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文具盲盒“開出”三無、色情亂象,是在製造不安全感

簡介上述報道就有一個細節:在文具店盲盒卡片售賣區,赫然張貼著一張《陽光公約》海報,其中第三行寫著“未滿8週歲的顧客,在門店購買卡遊產品必須在監護人陪同下進行”

agenscolor是三無嗎

當盲盒不再只是成年人的遊戲,蔓延到兒童世界,會滋生何種亂象?近日,媒體調查發現,市面上個別文具、玩具盲盒售價昂貴,產品利潤遠高於普通文具、玩具;商家銷售盲盒產品時,存在刻意引誘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費現象;此外,一些三無文具盲盒和色情文具盲盒目前仍在市面上流通。

文具盲盒“開出”三無、色情亂象,是在製造不安全感

↑文具店裡的盲盒產品。圖據新京報

報道中,記者採訪的一位“7歲消費者”,就非常具有樣本意義。他在購買盲盒時,第一次的抽卡結果並不滿意,於是再次走到盲盒卡包售賣區,將貨架上的10元卡包全部收入囊中。最終,他獲得了14張“好卡”,共計花費120元,而剩餘的“普卡”則被遺棄在文具店垃圾桶內。

一位7歲的小朋友,一口氣花了120元反覆購買盲盒。這個消費過程,本身就存在一種誘導和致癮效應。“盲盒裡到底是什麼呢”“下一個盲盒會不會就是一場驚喜?”別說是兒童,就是成年人在購買盲盒的過程中,也會產生這種好奇心和驅動力,這其實也就是一些專家學者所指出的賭博心態。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本來就願意為孩子多花錢的家長,更加傾向於給孩子更多的零花錢,滿足孩子的各種消費慾望。一些商家瞅準了兒童市場有利可圖,便盯上了孩子們的口袋。諸多盲目上市的盲盒,甚至不惜以違法違規的方式,利用盲盒的魔力來“收繳”孩子們的零花錢。比如,一家文具店內展示的一款解壓筆筆帽上,動漫人物形象裸露出隱私部位,設計者還特意將其隱私部位擴大製成肉色矽膠以供孩子揉搓解壓。在利益驅使下,一些商家竟如此墮落。

盲盒不是不可以有,購物本身的刺激性體驗也並非全無價值,但一切商業活動開展的前提,都是要守法有序,要符合公序良俗和商業道德。尤其是針對孩子的市場行為,更要體現積極健康的理念和一種正向引導的力量。那些三無、色情、高價盲盒,毫無疑問是和這種理念背道而馳的。

對此,一方面,要儘快制定專門的管理制度。前不久,市場監管總局公開徵求《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擬規定盲盒經營者不得向8週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盲盒,這就很有針對性。須知,法律規定,不滿八週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事實上,8歲的門檻設定,在一些地方已經在進行,只是有的缺乏執行力。上述報道就有一個細節:在文具店盲盒卡片售賣區,赫然張貼著一張《陽光公約》海報,其中第三行寫著“未滿8週歲的顧客,在門店購買卡遊產品必須在監護人陪同下進行”。然而前述在此處購買盲盒的小朋友,只有7歲,是獨自一人購買。

面對這種有規定卻不執行的現象,就不得不提“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日常性的執法檢查力度。當下正值新學期開學不久,對於校園周邊的文具店,要不定時地明察暗訪,及時發現問題盲盒,對相關店家依法做出處罰和警告。對違法違規行為比較嚴重的店鋪,還可以給予停業整頓、通報曝光等處理,以儆效尤。

我們常說,校園安全無小事,校園周邊的安全,同樣無小事,那些文具店、便利店,也是構成孩子小小世界的一部分。如果任憑校園周邊的問題盲盒氾濫,是在孩子的世界裡製造一種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它們對孩子消費觀念和心理自制力的負面塑造,可能遠比我們表面看到的更加深重。

(原題為《文具盲盒“開出”三無、色情亂象,是在製造不安全感》 作者 李哲 來源 紅星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