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梁山好漢為什麼不吃豬肉?是因為豬肉不好吃嗎?

簡介一、不吃豬肉的梁山好漢一般來說,水滸傳的“大塊吃肉”,說的都是牛肉

店夥計為什麼不給林沖肉吃

梁山好漢為什麼不吃豬肉?是因為豬肉不好吃嗎?

一、不吃豬肉的梁山好漢

一般來說,水滸傳的“大塊吃肉”,說的都是牛肉。比如“吳學究說三阮撞籌”一章中,三阮在酒店裡招待吳學究,小二就說道:“新宰得一頭黃牛,花糕也似好肥肉”;第10回“林沖雪夜上梁山”中,林沖火燒草料場來到朱貴開的酒店,第一句話便是“先切二斤熟牛肉來!”。可以說,至少在《水滸傳》前50回出現的梁山好漢,除了魯智深這樣豬牛羊狗雞鴨鵝不挑食;剩菜剩飯一鍋端的主以外,其他梁山好基本上吃的都是牛肉。偶爾有變數,也主要是魚、雞鵝三種食材。那麼,梁山好漢為什麼不吃豬肉呢?

我聽到的解釋主要有4種:

1。《水滸傳》作者是一個回民,不吃豬肉。

2。牛肉象徵著有力氣,吃豬肉會給人以飯桶的感覺。

3。《水滸傳》一書萌芽於元代,蒙古人不吃豬肉,吃牛羊肉。

4。牛肉比豬肉好吃。

平胸而論,這四種解釋都不靠譜。不過相比之下,第一種是不靠譜中相對靠譜的。

梁山好漢為什麼不吃豬肉?是因為豬肉不好吃嗎?

(打死我也不相信水滸傳的作者長這樣)

可惜的是,穆斯林不吃豬肉的這個觀念,是漢族人用以區別自己和穆斯林的重要標準。畢竟對漢族人來說,要區分一群人到底信的是穆斯林還是耶穌還是釋迦牟尼,總不至於專門瞭解人家的教義吧?透過吃來判斷一個人,簡直是再方便不過了。所以為什麼佛教進入中國以前還有小乘佛教與大成佛教之分,到了中國,就是能吃肉的和尚(小乘佛教,五淨肉)和不吃肉的和尚的區別了。

如果《水滸傳》的作者是一個回民的話,我們至少可以在小說中發現一些其他穆斯林民俗的痕跡,可惜的是,翻遍全書,也沒找到除了不咋吃豬肉的其他痕跡。畢竟梁山好漢不打老婆,動不動就把老婆殺了。

那麼,梁山好漢為什麼不怎麼吃豬肉呢?

二、賣豬肉的“強人”

不妨先從《水滸傳》中兩處賣豬肉的人講起。

躺槍鎮關西

梁山好漢為什麼不吃豬肉?是因為豬肉不好吃嗎?

鎮關西的死很大程度是躺槍。

在《水滸傳》第二回裡,魯智深、史進、李忠來到了酒店,發現金老兒父女正在店中哭泣,卻不曾想是因為一個叫“鎮關西”屠夫強搶民女所致。(在新版《水滸傳》電視劇裡,寫的是因為強拆,和鞋社會)魯智深聽到後怒道:“呸!俺只道那個鄭大官人,卻原來是殺豬的鄭屠!這個醃潑才,投托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這等欺負人!”

其實在魯智深的概念裡,決定身份地位的一直都是軍功,因此他打鎮關西第一拳罵的是“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

鎮關西都要委屈死了,因為在老百姓這裡,如果一個人做小生意做出一定名聲的話,通常就會起一些相關的名字,比如“麵霸”、“酒狀元”、“肉皇帝”什麼的名號。這種名號說白了就是老百姓之間的名號,和政治身份根本搭不上邊。可魯智深用軍功和老百姓起的“混號”比較,顯然是找事。

而鎮關西的產業有多大呢?無非“兩副肉案,懸掛著三五片豬肉,再加十來個刀手”而已。顯然,這個產業其實至少在當地已經算得上相當規模了,哪怕在今天,一個企業裡有十來名員工,而且贏利能力不錯的話,也可以誇口了。當然,此處沒有為鎮關西強搶民女辯護的意思,只不過想說,如果魯智深只為了這個稱號打人的話,鎮關西真的是躺槍。

不論如何,如果鎮關西沒有強搶民女的話,其實就是一個“中小企業家”的身份在當地活動,有夥計,有穩定利潤來源,甚至還有點富裕,那他不是鎮關西,是什麼?

2。賣肉的石秀

石秀原本是金陵康建府人,專號打抱不平,早年做的也是屠夫生意,之後隨著叔父到北方倒賣羊馬,不巧叔父中途病死導致生意虧本,只好流落薊州,靠打柴為生。機緣巧合之下,石秀救了薊州捕快病關索楊雄,就順道和楊雄結拜成了異性兄弟,由於石秀其人儀表堂堂,也深得楊雄的老丈人潘公喜歡,更巧的是,早年的潘公和石秀居然是同行,都是做屠戶出身。

梁山好漢為什麼不吃豬肉?是因為豬肉不好吃嗎?

因此潘公便打定主意,希望石秀和自己一起重操舊業。於是潘公和石秀在潘公家後門的一條斷路小巷開了一個作坊。於是石秀叫了潘公熟識的副手,把大青大綠點起肉案子、水盆、砧頭、打磨了許多刀杖、整頓了肉案;打併人作坊豬圈;趕上十數個 肥豬,擇吉日開張。此後石秀主管賬目,日子過的十分舒服,甚至到了秋殘冬到,石秀還裡裡外外身上都換了新衣服。同時,石秀由於早年做過小生意,對賬目也寫的是一絲不苟,可以說,在楊雄家居住的日子裡,石秀的生活還是很容易達到梁山好漢的“夢想”的。

當然,畢竟是梁山好漢,怎麼可能一輩子就做小生意呢?於是不久之後,石秀因為嫂嫂潘巧雲通姦殺了嫂嫂,和楊雄時遷一起到了祝家莊,開始了日後三打祝家莊的故事。

三、吃豬肉的寓意

從主題來說,水滸傳強調的一群“流民”的生活方式,他們被排除在主流社會群體以外,就意味著他們並不能像普通人一樣擺個小攤賺一點外快為生。比如在第二回裡,打虎將李忠擺的膏藥攤子每天也就賺那麼一兩,摸二兩銀子幫助金老兒還遭到了魯智深一通嫌棄。這是因為對“流民”來說,他們的錢本身就不是透過自己的血汗賺到的,自然也談不上愛惜,或者更進一步說,他們就算是攢了錢,在政治身份上也得不到一絲保證。

梁山好漢為什麼不吃豬肉?是因為豬肉不好吃嗎?

石秀的故事似乎提出了這樣的一個隱喻,就是當一個流民擁有自己穩定的生意的時候,他們才犯不上去天天和官府做對呢,所以賣個豬肉討個生活,也是非常舒服的。我們翻遍水滸傳,也沒見誰穿了新衣服被作者這麼大書特書;但如果石秀沒了這樣穩定的營生呢?自然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拼命三郎,響噹噹一條好漢!

是以流民們沒有穩定的田產,沒有穩定的生意來源,甚至在許多時候,他們連自己的溫飽都解決不了。這就有點像我們平日裡說的“窮大方”,因為他窮,所以他才顯得比別人大方一點,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協作機會。如前文提到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之前花銀子救了金老兒,最後也因為金老兒找到趙員外救了自己。

但是對於農民,普通的市民來說,不論他們是遭到官府、地主還是各種混混的威脅,但自己畢竟有一攤生意、一塊地皮可以養活自己,自然犯不上殺人越貨,賺那些有今天沒有明天的橫財。用吳思先生的話講,好漢賺的是“血酬”,農民市民賺的是“汗酬”,也就是好漢流血賺的一年的錢,一定會相當於農民賺好幾年,否則就沒人當好漢都種地去了。

在生活方式上面,由於農民、市民有自己穩定的地盤,養豬自然就變的十分容易,畢竟豬在所有肉類裡食材最雜,對食物轉化成肉的轉化率最高,剩飯剩菜也可以養活。而對農民來說,不吃牛肉一方面是由於宰殺耕牛為當時的法律所禁止,在另一方面,耕牛需要吃草,對食物的轉化率極低,殺了吃肉也太不經濟了。

梁山好漢為什麼不吃豬肉?是因為豬肉不好吃嗎?

但對梁山好漢來說,大家本來做的就是“沒本的買賣”,自然就沒有機會養豬,長期也就看不起吃豬肉的人(農民、市民了),同時他們對吃牛肉更感興趣也就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牛肉更好吃些;另一方面,牛肉又不是梁山好漢必要的生產資料,自然也就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景象,同樣是地主老財,晁蓋靠田莊的佃戶生存,但他本身還是喜歡吃牛肉,所以很容易被說動鋌而走險劫持生辰綱;而像撲天雕李應這樣的地主老財,平日裡也不怎麼吃牛肉,直到祝家莊全部被剿滅,才被迫落草。而李應徵討方臘之後官拜中山府鄆州都統制,後來辭官回鄉還是一個富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