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案邊散墨|王維的境界

  • 由 中國社會科學網 發表于 手機遊戲
  • 2022-07-19
簡介王維之詩,委婉地暗示寧王通情達理,高明於楚王,這是輕巧地搔到了寧王的癢處,寧王會尷尬嗎

王維字摩什麼那個字怎麼讀

王維早慧,風流蘊藉,經常以座上客的身份出入權貴之門,尋找機會躋身於仕途。難得的是,與權貴交往中,王維有自己的立場、原則。

塵境

寧王李憲是唐玄宗的長兄,曾讓太子之位於玄宗,依仗自己的親王身份,做過令人側目之事。唐人《本事詩》載:“寧王憲貴盛,寵妓數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晰,王一見屬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歲,因問之:‘汝復憶餅師否?’默然不對。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餘人,皆當時文士,無不悽異。王命賦詩。”王維詩先成,寫的是《息夫人》:“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文士們看到王維之詩,便不敢再拿出自己的了。寧王看罷,當即讓餅師領回自己的妻子,“使終其志”。

後來有論者認為,寧王見詩裡將自己比作千年前那個荒淫的楚王,有些尷尬才這麼做。論者這樣杜撰,意欲彰顯王維敢直言於權門,其實卻是誤讀。寧王強佔餅師之妻一年,或許已心生厭倦,否則,為何要當著眾多文士的面,“召餅師使見之”呢?王維之詩,委婉地暗示寧王通情達理,高明於楚王,這是輕巧地搔到了寧王的癢處,寧王會尷尬嗎?難得的是,王維之詩再現了一個曲折複雜、動人心絃的歷史故事,傳遞著自己同情女性、尊重人格的珍重感情,以典型細節逼真地再現了一個忍辱負重的婦女形象。

開元九年(721),王維中了狀元,21歲的他踏上仕途。當年秋天,他赴濟州(今山東茌平東南)任司倉參軍,一下待了四年多。作為出身名門的熱血青年,王維對前途是充滿期冀的,眼下卻被置於一個偏僻角落,苦悶與壓抑可想而知。無奈之下,他辭去參軍一職,離開濟州隱居淇上,因內心憧憬強烈,兩年後又返回長安。直到34歲那年,獻詩張九齡成功,王維才被引薦為右拾遺。

為感謝張九齡,王維寫下《獻始興公》,並以“側聞大君子,安問黨與讎。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感激有公議,曲私非所求”作為收尾。張九齡不結私黨,不徇情賣爵,為老百姓著想。王維謙恭地詢問:像我這樣的人,可以做您的下屬嗎?跪問之中,飽含著對賢相張九齡由衷的傾慕及渴求得到信任的強烈願望,同時又坦露出講氣節重操守的個人品格,與醉心於功名的夤緣倖進者截然不同。不想,張九齡很快就在與李林甫的爭鬥中敗北,開元二十五年被貶為荊州長史。王維的心情又從高峰掉落到谷底,此後在朝為官,只是在一系列閒職之間挪來轉去。

不過,王維嚐盡世間的酸甜苦辣,也就有了那些關於塵世的佳作。

案邊散墨|王維的境界

詩境

開元二十五年,王維受命以監察御史身份慰問戍邊將士(實際上是被排擠出了朝廷),出塞途中寫下了《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單車、徵蓬、胡天、孤雁,寓有作者內心的激憤、抑鬱,也含有性格里勁拔、堅毅的一面。《紅樓夢》第48回,黛玉與香菱探討詩歌,香菱連舉三聯王維的詩句,來談自己的體會,首聯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我在中年時進入過大漠,第一次目睹這被王國維譽為“千古壯觀”的景象。同行的還有地質隊的陳師傅,是經常在沙漠裡行走的,她告訴我,“孤煙直”裡的煙實際上不是煙,而是龍捲風。此說我在書本上見過,不敢輕信。車行數日,夕陽沉沒之時,遠際天邊不時見到高高旋起的煙柱,筆直插天,凝立不動。至此,我才悟到:古人在大漠熱得要死,還要燒什麼呢?光溜溜的沙漠上,又有什麼可燒的呢?即便是烽燧狼煙,也無法與磅礴的長河落日相般配。王維將開闊、高曠的迷離遠景化成絕妙好詩,乍然一看是天大的誤會,仔細推敲卻是絕妙的創意。

再看《觀獵》一詩:“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風馳電逝,躡景追飛,筆觸凌厲剛健,用典渾化無跡,作為盛唐佳作,也應當是這個期間寫成的。“渭城”“新豐”“細柳”,距輞川不遠,在長安之東西排成掎角之勢。

收攏視域,這就不能不提及他寫於輞川的《山居秋暝》了:“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幅幽雅別緻的世外桃源圖,通篇比興,展示出王維“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的高潔情懷。如果與《觀獵》《使至塞上》聯袂閱讀,細加品味,可以揣知:慷慨激昂與清靜絕塵像上善之水那樣,在王維襟懷裡是和諧統一的。飛馬射鵰的將軍,細柳營那位周亞夫,配上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共同織綴成雲錦天衣式的至美、大美。

朝野乃雲泥似的兩重天地。長安與輞川,距離切近,在王維的精神生活裡屬於割剪不斷的遞補關係,他那敏銳執著的靈性,一直在朝野之間蒐羅著最神奇、最灼目的亮點。剛柔融匯,神而明之,其筆底所隱含著的藝術訊息,著實微妙。王維就是王維,他無法像陶淵明那樣,與官場一刀兩斷。

王維是才子,李清照是才女。二人相距400年。李清照的詞是以婉約名世的,可她那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絕句,則與《使至塞上》《觀獵》持同一剛烈氣韻。王維自心底尊重女性的那首《息夫人》,李清照當然熟悉;王維31歲喪妻之後,沒有再娶,也從無緋聞,李清照也瞭然於胸。舉世公認的唐代才子、宋際才女,出生地相隔一山(太行山)一水(黃河),而才女名字裡的“清照”二字,為什麼偏偏要擇取“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正中二字呢?從藝術認知上忖度、推理,會不會是心有靈犀呢?

佛境

王維最大的磨難,是安史之亂。安祿山攻陷長安時,廣掠文武朝臣、宮嬪樂工押送到洛陽,王維在列,被拘禁於菩提寺,且又在刀劍威逼之下,被迫任了官。有一天,老友裴迪來看望王維,告訴他:安祿山在凝碧池作樂,大宴群臣,梨園舊人相對泣下,樂工雷海青摔了樂器,西向慟哭,安祿山大怒,將其肢解示眾。王維聽罷,吟下一首《凝碧池》:“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葉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安史之亂平息後,按律王維當死。幸好,有這首詩證明他譴責叛軍,忠於朝廷。朝廷或許也有惜才之意,王維不但無罪,反而當上了太子中允,遷中書舍人,轉給事中,60歲時,晉升尚書右丞,抵達了一生的仕途高峰。

王維晚年,官位日益晉升,內心卻從容不迫。且看《酬張少府》:“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以悲觀為根基的佛教,也許是王維的人生哲學吧。王維晚年自號“摩詰”,取的就是《維摩詰經》的中間二字。

人生行世,絕俗是不可能的。經年風雨,歷盡滄桑,不再被浮華所誘惑,才可能寫出超脫凡俗的藝術佳什。晚年的王維內心安寧淡定,這是江河歸海的必然收局。檢點世間的才子才女,有哪一位不是經歷悽風苦雨的洗禮,才實現人生境界的昇華?

王維的人生歷程證明:若想參與這個社會,文學是最得手的工具;若想超凡脫俗,文學也是很實在的歸宿。文學創作講究深入生活,但這個“深入”卻值得深究。比如,屈原、陶淵明、杜甫、韓愈、蘇軾、曹雪芹的作品,該怎麼看呢?對於“深入生活”,切不可輕下斷語,作簡單化理解。回顧王維的生平軌跡,可不可以這樣歸納:天賦才氣好像是劍的胚胎雛形,入世激情有似爐中之烈火,社會之朝野上下,彷彿是上天布就的列石、潭水——唯有淬火、磨礪之劍,在人間的藝術寶庫裡,才可能是一柄出色的青鋒寶劍。

因此,不能只將王維看成一開始就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那就將他簡單化了。

精彩推薦:

反思英語在教育全球化中的作用

城防體系反映古代中國農牧關係

歐亞草原孕育史詩文化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