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簡介如果茶有量不高的低沸點香氣物質,因為易激發就是“聞起來香”的主力軍,但也因為揮發得快,再喝的時候就會沒有了

什麼時候聞到芳香

就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來看,如果按照“聞香識美人”的智慧場景識別,聞起來香就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熙鳳,自帶先聲奪人的氣場,給一群吃瓜群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水裡面香就像在新聞聯播裡的劉詩詩,沒有聚光燈的聚焦和絕對的C位,足夠的氣質在真實如“照妖鏡”的鏡頭下依舊難掩光環。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先聞起來香的一般會收割群眾的第一波注意力,但如果後續不夠匹配群眾已經勾勒出的美好設定,只是聞起來香,喝起來卻無香味,就變成了一種耍流氓的垮掉。

除了質疑茶,還質疑自己的味覺和嗅覺是不是間歇性靈敏,把自己喝委屈了。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科代表必須要安慰你一句“大可不必”,因為喝多了你會發現,聞起來香的喝起來不一定香,喝起來香的聞起來又不一定香,喝起來聞起來都不香的,你打個嗝又都是香。

就算不能具體的說出細節的原因,我們也可以探討這背後一些可能性,以及到底哪一個足夠真香。

01

它可能與香氣的沸點有關

香氣講起來大致就是氣體,帶來的變動會像熊孩子一般不可控,你永遠不知道他在什麼時候作妖,香氣的這個時候就在於它的“沸點”。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據科代表誇張計算,開啟一泡巖茶香氣方式大概有100種,蓋香、掛杯香、水香、喉香、幹茶香、葉底香、溼聞、幹聞、帶水聞。

以及熱嗅、溫嗅、冷嗅,這種極具“神經病般”的失控操作,就是在“以毒攻毒”。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一般來說,低沸點芳香物質在溫度較低時就易揮發出來和被我們聞到。高沸點的芳香物質則需要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揮發出來。

我們在聞幹茶時會加熱蓋碗就是為了用溫度激發了一部分的香氣。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無獨有偶,沖泡巖茶過程中為了保證泡茶的水溫,紫砂壺會內外加熱、煮水時能選用易煮開的爐就不會選擇隨手泡,這些在茶桌就是為了發揮好茶香氣的常態,把泡茶的細節和諧成一體。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如果茶有量不高的低沸點香氣物質,因為易激發就是“聞起來香”的主力軍,但也因為揮發得快,再喝的時候就會沒有了。而中高沸點的香氣物質因為揮發得慢,又能較好得溶於水,就會喝起來香。

這也是嗅覺不同與其他感官得一個特點,分為鼻前嗅覺、鼻後嗅覺,聞起來香基本是鼻前嗅覺,比較能感知易揮發的香氣,所以如果在判斷一款茶究竟有沒有香精,就靠它,講實話,身體帶來的反應絕對比腦子快。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 左為鼻前嗅覺,右為鼻後嗅覺

在喉嚨飄到鼻腔後端的就是“喝起來香”的鼻後嗅覺,基本來說鼻前嗅覺加上鼻後嗅覺才等於完整的嗅覺,所以只聞起來香喝起來不香的會帶來不和諧的落差感,更重要的是喝起來香是更深層次的變化。

喝起來香在口腔裡就是既能聞到又能嚐到的香,貨真又價實是不是一種高性價比的體驗。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像青草、清香、烘烤香都是低沸點,中高沸點的則包括玫瑰、檸檬、香草、茉莉花等各種花果香,以及木香、藥香等。

按照這個匹配,大家常說喝茶聞香前幾水是工藝香,比如烘烤香,中間幾水是品種香,最後才是山場氣息,是不是又窺得一絲真相。

02

它可能與香氣的來源有關

再資深的評茶師在審評工作中都有一個“軟肋”,那就是“鼻塞”。鼻塞影響的不只是香氣的識別,還會讓你味同嚼蠟。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但只就香氣而言,它的影響也很大,往往一款茶的香氣就涵蓋了從品種到工藝到山場的資訊量。就今天的話題還是主要與工藝和山場有關。

從山場來看,答案都比較統一,它在這個環境能積累的內含物質豐富嗎?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只聞起來香的茶在鬥茶賽現場可能就是一輪遊,能夠喝起來香的茶才會使得香氣又持久又有層次。

與山場的海拔和光照最為密切,還記得去年天心村肉桂狀元公佈,留言區粉絲的疑問嗎。“為什麼狀元的高山氣息這麼強”,我們在專家區對答案的時候知道“這款茶的香,是工藝、山場等因素’碰’出來的,不可以簡單的複製”。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要馬後炮的翻舊事,而是因為高山有時候和高香是帶了一定的聯絡,持嫩性強、溫度與光照都有利於香氣的形成。

而在海拔都不高的正巖區域,靠的就是小氣候的變化,但我們在大致分山形的時候往往會說到崗上的茶會更香,這也是光照的原因。典型例子,以香氣高揚霸道的馬頭巖。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除此之外,在做茶的日子也講究“光照”,也就是天氣晴,早些年的時候,在雨天檔期很滿的春茶,因為肉桂的市場經濟地位,許多廠會偏心的把大多數晴天給肉桂,減少含水量對香氣滋味的影響。

工藝中影響最明顯的應該是“焙火”,焙火會影響茶的風味,香氣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烘焙溫度高時會把低沸點像青臭味這樣不好的味道去除,保留花果香這樣高沸點的芳香物質,換句話說就是把香氣穩定下來,增加了滋味的醇厚。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用製茶師傅的說法其實也是把香焙到了水裡面,這樣類似煲湯的工藝,讓香和水是一體的,也就有了“水中含香”“落水香”的說法。

當然,獨屬於巖茶的焙火工藝,也讓這個說法常常出現在巖茶中。

那麼,關於落水香有沒有辨別小技巧?

對一部分茶客來說,落水香判定有一定難度,只當成滋味的一部分或者捕捉的界限模糊,那麼可不可以借用外物?

一般來說,能成為落水香的香氣,有一定的吸附性,所以在掛杯香、湯勺的香氣中表現會比較顯著。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相比掛杯香,審評中常用到的勺子會更明顯,且更好用。勺子的凹面因為容易聚香氣、熱氣,凸面則散熱較快。如果湯勺剛從茶湯中拿出來,可以快速嗅到有溫度差別的香氣。

但真正意義說起來,落水香主要是香氣入水的表現,也許有一部分只溶於水而不會附在湯勺上,也許有一部分落水香是重新組合在口腔中會有新的氣味產生。

“聞起來香”和“水裡面香”,哪一個才是“真香”?

比如,在香水的調配中發現,僅靠甜如洋甘菊的化學成分苯乙酸異丁酯和乙香草醛(香草香精)就可以組成巧克力味,但其實巧克力香在組成上有800多分子。這其實就是重新組合外,還有刺激了某一個神經元,從而產生這種感覺的可能。

所以,借用外物能不能成為判別落水香參考,能參考多少,還是個問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