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河北故事|西河大鼓滄州市級傳承人李雪義務傳播西河大鼓

簡介李雪在表演西河大鼓

小橋流水嘩啦啦啦是什麼歌

32歲的李雪,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河大鼓滄州市級傳承人。近年來,她編唱了《反腐倡廉順民心》《打起鼓板唱河間》《看棉花》等新唱段,把黨的好聲音送到了田間地頭。

為了將西河大鼓這一民族瑰寶傳承下去,李雪不計報酬、不辭辛苦,想方設法讓更多的人喜歡西河大鼓,傳播西河大鼓。

從小就是西河大鼓迷

李雪出生在一個文藝家庭,外公張金貴是西河大鼓朱派第三代傳人,母親張領娣是西河大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河北故事|西河大鼓滄州市級傳承人李雪義務傳播西河大鼓

李雪

李雪小時候看到母親練習西河大鼓,覺得敲敲打打好玩,加上母親唱得又好聽,所以李雪從小就是個西河大鼓迷,月牙板、架子鼓和三絃都成了她兒時的玩伴。

母親每練一個新段子,李雪就在旁邊跟著學,母親學會了,李雪也學會了。外公說李雪有天賦,所以自6歲起,李雪便跟隨外公學習西河大鼓演唱藝術。

跟著母親去各地演出,母親在前臺表演,李雪在後臺唱,常引來不少觀眾說她“比媽媽唱得還好”,李雪更愛好西河大鼓了,特別想登上舞臺。有時候母親不在家,她偷偷穿上母親的演出服,因為演出服很長、鼓也很高,她就踩到小凳子上,有模有樣地模仿母親在臺上表演的樣子。

上學後,李雪的時間變得緊張起來,西河大鼓的學習就由母親指導。為了練好13道轍口、吐字發音基本功,每到週末,李雪就對著鏡子練手勢、嘴形,一練就是半天。為了練繞口令,她常常練得舌頭都打不過彎兒來,氣息也不夠用。

13歲時,在河間市舉辦的“少兒才藝大賽”中,李雪憑藉西河大鼓《狸花貓》登上了夢寐以求的舞臺,並獲得“最佳才藝獎”。

李雪愛西河大鼓愛到痴迷,從小到大走路唱、騎車唱,說夢話也會情不自禁地唱起來。上學時,她把課文唱成西河大鼓,老師說她就是一隻“小百靈鳥”。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如今的李雪依然每天練習一個小時的唱功。除了自己練,她還帶著兒子鍾一瑋一起學。

“西河大鼓 就是我的全部”

除了學習表演經典唱段,李雪還編排新段子。為了練好新段子,唱腔排完初版後,她把自己唱的錄下來,靜靜地聽,一邊聽一邊琢磨,哪裡不滿意記下來,再聽再改,自己解決不了的就跟母親和絃師王維青老師探討。經過多次修改、反覆練習,直到三人完全滿意為止。唱腔滿意了,接下來還得背詞、和絃,李雪每天從早晨八點開始練,一直到肚子咕咕叫,才想起沒吃飯,此時已經到了下午兩三點鐘。有時晚上,他們也排練到很晚。

河北故事|西河大鼓滄州市級傳承人李雪義務傳播西河大鼓

李雪在表演西河大鼓。

目前,李雪已經連續參加了五屆西河書會,成為河間西河大鼓的生力軍。

為了學好西河大鼓,除了跟母親學,李雪還常常透過手機與石家莊的宋玉娥老師交流,手機解決不了的問題,她就開車去石家莊當面請教。

2018年,李雪到天津北方曲校參加中國非遺傳承人群(曲藝鼓曲)研培班學習。在那一個月的時間裡,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她每天早早來到課堂;為了得到老師的指導,她主動上臺示範;晚上回到宿舍,她還會翻看筆記跟其他學員探討交流,找出不足。

李雪的本職工作是導遊,平時她在對國內外遊客解說時,也常常透過《詩經》引出河間歌詩、西河大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她經常邊走邊唱,引來陣陣喝彩。李雪透過“旅遊+非遺”的形式,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宣揚出去,這也成為繼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有效途徑。

李雪把西河大鼓當作自己的全部,不斷鑽研和學習,如今已掌握各種流派的演唱技巧。

學員的興趣是她最大的動力

自去年11月初,每天下午三點,李雪都會走進河間市第一實驗小學,為學校的50名學生和10名教師教授西河大鼓。在師生沒有一點基礎的前提下,李雪一點一點地教唱腔、手勢、站姿、眼神,一個半月的時間,師生的月牙板越打越熟練,鼓健子已經能夠運用自如,演唱漸漸有了西河大鼓的韻味。李雪說:“看到學生和老師的興趣都很高,再累也值得。只要學生們願意學,我就一直教下去。”

河北故事|西河大鼓滄州市級傳承人李雪義務傳播西河大鼓

李雪向孩子們傳授西河大鼓。

唱段《蒸年糕》講述的是大年三十由年糕引起的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記住唱詞,李雪根據唱詞的內容,進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學生們樂個不停。從那以後,好多段子李雪都採用這種演唱加表演的方式進行,激發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

在此以前,李雪也曾將西河大鼓帶進河間市第三實驗小學,後來又陸續走進滄州市車站小學、廣電百佳藝術學校以及旅遊公司等單位。

令李雪自豪的是,自2011年以來,她和母親已培養傳承人200餘人。母女倆堅持利用週末時間免費傳授西河大鼓,寒暑假期間也會連續授課。

希望更多人喜歡西河大鼓

除了唱詞,站姿、手勢和眼神也是西河大鼓表演的必修課。為練好“丁字步”,李雪和同學們一起貼牆站立,把整個背部緊貼在牆壁上,一站就是一個小時。有的同學累了,站不住了,但看到老師還在一絲不苟地站立,就又給自己打氣,重新站好。有一位和李雪熟識的學員開玩笑說:“學西河大鼓還有鍛鍊身體和減肥的功效。”

“小橋流水嘩啦啦”一句唱詞,要求眼隨手動,眼神放光,手勢向上走,腳下“丁字步”扎穩,唱腔有“轍”。學員年齡不同,接受程度也不同,李雪一遍又一遍地親自示範,然後再逐一指導,講到口乾舌燥,全身冒汗,也顧不上喝水。李雪從沒覺得煩過,反倒是內心充滿了感動。她說,看到有人喜歡西河大鼓她就抑制不住地興奮。

有個週末李雪崴了腳,她堅持讓家人把自己送去文化館,兩天的課一點兒也沒耽誤。課堂上崴傷的腳不敢用力,她站了一會兒,腳又麻又脹,身上也因為疼痛出了汗。實在站不住了,李雪就坐下來,繼續教。知道李雪受傷了,孩子們把自己的小水壺遞給她,說著“老師您歇一歇吧”“老師您喝點水”,孩子們關切的話語,讓李雪很欣慰。

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曲藝感興趣的不是很多,李雪希望能走進更多的校園,毫無保留地將西河大鼓傳授給孩子們。她更希望“不僅要讓非遺進校園,還要讓非遺走出校園”。她想租個場地,組織成立一個“西河大鼓展示園”,讓那些老藝人、學生有一個固定場所演出和教學,吸引更多的人喜歡西河大鼓,傳播傳承西河大鼓。

李雪說:“‘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我為自己是一名傳承者而驕傲,傳承西河大鼓是我的使命。”

(燕趙都市報記者 代晴 通訊員 劉春梅 文/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