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湖南百米深洞穴發現大熊貓化石!專家:至少有三隻,或失足墜落

簡介張家界山地救援洞穴探險隊進入洞穴發現化石湖南化石辦助理研究員童光輝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目前已發現的下頜骨和頭骨的數量,可以判斷,裡面至少有三隻大熊貓

熊貓還有多少隻活著

湖南百米深洞穴發現大熊貓化石!專家:至少有三隻,或失足墜落

10月11日,中國自然資源報微博釋出訊息,在湖南湘西龍山120米深洞穴發現大熊貓化石,下顎骨上清晰可見標誌性犬齒。湖南省地質遺蹟(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湖南化石辦”)研究人員歷時6小時將暴露在洞穴堆積物表層的化石採集並打包運送出來。其中大部分化石留在當地保管,僅下頜骨等少數重要標本帶回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用於開展研究。經形態學研究與dna鑑定,化石標本均為大熊貓。

湖南百米深洞穴發現大熊貓化石!專家:至少有三隻,或失足墜落

張家界山地救援洞穴探險隊進入洞穴發現化石

湖南化石辦助理研究員童光輝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目前已發現的下頜骨和頭骨的數量,可以判斷,裡面至少有三隻大熊貓。不過,對於這些化石為何會出現在百米深洞,童光輝表示,有可能是大熊貓失足跌落形成;此外,還可能是大熊貓死在附近,經雨水沖刷掉入落水洞,水流又將大熊貓“搬運”到支洞。

探險隊隊長:探險時意外發現化石

8月3日,張家界山地救援洞穴探險隊受邀到湖南龍山縣裡耶鎮八面山景區參加帳篷音樂節,為音樂節的高空扁帶比賽專案提供安全保障。

因比賽的專案5日才開始,在比賽前一天,探險隊來到周邊的一個天坑裡探險。張家界山地救援洞穴探險隊隊長張國強回憶,當天來到天坑,下去大概一百多米,就無意中發現一個骨頭,當時還不知道是什麼,“大家開始以為是野豬,也沒太在意,只拍了些照片。”

探險隊拍的照片被一名平時對洞穴測量和地質有研究的同行看到,同行又將照片發給北京的古生物專家和貴州的大熊貓研究化石研究辦公室,專家初步判定是大熊貓化石。

得知這個訊息,大家都重視起來。第二天,探險隊員再次下洞,把部分在地面上散落的骨頭收集起來,用袋子打包好,並在洞穴的一個角落挖坑藏起來。

“因為我們當時發了朋友圈、抖音。有人說根據照片能查出位置。所以怕別人(破壞),就馬上報告了政府。”張國強說。

發現地是個豎井天坑,沒有特殊技術,一般人下不去。因此10日的時候,探險隊收到了做安全保障的委託書,負責保護專家下洞去勘查確認。

在進入洞穴之前,探險隊就做了完整的方案,有對人的救援方案、搬運方案、通訊方案。由於洞穴彎道比較多,對講機的通話效果不行,隊員便在洞裡面布了電話線,在洞穴裡面可以用有線電話溝通交流。

常人對探險隊都有“是個危險活”的印象,張國強則認為,這個專業技術實際上是比較完善,有專門培訓機構給探險隊支援,所以不會感覺危險。張國強說,“我們是洞穴救援隊,也是洞穴探險隊。我們一年會探很多洞,其中有些洞是別人去不了,我們可以去的。我們這樣做一個是為了訓練團隊的救援技術。第二個是,如果有旅遊資源,且那個洞比較美觀,又有價值,我們就會報告當地政府讓他們去開發,給他們建議。”

8月12日上午,探險隊的幾名成員和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的童光輝等,一起進入到了洞穴。

專家:初步判定至少有三隻大熊貓

童光輝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8月7日,張家界山地救援洞穴探險隊進行洞穴探險時發現化石,並在現場拍攝了一些照片和影片。後來發現該化石疑似熊貓化石,就將情況彙報給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該局也將情況上報。

8月10日,湖南省自然資源廳礦保處接到彙報,隨即將情況轉給湖南化石辦。湖南化石辦初步判斷是大熊貓化石,但是因為大熊貓和黑熊化石的形態結構非常相似,當時不能完全確定。8月11日,省自然資源廳礦保處副處長蔣五洲以及湖南化石辦的劉立、童光輝、李光等四人前往龍山瞭解情況,並商量採集方案。

湖南百米深洞穴發現大熊貓化石!專家:至少有三隻,或失足墜落

圖據中國自然資源報微博

8月12日上午,童光輝在救援隊的幫助之下進入落水洞,並進行了採集。發現化石的地方,並不是落水洞的底部,而是在落水洞一個支洞連線的另外一個洞穴。

童光輝表示,根據現場情況推測,落水洞是一個垂直且深度約120米的洞穴,大熊貓不可能在裡面生活,化石在此處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可能是大熊貓失足掉落形成;此外,也可能是大熊貓死在附近,經雨水沖刷掉入落水洞,水流又將大熊貓搬運到支洞,所以發現的化石骨骼很分散,並不是一具完整的骨架,這也導致很難去確定具體有多少個個體。

根據目前已發現的下頜骨和頭骨的數量,可以判斷,至少有三隻大熊貓在裡面。

童光輝還提到,這次發現的大熊貓化石是沒有完全石化的化石。他們查閱資料瞭解到,大概是幾萬年前,有大量的這種實物化石證據證明,有大熊貓棲息在湖南。據地方誌記載,清朝乾隆年間大庸(現張家界)一帶有大熊貓活動。只不過,現在隨著氣候的變化,大熊貓發生了遷徙,棲息地發生了變化,現在只有在四川、甘肅、陝西才有野生大熊貓。

關於此次發現大熊貓化石的意義,童光輝提到,這豐富了我們對大熊貓古地理分佈與遷徙路線的認識。根據正式發表的研究論文記載,2002年10月湖南省桂東縣發現過大熊貓化石,此次是在湘西首次發現併科學採集到古大熊貓化石。

接下來,湖南化石辦將對化石進一步研究,為建立古大熊貓基因庫提供補充素材。因為化石中的dna會隨著時間斷裂、降解,需要大量的化石材料,像拼圖一樣將dna序列補充完整。這次發現的大熊貓化石比較新鮮,年代不是很久遠,dna斷裂的程度會輕微一些,可以為大熊貓基因組測序提供很好的補充材料。

“對於湖南省地質博物館而言,我們希望研究結果能夠更好地發揮它的科普價值與社會效應。”童光輝表示,研究人員下一步將繼續研究此次發現的大熊貓化石和洞穴沉積物,希望把大熊貓生活時期的古氣候資訊提取出來,讓大家理解氣候的變化與生物活動之間的密切的聯絡。

關於大熊貓化石發現地的保護,童光輝分析,這個洞穴屬於垂直洞穴,深度超過100米,需要藉助專業裝置才能夠進入洞穴探險,一般的人沒辦法進去。童光輝也呼籲當地政府保護好現場,以便後期進行進一步的發掘和研究。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宋慧

本文作者:紅星新聞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笪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