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傳播灣區聲音,唱響“春天故事”

簡介” 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教授陳先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應包括三方面:多樣性文明共存的話語體系、高質量智慧化發展的話語體系以及高水平制度性開放的話語體系

春天后面是什麼都醒了

本文轉自:人民網-深圳頻道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傳播灣區聲音,唱響“春天故事”

與會嘉賓線上線下合影留念。

當粵港澳大灣區越來越吸引全球目光,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的視窗,如何講好大灣區故事,傳播好大灣區聲音,向國際展現充滿活力的大灣區形象?

日前,“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多位學界、業界重量級嘉賓,線上線下結合,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的當下與未來,以及深圳城市傳播的創新之道。

此次論壇由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深圳城市傳播創新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深圳大學傳播學院作為國內傳播研究領域的年輕力量,應為國際傳播理論與實踐源源不斷貢獻智慧、思想和方案。”深圳大學副校長張曉紅教授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向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業界人士表示感謝,希望同心協力,向世界傳播好中國聲音,共同唱響“春天故事”。

升級傳播理念,增強文化認同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式現代化一個重要的樣本和發展平臺,代表了當今中國經濟的硬實力、文化軟實力和未來發展潛力,以及綜合的國家實力。可以說,是最具有含金量的一箇中國IP。” 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教授陳先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應包括三方面:多樣性文明共存的話語體系、高質量智慧化發展的話語體系以及高水平制度性開放的話語體系。

北京大學國家戰略傳播研究院院長、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程曼麗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對中國的整體性的國際傳播來講,形成了很好的補充機制。粵港澳大灣區內,歷史存異、文化同源、空間相連。要構建好大灣區的國際敘事話語體系,需要充分考慮大灣區自身特質,尋找身份認同感。同時,在國際傳播上,需要調整我們的傳播策略、傳播內容與傳播手段。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核心問題要回答我們是誰。”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周慶安表示,一方面要解決大灣區內部身份的一致性構建,一方面還要解決地區和世界的差異化構建。在傳播者和傳播物件之間建立起一個穩定的有共識的身份認同,非常重要。

人民日報高階編輯、深圳市駐深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呂紹剛表示,當前大灣區國際傳播存在聲量不高、質量不夠與傳播分量不足的問題。首先,要轉變觀念,增強對外傳播的自覺,提煉灣區城市特色,促進灣區傳播聯動。其次,要構建敘事體系、渠道體系和保障體系。

開發多元議題,塑造立體形象

“2021年外媒關注的議題較為多元,其中經濟佔主要比重。”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鍾智錦公佈了一項最新研究。她表示,除經濟之外,深圳應注意開發其他議題進行對外傳播。此外,舉辦國際賽事、國際展會、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也有利於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教授劉士林從“人文灣區”的定位出發,探索如何呈現嶺南文化的價值與深度內涵,強調傳承保護和推動嶺南文化全球傳播。

“挖掘傳統文化的國際通約性,重點提升在地國際化的傳播力。”深圳大學區域國別與國際傳播研究院副院長、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戰迪以在西方產生的強烈反響的短影片《十三五之歌》為例,提出:只有在同一性和時代性中間尋找更好的結合點,才能夠打造有巨大影響力的傳播產品。

“如何展現中國,它是體現在非常多層次的、立體的形象空間裡,交織著本土與異域、傳統與現代綜合的、豐富的元素的表達裡。”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李輝表示,國際傳播應把握好整體性和差異化構建價值多元的敘事的方式,構建多主體、多渠道、多視角的復調敘事。

以法國打工人在深圳創業、哈薩克姑娘在深圳開網店的報道為例,深圳廣電集團副總編輯陳紅豔分享“直播港澳臺”“直新聞”如何講好故事。她主張跳出地域與國別的區劃,回到人的故事,從行業、年齡、性別、家庭角色、興趣愛好等維度破題。“我們覺得這樣的軟傳播是更容易來打通的。”

建設品牌體系,最佳化城市敘事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韋路透露,今年釋出的《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指數報告》中,深圳的國際傳播影響力排名全國第五(不含港澳臺)。他提出深圳國際傳播的四個創新之道:凝練城市品牌,最佳化城市敘事,完善全媒體體系,強化技術賦能。

“研究城市形象,最重要的是先是要做好城市形象的定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範紅教授說,在做城市形象打造中,困難往往不在於工作本身,而在於政府推陳出新比較多,要保持一個持續性城市品牌形象比較難。所以,要做好科學調研與頂層設計,在此基礎上構建符號體系或故事體系。

澎湃新聞編委、第六聲總編輯吳挺介紹,在對外傳播過程中,澎湃在內容製作和運營兩方面發力,研究西方讀者喜歡的故事形式,進行深入採訪、小而美的複雜講述,吸引了許多外媒記者轉發,進一步得到了歐美主流知識界的認可,提供了一個拓展、深入海外傳播圈層的新路徑。

論壇閉幕式上,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特聘教授、深圳城市傳播創新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張志安提出,當我們在探討國際傳播的時候,需要有底氣,國際傳播更多的是我們對他者的重視和對跨文化交流的一種期待,而不是一定要改變他者對我的認知。他也建議,在國際傳播中,要重視民間的作用,增加多元的傳播主體。

“學界與業界雙線並進是本次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論壇的夢想,希望能促進雙方合作,共同講出更好的灣區故事、中國故事。”深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巢乃鵬總結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