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分國詔書”與查理曼三分帝國

簡介在第一節 “分國:加洛林晚期”的開篇,作者不無幽默地說:“查理曼是位典型的法蘭克人,他將帝國加以分割,讓自己的幾個兒子繼承

查理曼統治時期是什麼時候

“分國詔書”與查理曼三分帝國

查理曼胸像

透過東征西討,查理曼建立起龐大的加洛林帝國。“透過這些戰爭,他使得國家的版圖幾乎擴充了一倍。”775年,查理曼的名銜中包含有“羅馬國老”

(Patricius Romanorum)

;780年代末,查理曼開始有意識地與君士坦丁堡的皇帝競爭;795年羅馬教宗哈德良一世

(Hadrian I,772-792年在位)

去世,教宗利奧三世

(Leo III,795-816年在位)

接任,從此開始,查理曼與教宗攜手,試圖改變羅馬城的政治歸屬關係,最終演變為查理曼稱帝。公元800年的聖誕節由羅馬教宗利奧三世加冕,查理曼成為羅馬皇帝。“上帝所加冕的、偉大而和平的羅馬皇帝、吾皇查理萬歲、戰無不勝!”但是在843年,加洛林帝國經過長期的內戰,最終簽署《凡爾登條約》,帝國正式一分為三。

追根溯源,現代學者往往認為查理曼採取的分國政策,埋下了他自己一手建立的帝國迅速瓦解的伏筆。儘管帝國的統一性與和平在查理曼的統治時期尚能得到維持,但在他的兒子虔誠者路易統治時期,就因為繼承問題發生了兩次內戰。此後加洛林家族的內戰更加頻繁起來,導致帝國日趨於衰落和瓦解。坊間流行的中譯本教材《歐洲中世紀史》第10版在講述這一時期歷史的時候,就典型地體現了這一傳統觀點。該教材的第六章的標題就名曰《分國、入侵和重組:800-1000年》。在第一節 “分國:加洛林晚期”的開篇,作者不無幽默地說:“查理曼是位典型的法蘭克人,他將帝國加以分割,讓自己的幾個兒子繼承。”似乎查理曼將帝國當作私產分割一般。

《歐洲中世紀史》提到的分國是指806年查理曼召開王國大會,頒佈所謂的《806年分國詔書》

(Divisio regnorum 806)

。《加洛林王國編年史》記載道:“當這些事情解決之後,皇帝與法蘭克貴族和首領們召集大會,商議如何在諸子間確立和平與恪守和平,並如何將王國一分為三,以便他們每個人都知曉:如果他們能夠在他之後倖存的話,自己應該照顧和統治的是哪一部分。隨後對此次分割記錄在案,讓法蘭克的領袖們發誓恪守。為了恪守和平而頒佈的憲令,在被記錄下來後,由艾因哈德送給教宗利奧,以便他能親手簽署。教宗在讀過之後,表示同意,並親手加以簽署。”在這次大會上,查理曼將自己的國土一分為三,將分別由三位王子在自己死後繼承統治。

儘管查理曼的分國計劃因為三個繼承者中的兩位先他而去

(小查理和丕平)

,導致分國計劃沒有能夠最終落實。但是,在810年義大利王丕平去世之後,經過慎重考慮,812年查理曼決定將丕平的兒子貝納爾德

(Bernard of Italy,812-818年在位)

立為義大利王,繼承乃父的王位,表明了自己對於分國策略的偏好和堅持。

“分國詔書”與查理曼三分帝國

查理曼與路易

其實,早在781年,查理曼前往羅馬,請羅馬教宗哈德良一世

(772-795年在位)

為六歲的兒子卡洛曼和他的弟弟路易施洗,兩天後又分別由教宗加冕為王。卡洛曼施洗後易名為丕平

(Pippin of Italy,781-810年在位)

,擔任義大利王,路易則前往阿奎丹為王

(Louis the Pious,781-840年在位)

。因此,在806年之前的二十五年,查理曼就試圖將自己控制的疆土加以分割了。到806年分國的時候,依據新的分國計劃,丕平和路易都會在查理曼死後得到額外的土地。從這個角度而言,806年的分國計劃似乎遠承781年的事件而來,體現了查理曼關於分國這一重大政治決策中的一貫性和延續性。

鑑於查理曼的《806年分國詔書》被視為後來加洛林帝國瓦解的政策源頭,所以,現代學術界最為關注的焦點分別為查理曼的帝國觀念與分國原則。在《806年分國詔書中的帝國與帝國分割》這篇名文中,施萊辛格對帝國觀念做出了經典性闡釋。透過對《806年分國詔書》的導言部分所使用的關鍵性術語進行系統的比較和分析,施萊辛格得出的結論是,查理曼將皇帝視為教會的保護者的觀念源自於其父丕平三世

(Pippin III,俗稱矮子丕平,751-768年在位)

,也與《偽君士坦丁贈與》這份文獻中的措辭類似。透過將來自日耳曼的效忠觀擴充套件為效忠於教會,這些文獻實現了日耳曼因素與羅馬因素的融合。作為基督徒,所有臣民都得效忠於作為基督教世界首領的加洛林家族。雖然查理曼將自己視為君士坦丁的繼承者,但在獲得東部皇帝承認的漫長等待中,羅馬因素逐漸消退,法蘭克因素增長。812年其帝號獲得君士坦丁堡的承認之後,查理曼最終將帝號與法蘭克王號合而為一,並取代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成為正統的羅馬皇帝。作為整個基督教世界最高統治者的帝號的統一性與法蘭克王國分割繼承的傳統發生了矛盾,這一矛盾最終導向817年虔誠者路易的分國計劃。

……

《806年分國詔書》譯文:

“……

1。 受到上帝保護和維持的、我的帝國和王國的滿意的劃分如下:整個阿奎丹和除了都爾城之外的加斯科尼地區,以及從那裡往西和往西班牙去的所有地區,從位於盧瓦河上的納韋爾城

(Nivernis)

以及納韋爾區,阿瓦隆

(Avalensem)

區和奧克塞瓦

(Alsensem)

區,夏龍

(Cabilionensem)

區、馬孔

(Matisconensem)

區、里昂城

(Lugdunensem)

,薩沃伊城

(Saboiam)

,莫里耶納

(Moriennam)

,塔朗泰斯

(Tarentasiam)

,仙尼

(Cinisium)

山,蘇薩

(Segusianam)

山谷及其各個山口,從那裡沿義大利山脈的界線直到大海,這些地區及其所屬城市、以及一切向南向西直抵大海或者直抵西班牙的部分,即勃艮第部分地區、普羅旺斯、塞普提曼尼亞和哥特地

(Gothiam)

,我將這部分分配給我的愛子路易。

2。 被稱為倫巴第的義大利和巴伐利亞,就是塔西洛所擁有的。但屬於諾特高

(Northgowe)

地區的兩座城市:因戈爾施塔特

(Ingoldestat)

和勞特霍芬

(Lutrahahof)

,我曾經贈給了塔西洛,則不在此列。從多瑙河南岸的阿拉曼尼亞地區開始,從這個多瑙河的源頭直到萊茵河位於克里特高

(Chletgowe)

和黑高

(Hegowe)

交匯處的恩格

(Engi)

,從那裡沿萊茵河一直抵達阿爾卑斯山:任何位於這些界線之內的地區,以及朝南朝東的地區、庫爾

(Curiensi)

公爵領和圖爾高

(Durgowe)

區屬於我的愛子丕平。

3。 在這些界線之外的我的王國,包括法蘭克尼亞、除了我賜予給路易的那部分地區之外的勃艮第,以及除了我分給丕平的那部分之外的阿拉曼尼亞,奧斯特里亞、紐斯特里亞、圖林根、薩克森尼亞、弗裡西亞、被稱為諾特高

(Northgow)

的那部分巴伐利亞,賜予給我的愛子查理。如此安排,以便在需要的時候,查理和路易能夠擁有進入義大利的道路,為他們的兄弟提供幫助,查理透過屬於他的王國的奧格斯堡

(Augustanam)

山谷,路易透過蘇薩山谷,而丕平則有透過阿爾卑斯山的出入通道:諾里坎

(Noricas)

和庫爾。

4。 我決定,如果年長的查理先於其他兄弟去世,他的那部分王國將在丕平和路易之間分割,就像我和我的兄弟卡洛曼之間當年分割的那樣,丕平將得到我的兄弟卡洛曼的那部分,路易則得到我所得到的那部分。

如果查理和路易還活著而丕平還完了人生的債,查理和路易將分割他擁有的王國,其分割方式如下:查理得到從義大利的山口經從奧格斯堡沿線的伊夫雷亞

(Eboreiam)

,韋爾切利

(Vercellas)

,帕維亞

(Papiam)

,並從那裡經過波河

(Padum)

沿河界延伸直到雷焦區

(Regensium)

和雷焦城

(Regiam)

、新城

(Novam)

和摩德納

(Mutinam)

直到屬於聖彼得的邊界地區。這些城市及其郊區和轄土以及所屬的伯爵領,以及由此通向羅馬的界線的左側、屬於丕平王國的一切地區,以及斯波萊託公爵領,這是查理將得的部分。除上面提到的城市和伯爵領之外通向羅馬的界線的右側、屬於丕平王國的一切地區,即從波河以南

(Transpadana)

地區所餘下的部分,以及托斯卡納公爵領直到南海和直到普羅旺斯的地區,屬於路易,以便他鞏固他的王國。

如果路易先於兩個兄弟去世,我分給他的那部分勃艮第王國、以及普羅旺斯、塞普提曼尼亞、哥特地直到西班牙地區歸丕平,查理得到阿奎丹和加斯科尼。

5。 如果三位兄弟又有了兒子,民眾又願意推舉,這孩子就可以繼承他父親的王國,我希望這個孩子的叔伯們同意,允許侄子統治他父親、也是他們的兄弟的那部分王國。

在我進行這一處置之後,在我的這些兒子們之間應該宣傳和教導關於他們永遠保持和平的思想,以便沒有哪個兄弟膽敢越界入侵他的兄弟,不得誤入和擾亂他的王國,以致削弱邊區,而是應該盡其所能併合理地幫助他的兄弟、反對其國內外敵人。

……”

【本文摘自《西學研究》第三輯,註釋從略】

《西學研究》

“分國詔書”與查理曼三分帝國

西學研究 (第三輯)

陳瑩雪 李隆國 主編

商務印書館2020年12月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古代中世紀歐洲原始史料的翻譯彙編為主,以少量研究論文和書評為輔。翻譯原則是從拉丁文與希臘文原文文獻翻譯,本期的主題是法制文獻。每篇譯文包括專業性的導言、譯文和原文。研究論文為希臘現代史研究,兩篇。書評則是對古代中世紀研究領域的中文專業論著的短評,以客觀地介紹圖書內容為主,兼及學術評論。

編者簡介:

陳瑩雪,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於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教父學、希臘史學與思想。著有《修昔底德的甦醒》。

李隆國,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歐洲中古史、歐洲史學史。編著有《史學概論》《外國史學史》《斷裂與繼承》等。

目錄

譯文

劉 淳 布里塞伊斯致阿喀琉斯

陳瑩雪 約翰·克里索斯托《窮人拉撒路佈道詞二》疏義

劉 寅 勸諭青年查理曼:卡特伍爾夫書信譯釋

李文丹 《卡普阿敕令》:腓特烈二世的王權復興綱領

李隆國 806年分國詔書

許明傑 反叛與統治——官方檔案中的英國1381年起義

王 雯 何謂“死亡之舞”?

劉群藝 商業的寓言

專題研究

闕建容 希臘政治的新舊時代:以希臘內戰中的開羅危機(1943年8月)為例

孫 濤 現代希臘語言之爭的社會歷史因素初探

書評

包倩怡 “帝國之間”之三解

相澤宇 評《劍橋歐洲經濟史》第一卷《中世紀的農業生活》

寧 飛 “綜觀”的歷史研究

周程禕 評《我們必須給歷史分期嗎?》

王頁天 評《穆罕默德和查理曼》

張 哲 評《國王的兩個身體》

孫沐喬 評《歷史、記憶與書寫》

李隆國 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交換機制

李隆國 破除西方話語霸權

徵稿啟事

編輯說明

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下設哲社、文史、政法和經管四個編輯室及威科專案組,主要承擔文史哲及社會科學領域學術著作的編輯出版工作。出版物包括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當代學術輯要》、“大師文集”等為代表的多種學術譯介和學術原創著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