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 由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表于 手機遊戲
  • 2021-10-25
簡介四、特殊場景下在某些複雜業務的場景下,需要模態框和非模態框搭配組合使用,特別是操作彈窗和氣泡框之間

破浪之聲氣泡框是用來幹嘛的

編輯導語:模態框和非模態框在設計的過程中經常會被使用到,但是很多人仍然沒有搞懂應該在什麼場景下合理的去使用,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經驗,為我們做了總結。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最近在整理系統的元件規範,收集各個場景下的元件應用,在蒐集應用控制元件時,彈窗的套用、混用、亂用情況挺多的。

主要是模態框和非模態框的使用:

模態框:一般會有一層黑色透明的蒙板,它打斷使用者所屬的主流程,不能進行下去,只能到完成模態框的操作,才能返回到主流程中去,這個操作很明確,不會被誤解;

非模態框:一般沒有那一層蒙板,不會影響所屬的主流程,也不用擔心原有進度會停止,仍然可以持續操作,即開啟非模態也能看見底層的主流程。

概述:模態or 非模態,統稱為彈窗。

樣式上可以理解為類似卡片,能夠幫助使用者快速定位獲取關鍵資訊和進行操作,它的內容是靈活的,一般情況下包含文字、圖示、按鈕。彈窗的設計是給使用者傳遞與當前場景需要的操作相關的內容。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場景使用:會根據業務的需要、場景要求,衍生出其他類多種形態。大多情況下先對彈窗分類,再對應到場景中使用。而實際上產品設計會從實際業務出發,從使用方式考慮,倒推來使用什麼樣的彈窗符合要求。

基本設計原則:層次要分明,突出重點。

遵循基本的介面設計原則,在多種場景下透過資訊分層、字型的粗細、大小等方式展現出明顯的視覺層次,結合業務場景需要再按照閱讀順序慣例來佈局,標題使用物件的名字,目的是幫助使用者聚焦每一個關鍵資訊上。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一、悄無聲息的,你在不在乎它,它都會出現的

全域性提示:一般由系統主動發起,不是使用者請求的,大體分為進度提醒、通知提醒、公告提醒。

1。 進度提醒

這個是由系統發起的,表明使用者當前所在的操作的程序中的位置,抑或是卡在進度未操作,無響應狀態,通知使用者。

位置:在頁面的頂部浮層顯示一塊區域;統一放置訊息分類裡。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2。 通知提醒

來自系統一些重要的資訊推送給使用者,或者是來自其他使用者的提示資訊,抑或是操作反饋。

位置:將其放在右上側,並自動關閉。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3。 公告提醒

依然是由系統發起,提醒使用者需要關注的資訊,一般包含系統迭代、系統錯誤、稽核透過or不透過、系統維護提醒等以及其他活動資訊。

位置:與進度提醒同一位置,一般情況下並會在3S自動消失。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二、強制打斷使用者當前流程的

部分功能需要使用者打斷去確認操作或是可能會造成比較危險的,不常用的,那麼就需要改變使用者操作焦點,將使用者的注意力從原來流程中拎出來,那麼這個時候需要一個方式隔離原有流程和需要當前操作的內容,模態框就是比較適用的。

疊加在系統視窗的彈出式視窗,彈框以對話的方式讓使用者參與進來,以對話的方式與使用者產生互動操作。

操作反饋提示類:

1。 成功和失敗

對於某個模組的層級過深的功能操作反饋,需要在提交之後的結果反饋中提供輔助導航返回到初始功能頁面。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2。 確認型彈窗

在簡單的業務場景中,只需要使用者進行確認的“確認”或“取消”等案例。一般情況下應用在對內容的提交、修改,在內容詳情頁裡的刪除操作,表格的批次刪除等。

樣式:標題(以所屬物件作為標題)+文案(對物件的解釋說明)+操作按鈕。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3。 操作型彈窗

在複雜的業務場景中,需要使用者進行資料輸入一系列操作。

一般會有新建內容(新建內容很多的就需要用新頁面,彈窗有限空間滿足不了大容量的資料輸入)、檢視詳情(內容多需要新頁面展示)、詳情編輯。有部分場景下,新建內容和編輯內容是重合的。

一般樣式:標題+資料輸入元件+操作按鈕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複雜樣式:標題+資料輸入和資料展示組合控制元件+操作按鈕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4。 組合型彈窗(堆疊彈窗)

特殊複雜業務中,單層模態框不能滿足實際業務的需要,考慮彈窗的容量大小以及主次使用者類別使用的情況下,會使用堆疊彈窗,在有限的條件下,能做的就是儘量將彈窗分層次。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三、彈窗出現不打斷使用者原有流程的

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常見的錯誤提示、部分晦澀難懂或專業的術語、對功能元件的描述解釋、小模組裡的操作反饋、全文字展示,只會在使用者不明白用途的情況下,告知使用者,但不能妨礙使用者閱讀或是操作。

1。 氣泡提示(解釋說明的)

起輔助說明的,輔助使用者決策。

樣式:深色背景+文字描述;一般由滑鼠滑入目標區域,展現氣泡提示框,滑鼠滑出即消失。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2。 氣泡對話方塊

一般簡單場景中,對單條資訊或者模組內的某一個內容執行操作確認。

樣式:背景+(+圖示)文案描述+操作按鈕;一般滑鼠點選,顯示氣泡,點選其他區域即消失。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複雜的場景中,氣泡框也承載需要使用者去執行資料輸入的操作,將氣泡內的執行後的結果與原流程同步資料展示結果。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除此之外,氣泡框承載的內容和模態框操作型別有重合部分,不同的是,氣泡框的資料與主流程的資料需要有對應關係。

3。 堆疊氣泡框

特殊場景需要,單層氣泡框不能滿足需求,內容需要比較嚴謹的父子級關係,且並不是常用的,在考慮對後續的衍生,也會將不常用的功能隱藏,需要時再點選彈出,方法類似於堆疊模態框。

四、特殊場景下

在某些複雜業務的場景下,需要模態框和非模態框搭配組合使用,特別是操作彈窗和氣泡框之間。

一般情況下,是操作彈窗—>氣泡框(氣泡框—>操作彈窗這個型別不常有,主要是不符合使用者的使用習慣)。

設計中模態以及非模態框如何應用?

五、總結

對於彈窗的使用,應用到各個型別的使用者場景下選擇合適恰當的方式去滿足需求,也許不盡人意,但也是在進步。不僅僅需要了解彈窗的型別,更需要了解業務場景,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兩者相互碰撞,打破、重組,尋找到合適的方式。

思考延伸:上邊有說到堆疊模態框,在實際應用中,層級多達三層彈窗,使用的時候,重複點選好幾次按鈕才能關閉彈窗,使用起來甚是麻煩,有沒有可以最佳化的方法呢?

本文由 @Ychen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