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乾隆為何遮掩一起家僕弒主案,因為其中暗含著極權統治的秘密

簡介如果皇朝的“僕從們”敢於質疑、頂撞自己的“主上”,乾隆認為自己的臣子們也一樣會質疑、反抗他這個皇帝

俗世奇人力大無窮是誰

乾隆十年四月末,一起兇殺案震動了京師,當朝戶部尚書阿爾賽被自己的家僕弒殺於家中。朝廷非常重視此案,刑部也很快就緝拿了涉案的相關人犯。但在乾隆的授意下,刑部並未公佈詳細案情,對外僅以“

約束家人賭博而被殺

”為由結案。

乾隆為何遮掩一起家僕弒主案,因為其中暗含著極權統治的秘密

注:阿爾賽是漢軍正黃旗人,原名崔之祿。旗人和滿人並不是一個概念,滿人更多的是指滿族人,而旗人指編入清朝八旗的人。滿族人、漢人、蒙古人、苗人等等,只要編入了八旗之中,都是旗人。

在皇朝時期,家主管束僕從天經地義,無論對錯,奴僕反抗都是罪,何況弒殺家主?另外阿爾賽還是朝堂大員(從一品),而傷害朝廷命官更是罪不可赦的大逆之舉。

如果僅僅是被約束賭博,這些僕從就算是心生怨恨也不至於行兇。因為這樣不但自己死路一條,還很有可能株連家人。

因此朝野內外對於刑部的草草結案議論紛紛,不少人猜測此案另有不可示人的隱情。五月初九,江西道御史李慎修上疏乾隆,彈劾刑部審理不清,建議公開詳細案情,以免臣民胡亂猜測、以訛傳訛,進而損害朝廷聲譽。

戶部尚書阿爾賽被家奴戮傷身死,刑部辦理此事以單清字完結,天下漢人識之者無幾 ……

今不將其情詳示中外,四方之人必將疑有曖昧情事,此倘訛以傳訛 ……

即於國體所傷實大 ……

《奏為敬達忠悃恭進直言仰祈聖鑑事》

乾隆沒有正面迴應案情公佈不詳的問題,而是抓住李慎修的“

以單清字完結

”(清字就是滿文)上綱上線。將李慎修大罵一頓,斥其“

存心險薄

”。乾隆的意思是滿人的案件用滿文記錄並結案存檔是慣例,不存在故意隱匿,李慎修是別有用心、故意找茬搞事。

乾隆為何遮掩一起家僕弒主案,因為其中暗含著極權統治的秘密

《大清會典》中確實是有涉及滿人的案件需以“清字文案自行完結”的規定,但是這個規定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不識漢字的滿、蒙旗人瞭解相關案件,並不是要求只能用滿文。其實李慎修很清楚這點,所以他說的是“

”清字。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是乾隆在故意找茬。他的目的很明顯,借這個機會“殺雞儆猴”,暗示朝野不要再糾結、議論這個案子。實際效果也正是這樣,乾隆罵過李慎修後,就再也沒人敢公開八卦此事了。

那麼這起兇殺案有什麼隱情是乾隆不願意公之於眾的呢?

在兩千多年的皇朝時期,“上下、尊卑”是社會等級以及道德倫理觀的基礎,人們認為分清主、從才能確定綱常,進而維護社會以及皇朝的秩序和安寧。所以歷朝歷代都視“下”不敬“上”為犯罪,而滿人在這方面比中原更為嚴苛。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之初,制度上還沒有脫離奴隸制,因而“下”在“上”的眼中,不僅是“下”或者“僕”還是“奴”。所以滿清認為,主僕關係一旦建立,“僕”終身屬於“主”(包括僕的後代子孫),“僕”必須無條件服從自己的主上,稍有牴觸或不順從就需要嚴厲懲罰。

這個牴觸或不順從,還不是常規反抗的意思。說話語氣不恭敬、執行主人命令有遲疑,以及質疑、反駁主上等等,均被視為牴觸。而處罰至少鞭一百,往上則是更為嚴厲的肉刑(割鼻、耳等等),甚至直接處死。

其後滿清學習明朝建立了更為先進高效的社會、朝政管理制度,雖然逐步廢止了跟不上時代的奴隸制,卻並沒有放棄產生於奴隸制的主僕認知。乾隆的父親雍正不但對此大為褒讚,甚至將其視為滿人對漢人的優勢。

滿洲風俗,尊卑上下,秩然整肅,最嚴主僕之分 ……

夫主僕之分一定,則終身不能易,本身及妻子,仰其衣食,賴其生養,固宜有不忍揹負之心,而且世世子孫,長遠服役,亦當有不敢縱肆之念。今漢人之奴僕,乃有傲慢頑梗,不遵約束,加以訶責,則輕去其主,種種敝俗 ……

《世宗憲皇帝聖訓》

滿清以異族入主中原,族裔人口處於絕對劣勢的客觀事實,讓如何維護統治成為了皇帝們非常憂心的一個問題。除了用“滿漢一體”來籠絡漢人士紳之外,歷任皇帝也在制度和思想上加強對皇朝的控制。

首先清朝在總結明朝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地集中了皇權(例如弱化內閣,以皇帝直接掌控的侍臣、軍機處等代替)。其次大規模的發動文字獄,加強對臣民的思想禁錮。

最後就是用滿清的“主僕”觀替換中原較為寬鬆的“主僕”觀,這個很類似歷朝歷代不斷強調的“以孝治天下” – 遵從孝道的人才能忠於自己的君上。嚴苛的“主僕”觀,可以不斷

暗示人們要恪守“為僕之道”。而整個皇朝的臣民都是皇帝一人之奴僕 ……

乾隆為何遮掩一起家僕弒主案,因為其中暗含著極權統治的秘密

所以雍正就非常不喜歡漢人家族中的主僕關係,他將漢人對僕人相對(滿族)寬鬆的管束定義為“

敝俗

”,不但要求朝堂上下重視並整治漢人放縱僕從的現象,同時也在律法上加強了對“下犯上”的懲治。

罵家長者,絞 ……

凡奴婢歐家長者,皆斬(不論是否有傷,不分首從);殺者,皆凌遲處死(不論是否行兇致死,不分首從)……

《大清律例》

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希望皇朝上下恪守嚴格的主僕觀念,一日為僕、終身為僕;身為僕從,唯有無條件服從主上 ……

換個說法就是以恪守“奴道”為榮;以傳承“奴”的身份為榮;以跪伏主上為榮 …… 也就是“安心當奴才”。這樣皇朝將永固,皇權也將高枕無憂。

而阿爾賽的死,恰恰是這種嚴苛主僕關係的“反例”。李慎修在他的奏章裡提到了自己猜測的“內情”:

阿爾賽之為人,臣固不得深知,然聞其素行,當屬此實馭無法 …… 或有苛暴,不學無術,未能平困獸猶鬥之義,一時為怒氣所衝,致相激而成。

《奏為敬達忠悃恭進直言仰祈聖鑑事》

李慎修認為阿爾賽有可能對自己的僕從非常嚴苛、殘暴,他的僕從因無法忍受他的殘酷虐待才鋌而走險,即“

困獸猶鬥之義

”。

乾隆為何遮掩一起家僕弒主案,因為其中暗含著極權統治的秘密

這裡不去分析李慎修的猜測是不是事實,只說他的目的。李慎修是希望這個案子能成為一個教育案例,來警示天下的“主人們”,對待自己的僕從要理智、合理、寬仁。而這正是乾隆真正罵他“

存心險薄

”的地方。

如果將此案詳細案情公告天下,恐怕天下的“主人們”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會在對待僕從的態度和方式上有所改變或收斂。這和皇朝一直以來的“安心當奴才”的灌輸教育,是背道而馳的。

因為“主人們”對待“僕從”是否合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人必須認為“主人們”對“僕從”無論做什麼都是天經地義的。即便是做得有問題,最多也是“主人們”自查自糾的事情。僕人們應該視管束、懲罰為恩賜。別說抱怨、反抗,當”主人們“被質疑時,”僕人們“還應該站出來維護“主人們”管束自己的權利。

一旦皇朝上下的“主人們”不能再對自己的“僕從”任意施為,那麼皇帝也自然無法對自己的臣民們任意施為;如果皇朝的“僕從們”敢於質疑、頂撞自己的“主上”,乾隆認為自己的臣子們也一樣會質疑、反抗他這個皇帝。

因此乾隆不想這個案子被討論、被關注,所以他下令不公開詳細案情,所以李慎修的建議讓乾隆如同被揪住尾巴一般的憤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