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華為“天才少年”張霽:本碩“雙非”,憑啥斬獲最高年薪201萬

簡介談到華為高薪聘用,張霽覺得很有壓力,但更為重要是,他自己科研方向與崗位非常的匹配,他說:“其實還有企業開出了三百萬甚至更高的年薪給自己,但自己覺得研究方向和華為比較匹配,加入華為就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itat證書社會認可嗎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張霽和姚婷成功地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高薪專案引發了各大媒體廣泛的關注。一時間,“天才少年”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議論的熱點話題。目前,全球僅四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

華為“天才少年”張霽:本碩“雙非”,憑啥斬獲最高年薪201萬

什麼是華為“少年天才”專案:

華為“天才少年”專案是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專案。任正非曾在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提及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啟用我們的隊伍”。

華為“天才少年”的招聘標準非常嚴格,一般需要經歷7輪左右的篩選:簡歷初篩、筆試、初面、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在這每一環節中,都會經過嚴格的考核和篩選,因此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和阻礙,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表現不佳都有可能失敗,難度非常大。

當人們在為張霽和姚婷點贊時,有的人卻心裡酸溜溜的,寫一些負面的評論,認為是炒作,沒什麼了不起的。無論如何,這兩位入選“天才少年”的英雄,都值得我們敬佩!因為,相比一些學有所成的人,為他國賣命,就這一點,我覺得他們做的很好,國家花錢培養了博士,就應該回報祖國,服務社會,造福中國人民。

所謂“

人前顯貴,背後受罪”

。張霽和姚婷也不例外,他們成功背後是不為人知的辛酸、付出、刻苦、努力。面下,據我收集的材料,就選擇向大家介紹斬獲華為“天才少年”201萬年薪的張霽。

華為“天才少年”張霽:本碩“雙非”,憑啥斬獲最高年薪201萬

張霽的學習歷程

張霽,1993年生於湖北普通家庭,從小學習成績一般,據高中復讀一年才考上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武昌理工學院。這所大學始於1997年創辦的湖北工貿專修學院,而且是由湖北廣信科技教育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創辦。也就是說,該院校是由一所專科院校升為本科的,且屬於民辦。由此可知,該院校在其他本科處於下游,甚至可以說,在懂一些學校辦學體制人眼裡,這種大學出來的大學生,社會上是不太認可和接受的。

然而,

既然改變不了本科的出身,那就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

我想,張霽就是這樣一個人。儘管自己沒能考進好的大學,但仍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厲兵秣馬,披荊斬棘。他每天早出晚歸的學習,本科四年,堅持日復一日地學習,不僅各科成績在院系名列前茅,而且過英語四六級、國家計算機二級(按:一般很多院校將此作為畢業條件,筆者當年經歷過),更為重要的是獲得全國ITAT職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資格認證證書。當年筆者也是學電子資訊專業,瞭解到要想拿到這個認證證書,相當不容易,真是鳳毛麟角,院系幾百人,頂多也就幾人有資格參賽,但拿不拿得到認證證書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說,從這點判斷,張霽比常人要付出十倍的努力,而且還要對本專業枯燥的理論知識無比熱愛。所以,筆者佩服他的堅持與毅力,耐得住枯燥,吃得了苦。所以,今天他能斬獲最高年薪的專案,是與本科時的勤能補拙分不開的。

當一個人不再滿足地上行走時,就有想飛翔的衝動。

這點,張霽認識很清楚。本科出身已成定數,但未來仍可期。要想走學術科研的道路,那就必須繼續升造。相比本科期間,他更加的刻苦勤奮,廢寢忘食。奮戰幾百個日夜,終於考上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這所院校,既非211,也非985。但相對於理科考研者,且本科出身本就不好的人來講,已經是不錯了。筆者當年與張霽同專業,也是同一年考研。那年考研,我們班有20多個人,就2個人考上。我是其中一個,不過我沒考本專業。若考本專業,我必敗。另外一個特別地努力,終也只考上一般院校。本科出身不好的辛酸,這裡面也只有懂的人才知道。

華為“天才少年”張霽:本碩“雙非”,憑啥斬獲最高年薪201萬

“有志者,事竟成”。

有時候,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要立志,立長志。既然選擇了學術人生,那便風雨兼程,不遺餘力地去升造自己。在2016年,他力挽狂瀾拿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博士錄取通知,正式由“雙非”(本碩非211,985)逆襲成名校博士。或許有人存在這樣的看法,“金本、碩銀、博銅”,本科是211、985的是含著金鑰匙,到哪裡的吃香,但博士哪怕是名校,仍洗脫不了本科出身,這就是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不過,張霽成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專案事實證明,學歷只是一張文憑而已,只能代表你的學習經歷,並不能看出你有多大能力。我想,發表頂級期刊TPDS論文,這才是張霽的實力。因為這樣的論文中國科學院院士都很難發,基本上發一兩篇都有評院士的資格。只有進入科研體系的人,才會明白其中不容易。

綜上可知,張霽的成功,是他背後一步步的努力,努力勇攀高峰,不畏巉巖,終於登上科研的殿堂。筆者從張霽身上看到了“路漫漫期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其實,中考失利、高考失利其實並沒有大不了,

人生不應該被自己的過往所侷限住,也不應該認定人生無望。只要你可以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並且為之奮鬥,其實並沒有什麼能難倒你的。

張霽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家庭環境息息相關,尤其是家庭教育。古有《朱子家訓》、《溫公家訓》、《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皆是家風之典範,值得世人學習。而今,家風、家教也被很多父母重視。張霽的父母對他的教育是,既要引導孩子,又要讓孩子有主見。張霽回憶說:

“爸媽特別尊重我的選擇,讓我長大後成為了有主見的人”。

“爸爸媽媽全力支援我,經常鼓勵引導我。”不過,如果張霽需要買一個什麼東西,爸爸不會一下子讓他輕易得到,“比如,有個東西100元,爸爸總會讓我去賺5元,另外95元則是他來出”。

主見,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包括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引導教育,要讓孩子明白付出就會有回報。更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努力都是有價值的,越是艱難、險阻、高峰,要有勇氣去挑戰。有句話說得好,人生如一場修行。修行就是要歷練,在事上磨練自己的心性,這是自我成才的關鍵。

華為“天才少年”張霽:本碩“雙非”,憑啥斬獲最高年薪201萬

事實上,這種“動心忍性”的教育方式,塑造了張霽不怕失敗的個性,越挫勇的個性。在讀博期間,張霽投稿被拒絕了6次,但他仍堅持不懈,主動找原因,請教導師。他說:

“自己也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以自己的體會,就是首先要對自己的選擇做一個規劃,然後一定要堅持,要有信心,不要輕易放棄。”

所以,這也為後來在頂級期刊上發文作好的鋪墊,埋下了伏筆。

張霽的理想

理想是一個人為之奮鬥的動力,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源泉。它常常與現實相對,二者構成難以處理的矛盾。理想的稜角常常被現實打敗,也就是說物質儼然構成了人生成功的必要條件,是成功人士的標配。很多時候,說某個有多少錢,幾套房,幾輛車時,就是對他人成功的羨慕。然而,在張霽眼中,比起金錢,更重要的是人的理想、價值、情懷。當他談到最近網上熱議的留守學生鍾芳蓉因高分選擇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被網友抨擊沒“錢”途時,他說:

“我也很佩服她不為外界繁雜的聲音所幹擾,可以堅持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理想,還是挺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如果一個社會僅僅是以經濟價值作為衡量專業前途的標準,那麼這個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社會本就多元化,各行各業有各行各業的價值,每一個存在事物都有價值,就如同黑格爾所說“存在即合理”。為什麼,就一定要求向“錢”看呢?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家國情懷、理想信念不值錢嗎?若一個人太多過金錢至上,物質利益至上,很有可能成為金錢的奴隸,也很有可能成為白眼狼。近年來,大量的人才流失國外,或許就是這方面的原因。

華為“天才少年”張霽:本碩“雙非”,憑啥斬獲最高年薪201萬

談到華為高薪聘用,張霽覺得很有壓力,但更為重要是,他自己科研方向與崗位非常的匹配,他說:

“其實還有企業開出了三百萬甚至更高的年薪給自己,但自己覺得研究方向和華為比較匹配,加入華為就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在選擇華為之前,有很多網際網路大公司向他丟擲了橄欖枝,其中有一家公司給他300多萬年薪。但是,張霽仍選擇了華為。或許,在華為才能實現他的自我價值。另外,我覺得張霽是有家國情懷的人,面對美國對華為的發難,他說:

“最近華為在國外受到一些所謂‘制裁’,我希望自己能夠把所學所用在華為最困難的時候發揮出來,儘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有可能,咱就盡力幫助華為渡過一些難關。”

有國才有家。國是大寫的家,家是放大的國。國家興旺發達了,家才能幸福安穩。所以,

當代青年,應是“少年強,則國強”,應立志報國,砥礪前行,將自己的熱血與青春紮根在祖國的懷抱

。面對,已經斬獲華為“天才少年”專案最高年薪,張霽繼續說道:

要用努力換來“雨霽風晴”,“在未來,只要有一份熱就要發一份光。”

另外,面對華為“天才少年”這份最高一檔年薪、無比光宗耀祖的榮譽,張霽並沒驕傲,他說:

“我並不是什麼天才少年,要除去天才少年光環,我只是一個普通人。自己現在肩上責任和壓力更大,要快速融入這個團隊,不僅要把領導分配的事情做好,更要去思考今後該如何做好工作,不負眾望。”

光環是短暫的、成功也是短暫。真正的、永恆的成功是“功成而弗居”,不自傲,不自居,戒驕戒躁,保持空杯心態,繼續謙虛地接受新事物。張霽也是這麼想的,沒有把這份榮譽看得很重,他考慮的是接下來如何工作,如何融入集體。或許,工作就是人生的最大意義吧!

結語

從張霽的求學之路來看,他的學習之旅簡直就是一部奮鬥史。雖然本碩“雙非”,但他卻能

“學海無涯苦作舟”

,踏實努力學習,堅持刻苦學習。正所謂“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

。張霽之所以能斬獲華為“天才少年”的最高年薪,

憑的就是厚積而薄發、志存而高遠

;從張霽的家教來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一個人的人格和性格的塑造很重要,尤其是韌性的性格,對面失敗、失意,不會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而是“屢敗履戰”,將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繼續砥礪前行;從張霽的理想信念來看,家國情懷很重要,否則容易陷入物慾之流而喪失自我、迷失自我。總之,英雄不問出處,只管努力前行就好,“有心人,天不負”。

最後,祝張霽在華為創造出更多高科技,為華為爭光,為國爭光,為中國人爭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