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之鎖子甲

簡介明代甲冑因深受元代影響,並且掌握了四孔拉絲機技術,明軍開始大規模生產並裝備鎖子甲,據明《武編》記載,當時明軍“各邊軍士役戰,身荷鎖甲戰裙,臂遮等具,共重四十五斤”

鎖子甲什麼時候出現的

我國鐵鎧的出現比皮甲稍晚,但憑藉出色的可加工性與防護能力,它從漢朝開始就在古代華夏軍隊的甲冑裝備史上佔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之鎖子甲

鎖子甲

關於鎖子甲的起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說起碼在公元前5 世紀,斯基泰人就發明了鎖子甲;一說鎖子甲是由凱爾特人發明的。鎖子甲,這種舶來品,顧名思義是由鐵絲曲環,環環相扣而成的一種柔性金屬鎧甲。鎖子甲的結構看似簡單,其實製作過程相當繁複。單層鎖子甲在編織時,遵循“二掛一”原則。具體來說就是先根據甲衣尺寸,預先組裝若干三環組,用小於鐵環直徑的橫杆將這些三環組中的兩環穿連固定,而後以單個鐵環將三環組中未被固定之剩餘一環兩枚一組連綴,而後再朝單枚鐵環上穿兩枚鐵環,接著又以單枚鐵環連綴。如此反覆直至鎖子甲最終成型。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之鎖子甲

單層鎖子甲

雙層鎖子甲在編織時,則需要遵循“三掛一”原則,過程也相應要繁複許多。先取一個四環組,以橫杆穿過其中三環將之固定。鎖子甲的優點很明顯,鐵環連線的鎖子甲不同於鐵片穿綴的札甲,紡織式的編織結構使得穿著更為舒適,同等重量下,能夠防護更多的面積,而且透氣性良好,打理保養簡便。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之鎖子甲

比如《晉書·呂光載記》記錄前秦徵西域時,遭遇的龜茲軍,“便弓馬,善矛矟, 鎧如連環,射之不入”。說明傳統樣式的箭矢,在突然遭遇鎖子甲的時候顯得有些束手無策。當然,如果將鎖子甲鐵環縮小,那麼它的甲面會越發緻密,防護效果越好,但是這樣也就基本等於放棄了鎖子甲輕便舒適的優點,而且其防禦力依然比不過札甲。因此,雖然鎖子甲在唐代就被列入十三甲式之一, 但裝備量並不多。

在元代,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在這個過程中元軍透過各種途徑獲得了大量鎖子甲,並將之應用到皮甲、札甲上作為防護元件。明代甲冑因深受元代影響,並且掌握了四孔拉絲機技術,明軍開始大規模生產並裝備鎖子甲,據明《武編》記載,當時明軍“各邊軍士役戰,身荷鎖甲戰裙,臂遮等具,共重四十五斤”。

中國古代實戰兵器之鎖子甲

清代鐵網甲,實際上也是鎖子甲,但是比常規鎖子甲編織方式更簡單、重量更輕,當然防護力也差些。在《清會典》中,清軍鎧甲共有明甲、暗甲、棉甲、鐵甲四種形制,這裡的鐵甲專指鎖子甲。其款式形同滿人馬褂,前開對襟小圓領,袖口為馬蹄袖樣式以便遮護手背,為護軍營專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