何是好,沒有人援助母親。而我在這裡赤手空拳,絲毫不能出力,只能唉聲嘆氣,在鋼琴上吐露我的痛苦。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鋼琴詩人肖邦

我絕望了……”肖邦還曾寫道:“啊!上帝,你還在嗎?你活著卻不去報仇雪恨!俄國鬼子的罪行你認為還不夠嗎?——或者,或者你自己也是一個俄國鬼子!”“……俄國鬼子將成為世界的統治者嗎?他們踐踏著成千上萬的死屍填滿的墳墓,他們放火焚燒城市!啊!為什麼我連一個俄國鬼子都不能殺啊?……”肖邦突然放下筆,霍地站立起來,用盡全力捶擊鋼琴,大聲呼吼道:“不!波蘭不會亡!絕不會亡!”

肖邦把這熾烈燃燒著的感情灌注在音符中,他把全部的悲憤之情傾瀉在鋼琴上,肖邦的這首鋼琴曲《c小調練習曲》就是在這種萬分悲忿、義憤填膺的心境下創作出來的。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二、作品簡介

肖邦共寫了27首鋼琴練習曲,即作品第十號和第二十五號各12首(共24首),以及沒有作品編號的3首。作品第十號又稱《十二首大練習曲》,是作者獻給李斯特的,《c 小調練習曲》是其中最後一首,也是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首,至今一直吸引著無數的鋼琴演奏家。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肖邦的鋼琴曲《c小調練習曲》之所以被高度評價,不僅因為它具有突出的“技術性”及明確的教學目的,更重要的是它全然不同於一般訓練技術的練習曲,而以其鮮明的音樂形象賦於“練習曲”以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高度的藝術性,明顯地表現出浪漫派鋼琴風格的基本特徵。《c小調練習曲》這首樂曲悲憤、激昂,曲調忽而上升,忽而急劇地下降,發出猛烈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該樂曲充滿了剛毅、堅強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表達了肖邦對暴力的憤慨,對祖國災難的悲痛和號召人們起來鬥爭等各種複雜的心情。所以人們通常又把這首鋼琴曲稱作《革命練習曲》。這是肖邦的一部著名代表作,影響極大。所以肖邦和李斯特的《練習曲》不僅稱為十九世紀上半葉浪漫派鋼琴技術的“法典”,至今仍還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出的優秀曲目。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享有“中國肖邦第一人”美譽的李雲迪

三、美學分析

《c小調革命練習曲》(作品10之12)熱烈的快板,4/4拍子,運用了肖邦早期波羅涅茲和馬祖卡體裁中常用的

復三部曲式

寫作而成。這火熱而有魄力的快板,奠定了全曲的基調。前面有九小節類似

引子

的音樂,從一個強有力的屬七和絃開始,猶如戰士們在戰場上的吶喊。接著引出了一連串以十六分音符的琶音大幅度地急驟起伏,從高音向低音重複進行快速走句。這暴風驟雨般的高音至低音的音階跑動,象徵著波蘭戰士們在戰場上義勇奮發衝向敵陣的緊急腳步。高音部分的二個動機在自問自答:厄運真的來了嗎?是真的嗎?充滿激情的雙手最後同時彈奏從高音區至低音區下行的樂句。雖採用的小調色彩,但左手快速跑動讓作品從始至終充滿了悲情憤怒、受壓迫人民的必勝信心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這段音樂出現得十分突然,因此給人的印象十分強烈。它好像是肖邦內心感情的總爆發!左、右手同時並進,兩道音流奔騰不羈,猶如千軍萬馬、浩浩蕩蕩: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這並不是“純粹”的下行,幾次由低音跳進到高音,三次翻滾。這扣人心絃的激昂情緒,經過了三次起伏後,使人感到震驚激奮,如同心潮在咆哮,生動地描述了肖邦聽到訊息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第一部分

的主旋律出現在高音區,分為兩段,第二樂段的材料是第一樂段的引申。第一樂段富有激情,右手以加強八度的附點節奏彈出具有英雄氣概的剛毅主題,豐滿的八度和絃織體,雖是小調卻鏗鏘有力。這突然間在高音部出現的剛毅曲調,清澈、明亮,好似衝鋒陷陣的角號,又如同在狂風逆浪之中奮臂疾呼,彷彿是波蘭人民內心的吶喊:我們要堅強!我們要堅持!其間激昂的號召、內心的苦痛、憤怒的抗爭等各種情緒輪番交替,形成一陣陣巨大的聲浪,表現了肖邦當時起伏澎湃的心情,而沉重的八度和絃更體現了波蘭人民對抗戰信心的堅毅。肖邦在這裡還運用了當時極少的“碎片”式旋律,讓“練習曲”變成了波蘭人民革命的精神力量: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這段音樂除了表現肖邦內心的憤慨和焦慮之外,還包含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原引子中的左手快速伴奏音型,這時轉入大幅度急驟起伏的琶音:

6367 1763 6367 1763 | 6367 1367 1763 1763 |

調性由c小調開始經由G大調至F大調再轉至C大調最後回到c小調,這種由小調轉向大調又最終回到小調的轉調方式,這種大調和小調的性格對比,正是作者對抗戰必勝的信心和抗戰失敗二者間矛盾的深刻體現。每一個動機後都有相應的迴應,這種迴應用了不穩定的和絃,從而引出下句。下句從高音區至低音區的應答,再次表現了失落心情。左手快速音階流動為第二樂段的出現作了準備。

第二樂段的音調好似低聲哭訴,緊隨著第一樂段旋律執行,猶如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它雖結構相同,但與第一樂段的情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先是微弱的第一樂段再現,當它重複出現時,後面四小節旋律有所變化:

5 。 5 5 5 |5 6 6 7 11 |2 - 7 7。6 |50

緊接以切分的節奏與漸強的和絃,以及由慢至快向上的半音進行,自然地使樂曲的情緒更為激動、高漲,具有明顯的宣敘調特點,彷彿傾訴著內心的苦痛。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享有“鋼琴界的獨裁者”美譽的李雲迪

第二部分

沒有明顯的樂句,是第一、三部分的連線,開始的八小節帶有間奏的性質,由引子中動機的變化與模進構成:

5 - - 7。1 |2 - - 2。3 |4 - - 6。7 |1 - - 1。2 |

3 - - 3。4 |6 5 - 5。6 |7 6

左手快速音階跑動與右手歌唱性的和絃完美結合,前半部分都用了相同的節奏型。在這幾小節相同的節奏型裡,調性一轉再轉,由升g小調開始經升d小調、升f小調、升c小調後回到升g小調,由深情變為堅毅,心潮澎湃轉為細膩的安撫,最後經由這層層至上的轉調手段把戲劇性矛盾衝突的氣氛烘托到了最高點。它的調性在不斷地變換,附點節奏級進上行的吶喊式的音調,在急驟起伏的伴奏聲中一再重現,步步向上盤旋發展。音樂在展開中,越來越趨向緊張,一系列的轉調和變化音使樂曲的情緒愈來愈激昂。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大型演奏音樂會場面

如果說第一部分是戰士們的吶喊聲、號角聲的相互助威,那麼這段則是人民群眾內心的悲傷和強烈的憤怒。強有力的和絃再次爆出,憤怒至極點,下行的音調是氣氛的烘托。再次出現那段經典的附點節奏,此處是由引子的材料改編而成,起連線的作用,引出下部分彷彿要把聽眾再次帶進義高奮勇的戰場。在“練習曲”的高潮處是一個勝利凱旋的形象,它好像是在嚴峻的現實面前的片刻幻想,但又不是詩情畫意的遐想,而是對華沙起義爆發一瞬間的回憶。後面四小節轉回原調:

4 - 2 6 |5 - 4 0 |4 - 2 6 |6 - -

它表現了在感情激烈動盪之後的極度悲憤的氣氛。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第三部分

是第一部分的再現,從引子音樂開始重複出現,但它的三個主要和絃都向上進行轉位,主題動機加進了三連音等裝飾性新織體形式的動機,進一步加強了心潮憤怒之感和求勝之心的急迫,同時增強了音樂的動力和感情色彩,增強了藝術表現力和戲劇的矛盾衝突,更富有激情。這種原旋律加花的形式是肖邦很擅長的作曲手法。他總是能把一段旋律透過對織體形式的改變、充實,使情感更進一層。在第二樂段的結尾四小節,揉進了第二部分結尾處的材料,使音樂的結構更加統一。

尾聲

中出現了新的音調,開始部分是很弱的,沒有大幅度的跳進,顯得平靜從容:

3 - - - |3 - 3 。 2 |2 - 1 - |

它好像在說:雖然戰敗了,我們會平靜的接受,但這並不能削垮我們的意志。不難看出,這個音調與第二部分音樂有一定的聯絡。但緊接著在f 自然小調上出現了蘊含悲傷的曲調,音樂由強到弱,它好像在哭泣,悲悲切切;又像是訴說,發自肺腑。然而它的背景仍然是起伏洶湧的瀾濤,這是肖邦對整個波蘭命運的哀哭:寄託了沉深的憂鬱和哀思,好似在對祖國的前途深深地憂慮:

565 4。5 6 1 |3 - - - |3 - - - |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樂曲的情緒轉到了極度的哀痛,但在低音由半音的向上和向下的盤旋快速走句,似乎又在積蓄力量。在表情術語的帶動下音樂無比細膩,彷彿心裡的悲憤已經全部洩出,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平靜是再次激情的準備,果然音樂又迅速地轉回原調,終於在最後爆發出憤怒的音響:強力度地升高了三音的大主和絃,猶如洪鐘響徹寰宇,再次激起人們的熱情。音樂在很強的力度下,又一次引出一連串從高至低的音節下行,即從高音向低音衝擊,並且左、右手八度同奏,使情緒變得更明朗,大有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氣勢,那氣勢有種逼人的感覺,那般激情再次走入人們的心裡,也就是說,音樂最終仍然回到了自豪、剛毅的形象。結尾的四個倍強力度和絃的進行與解決是那樣的堅定,尤其終止在升高了三音的大主和絃上,使激情和憤慨達到了極高點,似乎象徵著肖邦內心對勝利的期望!結尾的兩個和絃短暫,代表了波蘭人民不怕挫折、對抗戰充滿必勝的信念。鬥爭沒有結束,未來會屬於我們,屬於正義!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民族解放的堅定信念。

在《c小調革命練習曲》這首樂曲裡,肖邦把自己的悲憤和祖國的命運緊緊地聯絡在一起,表現出波蘭民族在華沙起義失敗後頑強不屈的意志。全曲激昂、悲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華沙陷落、起義失敗後悲痛欲絕的心情,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

肖邦認為:“革命”就是一幫人推翻另一幫人的暴力運動!舒曼最懂肖邦,他曾說過,肖邦的音樂是“掩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享有“世界一流的鋼琴家”美譽的李雲迪

四、‘革命’詮釋

這首《c小調(“革命”)練習曲 》為何加了“革命”二字呢?在此,特地說明:有一次,肖邦聽了他的學生古特曼奏完這首“練習曲”後,無限感慨地嘆道:“啊,我的祖國!”,人們才知道作者在曲中抒發的是鄉戀之情。從此,這首《c小調練習曲》被冠以標題“離別”。後來,又因該作品所表現的是肖邦在華沙革命失敗後內心的感受。故而,又被後人命名為《c小調(“革命”)練習曲》。這樣一來,該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了。

這是一首心靈的悲歌,是肖邦“練習曲”中少見的。純樸的和聲音型,就像是遠方傳來故鄉的風笛聲;主題音調親切而溫存,但又充滿惆悵與優鬱。在第二部分,樂曲有一陣戲劇性的高潮,不久,依然回覆到了雋永的悲歌音調之中。最後,在一個嘆息般的下行的旋律音調不斷模進中,出現了富有特徵的降六音,進一步加深了樂曲哀婉惆悵的情緒。肖邦本人十分喜愛這首作品,他曾說自己再也寫不出比這更美的旋律了。鋼琴練習曲到了肖邦的時代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然而,使技術性較強的“練習曲”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還應當說是從肖邦開始的。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音樂會的觀眾

五、藝術價值

《c小調(“革命”)練習曲》是肖邦最出名的一首練習曲,也是十大最難鋼琴曲之一。這是一首單一形象的音樂作品,在左手持續不斷的音流襯托下,右手奏出了號聲般的動機。音樂形象鮮明、動人,旋律絕妙,音調超好聽,並寄寓了肖邦對祖國的熱愛之深情:肖邦在晚年教學生彈奏時,曾情不自禁的呼喊:“啊!我的祖國!”《c小調(“革命”)練習曲》自始至終貫穿在憤怒激越和悲痛欲絕的情緒之中。這首作品前後連貫,一氣呵成。作品中在多處運用了相同的附點節奏,始終強調了渲染悲情、憤怒的主題。整個音樂形象是透過左手奔騰的音流和右手剛毅的曲調相結合而體現出來的:左手描畫出暴風驟雨般的環境,右手猶如響徹寰宇般的鐘聲敲打戰士們的心田。我深信:這首作品在當時一定是波蘭人民鼓舞軍心的精神武器,體現了肖邦濃烈的愛國情懷。它的音樂是波蘭人民義勇奮戰的宏偉篇章,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抗戰的精神武器。

《c小調(“革命”)練習曲》具有高度的獨創性,把藝術性和技術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避免了十九世紀初以來鋼琴練習曲常流於單純技術性的機械、平庸和枯燥。從技術的角度來看,肖邦這首《c小調(“革命”)練習曲》是技術題材最為集中,訓練價值最為有效的,而且可以說它開拓了近現代鋼琴的新天地;從音樂的角度來看,肖邦這首鋼琴“練習曲”的獨創性在於“技與藝”的高度結合,不是單純的練習曲,而是真正的藝術珍品。肖邦的《c小調(“革命”)練習曲》具有高超的創作技巧和藝術價值,為後世的“藝術性練習曲”、“音樂會練習曲”開闢了道路。肖邦的藝術是愛國主義的藝術,更是人道主義的藝術。作品的悲情與作者所處的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絡,再一次驗證了那句話:藝術來源於生活。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六、蜚聲全球

1945年,美國影片《一曲難忘》曾在第十九屆奧斯卡獎上獲得最佳音響、最佳編劇等六項提名。這是一部關於肖邦的傳記片。描述了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肖邦因抵禦沙皇侵略者經常參加秘密集會。因拒絕為沙皇統治者演奏而遭總督下令逮捕,肖邦逃奔至巴黎。為了營救他的祖國——波蘭的革命人士,他開始在各地演出,為革命積聚錢款。最終,頻繁的演出讓他病倒,在彌留之際,他這樣說道:我終於可以回家了。影片深刻地體現了肖邦對祖國母親的熱戀之情,因此影片也被多次在全世界各大高校巡迴放映。影片中引用了肖邦的許多作品,《c小調(“革命”)練習曲》則是其中的一首。電影中的這首作品是這樣出現的:肖邦在為公爵家的晚宴進行演奏,正至興起,沙皇駐波蘭官員來到此處,並被抬舉成上賓。肖邦憤然而去,這時,《c小調革命練習曲》肅然響起,為電影的愛國情感表現注入了力量。

肖邦的這首鋼琴曲《c小調(“革命”)練習曲》流傳至今將近200年了,仍然熠熠生輝。我堅信:這首膾炙人口、蜚聲全球的經典傑作,將會萬古流芳,歷久彌新,始終散發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向陽光簡介

“革命”練習曲:發出的咆哮像一匹烈馬在感情的波濤裡搏鬥、奔騰

湖南臨湘人,大學文化,中學音樂高階教師,國際作者作曲者聯合會(CISAC)會員、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會員、中國二胡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會員、湖南省音樂評論家協會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獲得者、中國音樂學院藝術水平考級優秀指導老師、湖南紅網·時刻(文化)《音樂教育與創作》專欄作家,曾被聘為湖南省教科院音樂評委、湖南理工學院音樂系客座教授、《樂苑園丁的歌》《花語》雜誌副主編。先後在國內外發表文藝作品、音教論文1000餘首(篇) 。《沁園春·國慶感懷》《西江月·祖國六旬贊》《清平樂·黨誕九秩感賦》《鷓古天·頌十八大》《搗練子·盛世召開十八大》等40餘首詩詞、15條語錄榮獲全球華人聯合會(HRA)、世界華人作家協會金獎、特等獎;《美麗臨湘·組詩》(26首)榮獲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最佳獎;《中華輝煌》等2首歌詞獲湖南省文聯一等獎;作品榮入《全球優秀華人詩歌頌典》《古今中外名家語錄精編》等6部詩歌銘言集。《獻給老師的禮物》等8件作品參加了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舉辦的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系列大展並獲銅鼎獎;《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賞析》等2篇美學論文榮膺“世界學術貢獻獎”金獎;《摭論素質教育中的器樂教學》等10餘篇論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國教育學會評為一、二、三等獎; 8篇論文蟬聯湖南省教科院一等獎; 4首歌曲獲全國徵歌大賽金、銀獎;《我的中華》《我們擁抱春天》等50餘首歌曲入選《全國教師作曲家歌曲集》《中國當代優秀校園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樂文化與素質教育》《中國音教十家優秀歌曲專集》聲樂套曲《臨湘組歌》(十樂章)等10餘部。此外,他輔導學生參加全國音樂知識大賽50多人次獲一、二等獎,3次被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教委授予一等園丁獎;他指導學生參加全國音樂考級、省市“三獨”比賽100餘人取得良好成績,10多次獲中國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湖南省教育廳、岳陽市教育局“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他40餘年來為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武漢音院、西音、川音等10餘所院校輸送了大批音樂專業生。多次獲臨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嘉獎證書。藝術成就及代表作入選《湖南文藝六十年·音樂卷》《中國音樂家名錄》《中國專家大辭典》等20餘部歷史存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