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相約淶水:忙趁東風畫紙鳶

簡介相約花溪壹號院,帶著你孩子一起做風箏

風箏那個線軲轆叫什麼

昨天,淶水朋友發來微信,3月20日至21日,可以帶著孩子去花溪壹號院裡彩繪風箏。

花溪壹號院組織的很多活動,都以全民參與為初衷,讓人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風箏作為藝術與生活的載體,記錄著鄉土,傳遞著美好,曾是很多淶水人的童年記憶。

清明前後,陽光明媚,草色青青,正適合人們走到戶外踏青、放飛風箏。正如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相約淶水:忙趁東風畫紙鳶

記得小時候,我拎到手的第一隻風箏是媽媽給我做的,當時別的小朋友拿著風箏四處玩耍,心中羨慕不已,回到家中央求媽媽買風箏。

由於家庭條件限制,當時媽媽先用高粱秸扎一個十字框架,將做衣服剩餘的略厚一點的紙,用剪刀剪出一個外形,再用漿糊糊在框架上,在十字中心繫一根長的細麻繩,就製作成一隻簡易的風箏了。雖然十分簡易,但是很精緻。

那年的春天,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拿著風箏在院子裡兜幾圈。每到週末,我和小夥伴們還會帶著風箏走得更遠一些。那時候,河溝上崖的田地裡,小河旁的幹道上,甚至在打糧食的場院裡,都是我跟小夥伴們放風箏的好去處。

相約淶水:忙趁東風畫紙鳶

記憶中,那破舊報紙糊的風箏,在藍天與陽光的輝映下,竟有點閃閃發光的神采,像是有著生命與靈性似的,俯瞰著有些荒蕪的大地,俯瞰著大地上那群天真的孩子。

兜著風的風箏升上天空後,將線蹦得緊緊的。你握著線軲轆,我們一起緊緊地拉著線,覺得有一種柔韌的力道在拉著我們,似乎要將我們拉上天去,又似乎將風箏在天上的美妙的資訊透過線傳達給我們,那種脈動與顫抖,那種緊張與興奮,那種隱秘與神奇……,可惜了,當時的我們還不會矯揉做作的抒情表達,只會野性地大聲喊叫。

那種在遼闊土地上四處奔跑的灑脫至今難以忘懷,仰望著藍天蒼穹,看著風箏越飛越高,我們全神貫注地拉著線,孩提的心中充滿無限遐想。

相約淶水:忙趁東風畫紙鳶

現在,每到清明時節臨近,各個公園廣場隨處可見放風箏的人。各式各樣的風箏在空中飛舞著,駐足觀看,回想起兒時的那段美好記憶,懷念的是心中的那份鄉情。

從此,風箏把我們那批孩子的夢想,帶上了碧藍而純淨的天空,我們渴望離開了無趣且充滿著規矩與教導的的現實,渴望無所羈絆地輕揚,渴望在藍天裡翱翔與蹁躚。終於有一天,我們明白了,童年裡曾經的奔跑才是最大的人身自由。

後來讀到魯迅先生寫的《風箏》,於是更加懂得文中的弟弟對風箏的那種痴愛與神往。而文中“我”的反省與內疚,就是直到今天,也對我們的國人有著警策與提醒的意義。

相約淶水:忙趁東風畫紙鳶

當初花溪壹號院規劃的時候,京能建築體現了宏遠的國企情懷和人文擔當,他們特別強調設定了親子樂園,社群廣場,這時看來,設計師的心中真正理解了兒童,也尊重了兒童。花溪壹號院,有草地有廣場,這裡可以裝下一個美好的童年。

近年來,因為工作關係,在北京住的時間多了,也去過一些城市。目前反觀我們的城市規劃,有幾個能想到為兒童留下一個放風箏的地方呢?不是地面太緊張,而是我們的成人心中沒有兒童。更不可能想到為孩子們留下放風箏的地方了。

相約淶水:忙趁東風畫紙鳶

而今的花溪壹號院,精心設計了這麼一場做風箏的節目,並做大、做強了這臺手工繪畫的藝術盛典。也是希望一張張小小的風箏,匯聚各路賓朋,共商發展大計。真乃風箏搭臺,經濟唱戲,共圓鄉村振興夢。

相約花溪壹號院,帶著你孩子一起做風箏。那是一片小小的風箏,那又何嘗僅僅是一片風箏!?

孩子在這裡,可以逐步地體會到那種對放飛自然的自信與把握。相對於孩子,我們大人們又有幾個人有著這樣真實握有的自信與清醒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西魏遺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