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乾隆:“煙鎖池塘柳”,轉身就走的考生當狀元?殿試沒這麼簡單

簡介在說乾隆的故事之前,先說一個趙匡胤時期的故事,科舉制度自唐朝開始形成規制,並逐漸完善,成為普通人進入官場的一個最重要的通道,但是科舉制度也是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步完善的,在最初很多規章制度並不完善,比如宋初的一次科舉考試,王嗣宗和陳識幾乎是

殿試未中叫什麼

乾隆皇帝身上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說不完,有很多故事確實是乾隆自己真有的,畢竟他是一位極度自戀的皇帝,一生喜歡寫詩,喜歡在收集的字畫上蓋章,喜歡巡遊,喜歡賣弄自己的博學等等,但也有很多關於乾隆的故事都只是傳說,經不起推敲,多是後人強加給乾隆的,誰讓乾隆皇帝自帶光芒呢?

乾隆:“煙鎖池塘柳”,轉身就走的考生當狀元?殿試沒這麼簡單

在說乾隆的故事之前,先說一個趙匡胤時期的故事,科舉制度自唐朝開始形成規制,並逐漸完善,成為普通人進入官場的一個最重要的通道,但是科舉制度也是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步完善的,在最初很多規章制度並不完善,比如宋初的一次科舉考試,王嗣宗和陳識幾乎是同時交的卷子,而且難得的是兩人的才思差不多,這讓趙匡胤犯了難,按照當時的規定,交卷越早、才思越好,排名越靠前,而王嗣宗和陳識幾乎都是一樣的,於是趙匡胤“命二人角力以爭之”(《玉照新志》記載),結果王嗣宗在這次武鬥中勝了,然後得了狀元,這個文科狀元是靠武鬥得來的,也是很奇葩了。

這還是趙匡胤時候發生的事情,到了趙光義時期,科場上又發生了一件事,即十七歲舉進士的錢易在崇政殿參加最後一輪考試的時候,“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惡其輕俊,特罷之。”(《宋史》),寫的太快了,所以考官們沒有錄取他。所以我們看,當時的很多科舉制度還是不完善的,但到了明清時期尤其是清朝,科舉制度已經是非常完善了,像宋初的這種奇葩事件基本不可能再發生了,但是在野史中,或者說在民間傳說中,還有一件發生在乾隆時期的科場趣事,和趙匡胤時期的那件奇葩事極為相似。

乾隆:“煙鎖池塘柳”,轉身就走的考生當狀元?殿試沒這麼簡單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乾隆皇帝最經典的一個故事系列就是下江南,江南空氣溼潤多美女,景美人美自然心情就好很多,這一年,乾隆又到了江南,在江南舉行了科舉中的殿試。說來也巧,有兩個考生考的差不多,乾隆實在不知道該讓誰來做這個狀元,於是,乾隆就拿出了那個著名的絕對,即“煙鎖池塘柳”,這個是一個對聯中的上聯,但是一直沒有與之匹配的下聯,即便是乾隆這個酷愛賣弄學識、寫了四萬首詩的人也沒有在這個對聯上做文章。

乾隆就拿出來考這兩個人,看看誰能對出下聯,就在這是時候,奇怪的一幕就出現了,其中一位考生在剛聽完乾隆出的上聯後就搖搖頭出去了,而另一位考生則冥思苦想了一會,也出去了。然後乾隆就笑了,欽點第一位出去的考生為狀元,官員們不解為何會有這樣的結論,乾隆就說了:“這可是千古絕對,第一位出去的考生一聽就知道自己對不出來,說明他瞬間就明白了這句上聯的精妙之處,而第二位考生則思考了一會才放棄,說明他細細品了才知道它的精妙之處,所以算起來,第一位考生學識更高。”

乾隆:“煙鎖池塘柳”,轉身就走的考生當狀元?殿試沒這麼簡單

這個故事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既然“煙鎖池塘柳”是一個千古絕對,應該會被文人們追捧,那麼但凡是個文人學子,完全沒有聽說過是不太可能的,即便真的沒有聽說過,那麼乾隆皇帝會不會弄這麼一出來決定誰是狀元呢?也是不可能的。

清朝時期的殿試是極為嚴格的,殿試前先複試,複試完了緊接著殿試,這都在紫禁城的保和殿舉行,而進行的時候,皇帝是不會出現的。殿試的內容是策問,一般就是時政,考試時間是一天,考生答題的時候也是有嚴格規定的,用什麼字型、文章的字數、格式等都有嚴格要求,交卷後試卷密封,八位讀卷官分別閱卷,為之打分,分為五等,最後將這些打出來的等級彙總,選出十份成績最好的卷子呈給皇帝,皇帝從中選出狀元、榜眼和探花,然後將結果告知填榜官填榜。

最後,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傳臚大典,當眾宣佈殿試的結果。這都是有嚴格流程的,不可能出現乾隆皇帝拿對聯考考生決定殿試結果的情況。

乾隆:“煙鎖池塘柳”,轉身就走的考生當狀元?殿試沒這麼簡單

再來說說這個千古絕對,“煙鎖池塘柳”最初是出現在明朝陳子升所著《中洲草堂詩》中的,陳子升在其中寫了四首詩,每首詩中都有這句,但是真正能配得上這句的沒有,陳子升出生於1614年的萬曆時代,距乾隆不過百年的歷史,在這百年中,確實沒有出現任何一句能與這句相匹配,實際上能對出下聯的不是沒有,只是似乎都缺了點什麼,要麼格式不對,要麼意境不夠,總之就是有那麼點不完美,以至於這個句子就成了一個絕對,無人能對出恰如其分的下聯。乾隆皇帝能知道這個句子不足為奇,他對不出來也不足為奇,不過他將這個句子放在科場上考考生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

說起來,陳子升出生的時候已經是明朝晚期,他的哥哥陳子壯在歷史是比較有名的,是和韓愈、張九齡、文天祥等齊名的“廣東古八賢”之一,曾參與反清復明之戰,最終兵敗被鋸死,異常慘烈。陳子升作為陳子壯的弟弟也參與了反清復明之戰,戰敗後,陳子升帶著母親藏到了山中,不過其母在得知陳子壯的結局後上吊自殺,而陳子升在清朝時期不肯出仕,最終出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