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看涼地少年董仲穎,仗劍行俠,品羽林董卓將軍,揚鞭北陲

簡介當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與涼州隴西的籍貫是密不可分的,艱苦的自然環境培育了剽悍豪爽的西涼男子:董卓土生土長在涼州,與羌胡少數民族共同生活,被人們視為“羌胡之種”三國涼地 模擬地理圖《三國志.董卓傳》中這樣描述他 "卓有才武,旅力

董仲穎這名字怎麼樣

導語:

有道是東漢末年,邊荒之北有遊俠。有一少年郎,配劍勒馬,獨行涼地,仰慕者甚多,紛紛投奔。少年家徒四壁,宰殺耕牛(牛在封建社會前中期是重要農畜生產資料,私殺為違法),招待賓客,有豪傑風範 。追隨者大為感動,贈予千匹牲畜。不期,少年投身疆場,立下戰功,朝廷賞賜竟分與部下。你猜他是誰?董卓。那個字仲穎,隴西臨洮人士,生於穎川的董卓。

奸雄本色,蓋棺定論

人們對於董卓的印象大多來自於《三國演義》。暴政酷厲是他,驕妄自大是他,鐵腕統治是他,把持天子是他,胡作非為亦是他。

看涼地少年董仲穎,仗劍行俠,品羽林董卓將軍,揚鞭北陲

董卓像

章氏《丙辰扎記》曾道“惟《三國演義》則七分實情,三分虛構。”這樣看來歷史中的董卓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但又完全是這樣嗎?

漢末紛爭,揭其帷幕,始為董卓

。走在波譎的武將升遷之路,他在那個獨特壯麗而又荒誕殘酷的三國時代留下屬於他的足跡。

他是東漢政權統治末期勇將,權臣,卻也為“亂漢之人”,權傾朝野。時勢造英雄,他遇上建立軍功的“大年頭”。依次參與涼州戰亂多役,嶄露頭角。進京討伐十常侍。不時,京都暴動,董卓趁勢救駕,於北芒立功,返京開始手掌重權。又離間呂布丁原,借刀殺人,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軍事力量。快馬加鞭,他廢少帝,立獻帝,獄害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

陳壽言:"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

看涼地少年董仲穎,仗劍行俠,品羽林董卓將軍,揚鞭北陲

董卓中年像

年少得志,意氣風發

龍生龍,鳳生鳳,董卓能成為雄踞一方的軍閥,頗有“家學淵源”。董卓的父親擔任過縣尉,職責緝捕盜賊,匪寇。董君雅既是武職人員,必然擅長弓馬騎射。當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與涼州隴西的籍貫是密不可分的,艱苦的自然環境培育了剽悍豪爽的西涼男子:董卓土生土長在涼州,與羌胡少數民族共同生活,被人們視為“羌胡之種”

看涼地少年董仲穎,仗劍行俠,品羽林董卓將軍,揚鞭北陲

三國涼地 模擬地理圖

《三國志.董卓傳》中這樣描述他 "

卓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

簡單理解就是,董卓少年時也是十分英俊瀟灑的一個人,行俠仗義,為人慷慨。能夠一邊騎著馬一邊左右同時開弓,結交了眾多俠義之士。與羌胡的部落首領和俊傑豪客有深厚的交情。

”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諸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這段話正是董卓待人誠懇的真切表現。此舉此情讓羌人對董卓的深情友誼頗為感動。等回到部落後,他們又以牛羊馬千計回贈給董卓。見微知著,董卓在當時羌胡等少數民族中的威信是極高的,就地方勢力而論,董卓在西涼權威形象無人能及,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土皇帝。

看涼地少年董仲穎,仗劍行俠,品羽林董卓將軍,揚鞭北陲

董卓青年模擬圖

青年從軍,立下赫赫戰功。桓帝末年,擊漢陽叛羌大,破之此戰對董卓意義非凡,是一生中的重大轉折。

從此之後,他逐漸參與東漢政治軍事,手中握有一支精銳的涼州鐵騎,身居高位。涼州韓遂起兵反叛之時,當時駐紮官兵被打的七零八落,唯有他所率部隊重創叛軍,斬敵無數。

在這場戰役當中,共計六隻軍隊在作戰,也唯有董卓不敗反勝,他是有相當軍事指揮才能的。正值人生巔峰的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也只會是他心中的抱負而已。

中年轉折,自取滅亡

看涼地少年董仲穎,仗劍行俠,品羽林董卓將軍,揚鞭北陲

董卓奉詔入京,數犯惡行,遭到曹操等人行刺,此為插畫圖

按照這個劇本發展下去,必能廣交豪傑,擴充他的

涼州軍事集團,

待到國難戰起,振臂一呼,響應者萬數,封狼居胥,未嘗不可。留名青史,後人讚譽,一樁美談。可是,天不遂人願,董卓在前期取的一定成果後,開始放縱自己,未能審時度勢,剛愎自用,往坡下愈行愈遠。尤其在率兵進京以後,變本加厲。對待君王朝臣,他

廢少帝,另立陳留王,

樹立威信,這也為他後期傾覆埋下了伏筆。

看涼地少年董仲穎,仗劍行俠,品羽林董卓將軍,揚鞭北陲

兼有疑心病重,出門身披重甲,喜怒無常。董卓大宴群臣,他當中支起大鍋,把不服從他的大臣身上的肉砍下來,放進鍋裡去煮。群臣都驚懼得難以下嚥,反觀董卓食慾大增。這可以說是變態了。對待百姓,每逢二月春臨,祭祀土地神之時,董卓驅虎狼之師入洛陽,斬男子頭顱,掠奪女子。姦淫擄掠,無惡不作,對待百姓先斬之而後快,對待錢財盡收囊中。修築高階私人別墅,名曰”郿塢“,搜刮民脂民膏,金玉珠寶不勝列舉。盜墓、屠城、淫亂婦女,皆為 ”不赦之罪“,董卓樣樣觸犯。還好,董卓的瘋狂狀態也只是持續到初平三年四月,王布二人佈局將董卓殺死。(歷史上,並沒有”貂蟬“,為虛構之人)。

以史為鑑,啟迪今人

其實從董

卓能夠獲得羌族等少數民族的信任,就可以看出董卓在為人處世方面有獨特的魅力,待人真誠,慷慨大方,單就這一點,就讓人稱道,試問誰不喜歡這樣的董卓。

在軍事指揮上面董卓也有不俗的表現,身經百戰,掌管東漢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他的優點,是我們可以借鑑與學習的

。然而在名利之下,董卓逐漸沉迷其中,忘卻年少時的理想,到底成為了萬人唾棄的國賊,成了禍亂朝綱的奸臣。色如刮骨鋼刀,在美色食慾上,不加節制,曾經馬術騎戰,當世罕逢敵手。

結果到最後統帥體態臃腫,大腹便便,以騎戰步,竟敗!淪為笑談。

大馬出涼州,將軍披重甲,誰言不是董家兒郎。他是一個英雄,年少成名,何等英姿勃發。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他平定戰局,隸屬有功,在亂世中縱橫四方,實屬不易,拜將封侯,古往今來幾人矣?

他也是一個奸雄逆臣,他如同小說家中的反派角色不是一味的壞,而是由生活打磨,有來歷的壞,壞的讓人咬牙切齒,壞的讓他遺臭萬年。扼腕嘆息,他忘卻了涼州鐵騎,

一味玩弄權術,他的理想也已經成為醉酒時一句咬字不清的模糊話語。生於馬背,死於平原,這是他的恥辱。

董卓心性之變早已註定,少時不喜詩書,後歸遊俠。雖在人情交往上雖能通達善變,可是當他面對東漢政府,士族門閥的時候,更多的需要的是政治上的智慧,而這正是他所欠缺的。雖然在日後他依靠謀士有所彌補,尺度把握不行,有時過了,有時少了火候,終究抵不過深諳此道的廟堂”老狐狸“,吃了文化的虧。古人常說文武雙全,不無道理。

在封建社會,手指墨香的讀書人永遠比耍刀弄棒的武人,更受尊敬,敬仰。如果讀書人又有功名傍身,那就益發尊崇。董卓若是結交名流士族,使得往來無白丁,那麼他也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前程可期。但他逆行倒施,最終天怒人怨,”點天燈“而亡。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一百年身。反觀今人,在當今這個社會物慾橫流,誰年少時不像董卓一樣意氣風發,艱苦創業獲得成功,然而成功之後呢?有錢有權,原來滿足不了的慾望滿足了,有了更大的慾望需要去追求,卻不加以科學控制。有更大的慾望,其實可以激勵創業者更進一步,發展自我,卻也可以讓人們鋌而走險越過法律道德紅線,所以創業難守業更難。

如果董卓抵擋住美色權利,你不會成為”奴隸“,被誘惑所淹沒;如果他及時抗拒誘惑,並且保持自我,他就能做好自己本分,鑄就自己的輝煌功業

。在社會與生活的壓力下,每個人都會面對誘惑,每個人又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有些人屈服了,有些人拒絕了。有人收穫,有人失去。但不管如何,請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本心。

參考:

《三國志·董卓傳》

《出塞二首·其一》

《三國演義》

《丙辰扎記》

《俠客行》

《二十一史彈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