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臘八蒜是古代專治老賴的神器,網友點贊“懂匠藝”讓人漲知識

簡介“懂匠藝”背後是一群熱愛中國匠藝文化的“90後”動漫人,他們堅持致力於打造動漫短影片版中國傳統工匠文化百科,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中國傳統工匠技藝、匠人故事和工匠文化

古代工作叫什麼名字

綠油油的臘八蒜,竟然是古代專治老賴的神器。12月30日是中國傳統的臘八節,動漫IP“懂匠藝”也同步更新了最新作品,科普了臘八蒜的製作技術和原理,同時也糅合現在的流行語講述了這一習俗的起源。“冷”知識與現實生活共鳴,不少年輕網友紛紛留言“漲知識”。

“懂匠藝”背後是一群熱愛中國匠藝文化的“90後”動漫人,他們堅持致力於打造動漫短影片版中國傳統工匠文化百科,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中國傳統工匠技藝、匠人故事和工匠文化。

臘八蒜是古代專治老賴的神器,網友點贊“懂匠藝”讓人漲知識

從2022年元旦釋出第一條作品開始,他們已釋出百餘條原創動漫短影片,不少作品的播放量過百萬。他們的作品不僅在國內擁有大量粉絲,也走出國門,贏得了不少國外網友的喜愛。

編劇難尋

臘八蒜是古代專治老賴的神器,網友點贊“懂匠藝”讓人漲知識

武漢市懂匠藝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紓(右)和專案負責人李亮正在探討最近動漫產品。

篦子、通草、樹皮衣、彈棉花……在武漢市懂匠藝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紓眼裡,這些詞身上凝聚著中國傳統工匠文化精粹。張紓說:“如果重新挖掘它們的價值,肯定會吸引現代人的興趣。”

2021年,懷揣傳播中國傳統工匠文化的夢想,公司正式成立,並著手打造“懂匠藝”IP,打造系列原創動漫短影片。讓張紓想不到的是,她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難尋編劇。

“你知道植物界的絕命毒師嗎?它就是見血封喉的箭毒木,打出生起就毒殺四方、稱霸森林,直到有一天,它遇上了命中剋星——海南黎族人。”這是作品《樹皮衣》的開場白,它介紹了黎族的一項古老技藝,如何將劇毒的箭毒木樹皮炮製成衣服。為了講好這個故事,年輕的編劇王楚奇煞費苦心。

故事開始就借用了熱門美劇《絕命毒師》的概念,既形象也拉近了與年輕人的距離。後面介紹具體制作工藝時,借鑑了日本人氣動漫《JOJO的奇妙冒險》的場景,讓枯燥的流程變得張力十足,再配上時下的一些流行語,這條影片也因此成為爆款,獲得過百萬點選量,4萬餘人次點贊。

臘八蒜是古代專治老賴的神器,網友點贊“懂匠藝”讓人漲知識

編劇王夢奇正從書本中尋找故事靈感。

王夢奇是公司兩位年輕編劇之一。王夢奇出生於1992年,大學本科學的是理財規劃,因為喜歡寫網路小說,王夢奇也成為多家網站的簽約作家,前後寫了五六部古風題材的網路小說。

王夢奇大學期間開始對古風手工作品產生興趣,加入了網上的相關興趣小組。為了真實還原小說裡的場景和細節,她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正是出於對中國匠藝文化的喜愛,讓她決定到公司應聘編劇。

臘八蒜是古代專治老賴的神器,網友點贊“懂匠藝”讓人漲知識

整個團隊大多是90後。

“我們當時前後面試了五十多位編劇,其中不乏資深編劇,最後留下了兩位年輕的網路作家。”張紓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一聽創作方向是中國傳統工匠文化,不少編劇扭頭就走,一是覺得不感興趣,二是覺得難度太大。

“懂匠藝”的創作團隊都非常年輕,除了一名配音人員在外地,其他十人都在武漢,基本上都是“90後”。“年輕人的思路更加活躍,也更瞭解網路傳播規律。”張紓說。

核實細節

臘八蒜是古代專治老賴的神器,網友點贊“懂匠藝”讓人漲知識

動畫製作師正在電腦上勾畫人物形象。

“我們的IP叫‘懂匠藝’,‘懂’就決定了介紹時必須準確,不能有一點誤導。”公司動畫總監李亮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創作時遇到的很多知識點都較為冷僻,創作人員必須查閱大量資料,甚至翻閱相關研究論文,核實細節如同寫學術論文。

記者看到,目前已釋出的作品可以分為幾個型別,比如以樹皮衣、藤甲等為代表的傳統工匠技藝介紹,以篦子、梳子、羊皮筏子等為代表的傳統手工物品介紹,以吹糖人、清明節、打鐵花等為代表的民俗知識以及以墨子、黃道婆、魯班等為代表的匠人故事。

臘八蒜是古代專治老賴的神器,網友點贊“懂匠藝”讓人漲知識

“我們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工作狀態。”李亮說,創作人員必須先要吃透主題,才能創作出高質量的產品,而吃透的前提就是儘可能蒐集相關資料。

在公司辦公區域,記者看到書架上擺放著大量專業書籍,例如《天工開物》《夢溪筆談》《國家寶藏》《東南亞傳統工藝研究》等,工作人員不時前來查詢資料。“很多專業書都已經絕版了,我們只能在二手書網站上淘。”張紓說。

“影片時長只有1分鐘左右,但前期工作人員投入的時間非常多。”張紓告訴記者,編劇確定主題後,往往需要花上幾天時間翻閱各種資料,再動筆寫出千餘字的劇本,而其中只有300字左右的精華部分才能進入後期製作。

臘八蒜是古代專治老賴的神器,網友點贊“懂匠藝”讓人漲知識

動畫製作師創作的動漫人物形象。

“除了手頭這些資料,我們還會上圖書館查閱資料,並在各個專業網站和央視拍攝的相關紀錄片裡尋找資料。”王夢奇說,每一個細節都力爭符合歷史事實。

一次,王夢奇負責編寫一集越王勾踐劍的劇本,她查閱了很多資料,發現有些地方提到該劍的某項工藝領先西方2000多年。在撰寫第一稿時,她發現這種說法存疑,就上湖北省博物館官網查詢,還在網上找了很多相關專家的講義和研究論文進行比對,最後第二稿中將這個“知識點”剔除了。王夢奇說:“我們弘揚工匠精神,首先自己就要身體力行。”

嚴謹也體現在其他工序。31歲的劉人俊是團隊的原畫師,他和其他三位同事負責完成最後畫面的繪製。編劇在完成劇本後會提供相關物件的實物圖片,他則比照實物進行創作,在保證辨識度的前提下,還原度要達到70%以上。目前讓他比較有挑戰性的,就是繪製青銅器上的銘文和苗族的傳統銀飾。劉人俊告訴記者:“雖然很辛苦,但看到後臺很多人留言點贊,心裡很有成就感。”

海外吸粉

臘八蒜是古代專治老賴的神器,網友點贊“懂匠藝”讓人漲知識

創作團隊成員正在忙碌著。

“懂匠藝”目前是“雙日更”,每兩天更新一條影片,每集講一個主題,目前單條作品播放量最高超過200萬人次。

張紓告訴記者,這些作品除了在國內一些平臺上播放,還會同步在海外平臺上更新。近年來,不少國內影視作品紛紛翻譯成外文走出國門,贏得不少海外粉絲,而“懂匠藝”系列作品一直堅持原汁原味的中文風格。張紓說:“翻譯的成本比較高,更重要的是,我們覺得中文才是介紹中國傳統工匠文化最好的載體。”

雖然語言會產生一定障礙,但隨著系列作品的推出,作品的海外播放情況也在逐步變好,穩定的產品質量和鮮明的風格逐漸吸引了很多喜愛中國文化的國外粉絲。

在不斷探索作品創作風格的同時,公司也在同步探索適合的商業模式,把“蛋糕”做大。

張紓告訴記者,賬號做大後,很多人留言點贊鼓勵,認為這件工作很有價值,希望能堅持下去。更讓大家意外的是,很多老師和博物館也來聯絡他們,希望拿到影片作為教案或公益宣傳資料,“這讓我們看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張紓表示,未來公司會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內容上不斷創新,除了傳播中國傳統工匠文化,未來也會展示國外的匠藝文化,“文明的發展總有相通之處”;另一方面,公司也會嘗試和博物館、非遺機構合作,對藏品和非遺專案進行宣傳推廣,實現共贏。

(文|長江日報記者史強 圖/影片|長江日報記者詹松)

【編輯:鄧臘秀】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