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極大的誤會

簡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很多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的情況,有很多善良的人在做了善事後沒得到善報,反而更容易遇到磨難或是生命

什麼字代表恐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很多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的情況,有很多善良的人在做了善事後沒得到善報,反而更容易遇到磨難或是生命。

例如,在電影《活著》裡面,福貴和妻子都是老老實實又善良本分的普通人,但是他們的生活卻充滿了苦難,兒子被意外撞死,女兒後來也因大出血而死

。夫妻倆白髮人送黑髮人。這不禁讓人懷疑起那句老話的真實性。

“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極大的誤會

其實,這裡麵包含著極大的誤會。“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極大的誤會。

1、無論善報還是惡報,都不一定是現世報

我們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一個種子無論是長成瓜還是長成豆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得到一個結果。那麼,因果報應也是如此。

一個人做了好事或是壞事,這就是一個因,這個因在種下之後,就會在日後得到報應,但是得到報應的時間是不能確定的。

在佛教來說,

人分為三世,前世的因會影響後世的果,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報應究竟在什麼時候來。而且這種報應也不一定是發生在這個人身上的,也有可能回報到他的家人身上。

“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極大的誤會

我們常常以為這種報應有時是沒法用肉眼看到的,是突然的。但其實不是如此。

社會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調查,他們發現那些有過犯罪經歷的人身體素質會比平常人下降得更快。

這說明,那些做了壞事的人會在心理上產生內疚感和壓抑感,這些情緒會影響到這些人的健康,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認為的報應。

而那些善良的人,有的也會經歷更多的困難或是遇到生病的情況。其實這也和一個人的心裡狀態有關。

有一些善良的人,他們盲目善良,別人欺負了也不敢吭聲。那麼久而久之,這種憋屈的心理就會深埋在這些人心中。

“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極大的誤會

我們都知道,心態是影響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有一些善良的人也會生病。在外人眼中,就成了“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

2、做一個有智慧的善人

所以,我們要不僅要做一個善人,還要做一個有智慧的善人。也就是說,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還要堅定自己的原則,不能無條件地選擇善良。

著名的哲學家亞當·斯密認為人都是理性的,人在面對和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情時,都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那個選擇。

“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極大的誤會

但是那些沒有原則的善人恰恰相反,他們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後,無條件地接受別人的請求,無條件地去幫助別人。殊不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他的善良不會讓這些人學會感恩,而是因為他的好欺負而變本加厲。

這就是缺乏智慧的善良。身為一個人,我們總要考慮自身的利益,如果說我們都不能善待自己,那麼再多的善良也是無意義的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人生而平等,我們也要為自己考慮。

“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極大的誤會

3、做一個樂觀的善人

有些人,他們心地善良,但是心胸卻不開闊。他們在幫助別人後,可能會因為別人不領情或是不感恩而感到憤怒。

其實這樣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種心理不僅不能改變別人的想法和做法,反而還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

《史丹弗寬容計劃》透過實驗發現,

保持樂觀寬容的心態去對待他人會使70%的人減少受傷害的感覺,20.3%的人減少了一些由於壓力、憤怒所產生的身體上的不適

,而剩下的人則減少了憤怒的感覺。

“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極大的誤會

這項研究說明,樂觀對於一個人的健康和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那些善良的人尤其重要。

因為那些自私的壞人根本不會考慮別人的想法,他們只為自己著想,不會在乎做事帶給別人的傷害或是後果。善良的人卻恰恰相反,他們容易想更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健康。

因此,我們要一個樂觀的善人,在自己決定去做善事的時候,就在心裡決定不管結果如何都要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不管他人如何評價我們,

不管他人是否感激,我們只需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也就是所謂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極大的誤會

總之,“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的結果是一個人心理狀態的反應。我們當然要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我們應該要學會保護自己,從身體上和心理上關心自己,做一個既聰明又樂觀的善人。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