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這位科學家一年能讀50本書、寫作近百萬字,他是怎麼做到的?

簡介書籍浩如煙海,就算我們每天不上班的只讀書,也做不到精讀大量的書籍,而閱讀分層是經過大量知識體系完備的學者們總結的、唯一能兼顧知識面、知識完整性和深度的閱讀方法

圖譜怎麼做

「來源: |祖慶說 ID:zuqingshuo_123」

吳軍老師真是一座寶藏,總給讀者不同以往的驚喜!

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計算機科學家、矽谷投資人、著名自然語言處理和搜尋專家。暢銷書《浪潮之巔》《數學之美》《文明之光》《大學之路》《矽谷之謎》《智慧時代》《見識》《態度》的作者。

初遇吳軍老師是在得到APP,“見面如字,每天錘鍊”的文案,讓我追隨了吳軍老師的“矽谷來信”三季。每天一封信,從深談商業、投資、教育、成長到科技、文藝、歷史……在這個課程裡,我們看到了更遠的世界,共同前行、共同思考。

吳軍老師廣博的視野、各學科的融匯貫通及學術知識的專業性,都得益於他兼顧廣度與深度的閱讀方法。他在《閱讀與寫作講義》這本書中介紹自己的讀書方法,讓喜歡閱讀卻不得法的我們獲益匪淺。

這位科學家一年能讀50本書、寫作近百萬字,他是怎麼做到的?

這位科學家一年能讀50本書、寫作近百萬字,他是怎麼做到的?

閱讀要分層

這位科學家一年能讀50本書、寫作近百萬字,他是怎麼做到的?

閱讀如果兼顧廣度與深度?關鍵在於閱讀要分層。

吳軍老師把書分為三類:

第一類:瀏覽的書,快速翻翻

為什麼要翻?是為了數量。

並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逐字逐句的閱讀,為了滿足自己書籍的閱讀量,我們需要提升閱讀的速度。

很多書可以跳著讀,開頭可以讀的仔細,中間有些章節跳過也不會太影響對整本書的理解,或者每一章的頭尾讀的仔細,中間快速瀏覽一下。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半天或一個晚上翻完一本書。

是不是瀏覽就不能保證閱讀的質量了呢?

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做好記號,以便將來有時間仔細閱讀。快速瀏覽是為了解書的輪廓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吳軍老師經常是把做了記號的內容直接剪下來儲存,剩下的書就扔進回收桶,我看到這裡也是大吃一驚,太浪費了!他在書裡解釋說:讀書哪怕得到兩三頁的有用資訊,就不算浪費,相比資訊,書反而是很便宜的東西。

丟書做不到,但是快速瀏覽,做好有用資訊標記的閱讀方法確是可以學到的。

第二類:細讀的書,逐句讀完

我們在上一類瀏覽的書籍裡,就可以篩選出值得細讀的書,也包括自己感興趣或是專業需要的書籍。

我們在讀這些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劃重點,對於一點重點的內容還需要建立索引,收集相關的材料,以便在將來寫作時需要就能找到。

第三類:典藏的書,不斷反覆深度閱讀

典藏的書又可以分為參考書和品讀的書。

參考書我們不必字字讀完,句句熟悉,它可以幫助我們在閱讀、寫作時查閱、驗證資訊的準確性。

品讀的書多為經典的著作,需要深度、不斷反覆閱讀,這些書我們常讀常新,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吳老師按照自己分層的閱讀方法,一年要讀八九種期刊雜誌,20—50本書,但對於我們平常人來說,一年能讀20本左右的書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這位科學家一年能讀50本書、寫作近百萬字,他是怎麼做到的?

這位科學家一年能讀50本書、寫作近百萬字,他是怎麼做到的?

閱讀為什麼要分層

這位科學家一年能讀50本書、寫作近百萬字,他是怎麼做到的?

為什麼閱讀要分層?書籍浩如煙海,就算我們每天不上班的只讀書,也做不到精讀大量的書籍,而閱讀分層是經過大量知識體系完備的學者們總結的、唯一能兼顧知識面、知識完整性和深度的閱讀方法。

現在各類書籍寫作和出版讓人眼花繚亂,絕大多數書是不值得仔細讀的,我們進行大量閱讀的好處是:

除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能夠保證自己的想法客觀中立。

如果只瞭解一個作者的觀點,就有可能被他牽著鼻子走,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任何專業人士想做到一流,必須對所在的領域有全面的瞭解,既要有知識面的寬度,又要對某些問題有深度的理解。

這位科學家一年能讀50本書、寫作近百萬字,他是怎麼做到的?

構建自己的知識圖譜

這位科學家一年能讀50本書、寫作近百萬字,他是怎麼做到的?

祖慶老師在講座中也多次介紹了自己讀書的方法,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是:

多讀經典,少讀爛書

!壞書再少也嫌多,好書再多也嫌少,閱讀一定要經過挑選,要挑選適合自己的。

吳軍老師亦如是,

如果說閱讀的品味是土壤,有什麼樣的土壤就種出什麼樣的植物。

最深層的閱讀是樹根,樹根不僅要扎的深,還要根系發達,這樣才能吸收更多的養分長出大樹。而細讀則是大樹的枝幹,大量的瀏覽是樹葉的樹冠。

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才叫漂亮,只要根在,葉落了還可以再長!大量瀏覽的書籍也許我們轉頭就忘記,但只要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根深則不怕葉落。

知識樹的枝葉是相互交叉聯絡,形成網狀的,我們大量海量的閱讀,表面上看起來每一本書籍都是獨立的,但是經過長期的、大量的積累後,能在我們的思維中融會貫通,我們稱之為“知識圖譜”。

一個人透過閱讀,可以構建出自己的知識圖譜。

這位科學家一年能讀50本書、寫作近百萬字,他是怎麼做到的?

如何深讀一本書

這位科學家一年能讀50本書、寫作近百萬字,他是怎麼做到的?

透過分層閱讀,可以拓寬我們閱讀的寬度,但閱讀也必須顧及到深度。深度閱讀和瀏覽的差別不僅僅是速度和細節,而是閱讀的目的從一開始就不同。

深度閱讀的一個目的是在把一本書讀透之後,用它的內容來構建我們整個知識體系和認知框架。

比如我們的教科書、各職業的專業書籍等都是這個目的。

合上教科書,我們要能把整本書的要點按照一個線索整理出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說明我們沒有吃透這本書,就需要花時間去搞懂,甚至需要查閱大量的參考書來幫助理解。

深度閱讀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去偽存真。

現在的書籍和大眾媒體,為了吸引讀者,特別喜歡做“標題黨”。往往斷章取義、甚至稍稍歪曲事實,讓讀者無從分辨。

雖然有時候我們沒有必要去搞清楚事情的真相,但是,有些問題必須掌握真相,以保證我們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裡,而不是被輿論包圍的夢裡。只有深度閱讀,才能完成這個使命。

它可以幫助我們審查每一個觀點是否有依據,資訊來源是否可信

。對於一些專業的材料,深度閱讀可以提供較專業的理解,甚至我們可以請求專業人士幫助解讀,以免自己產生錯誤的理解。

閱讀需要廣度,也需要深度,朱光潛先生在《談讀書》中談到“先博學面後守約,這是治任何學問所必守的程式。”不同的書花的力氣不一樣,好的閱讀方法終身受用不盡!

掃碼 遇見好書~

—END—

主編 | 卓雅 終審 | 種豆南山

推廣合作 | 木子(微信)lixin13551044584

常年法律顧問 | 浙江銘廣律師事務所 王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