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中國社科院李勇堅:產教融合推動“新藍領”成為實體經濟的支撐力量

簡介近年來,在如何進一步發揮新藍領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過程中,一些依託數字技術的創新型企業,發揮其開放性、聚合性、擴張性等特點,用“產教融合”這一接地氣的實踐方式,為新藍領提供從教育培訓到職業上升通道構建等方面的服務,切實解決新藍領在職業生涯中

連鎖技能如何設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首次提出,“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在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是一個大的概念,不但包括製造業,也包括為製造業提供支撐的各類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實體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不僅需要科技的主導,更加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人,這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隊伍。這些技能型人才大多在生產第一線工作,其工作性質相當於傳統的藍領工人,然而,這些技能型人才都有一技之長,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對實體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他們無論是技能、知識,還是工作環境等,都與傳統藍領有著質的區別,是推動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藍領”。這些新藍領是我國建設製造強國,推動實體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基礎。

雖然近年來新藍領人才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並在發展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培訓、職稱評定等多個方面出臺了相關政策檔案,但是,由於長久以來形成的社會上關於“技工”、“職教”的刻板印象的影響,以及職業教育體系本身存在的“學難以致用”等情況一直存在,而技能型人才本身也面臨著職業上升通道有限、職業認同感低、社會認可度有待提升等問題的困惑,這導致了我國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嚴重短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技能型人才缺口高達2000萬,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更是高達2∶1,這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大障礙。

近年來,在如何進一步發揮新藍領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過程中,一些依託數字技術的創新型企業,發揮其開放性、聚合性、擴張性等特點,用“產教融合”這一接地氣的實踐方式,為新藍領提供從教育培訓到職業上升通道構建等方面的服務,切實解決新藍領在職業生涯中面臨的痛點,從而推動新藍領的崛起,使其真正成為實體經濟的支撐力量。

在困境中突圍,“新藍領”崛起對助力實體經濟具有現實意義

在當前背景下,“新藍領”崛起面臨著大量的現實困境,根據我們的調查,很多年輕人寧願從事外賣、一般生活服務業等行業,也不願意薪資更高的藍領相關職業。

職業教育在培養新藍領普遍存在著“教非所用”“學非所用”的情況,這使新藍領支撐實體經濟的作用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當前,相當一部分職業院校,特別是公辦國民職業教育院校,絕大多數仍然按照傳統學歷教育的“專業教學”模式教學,而非按照實際崗位技能要求培養學生的實用技能,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方式等同產業崗位需求脫節。從教學的模式來看,有“理論+實操”的課程,但大多是基於人為設定的固定內容,不能適應實踐工作崗位多變的需求;課程標準、教材、課件等資源受到的約束較多,職業教育要求有統一的課程標準以及正規出版的教材等,極為缺乏根據實際工作崗位技能需求獨立開發的實戰化技能培訓教材和課件,這些資源的時效性較差,在實際使用中容易過時。從師資力量來看,職業教育師資供應鏈尚未形成,基本上都是按照公務員標準招聘錄用,很多都沒有對應教學崗位實際工作經驗,在其從事教學工作中,也沒有專門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體系,難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操作經驗的指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校熱企冷”的現象長期存在。很多情況下,與單一企業合作的模式本身容易受到企業自身經營等情況的影響,其教學內容等僅能滿足行業企業單個崗位的需求,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在這種情況下,職業教育“教非所用”“學非所用”的情況普遍存在,並沒有新藍領成長提供更多的支援,因此,很多學生無法在教育中學習到真實的技能和本領,畢業以後也不願意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根據某業內機構的不完全資料統計,近幾年在技校學習汽車修理專業的學生或者因為讀書成績不好,或者被父母強制送來學習手藝等,學成後留在行業的人才僅為5%。

從職業認知看,新藍領的職業認同感仍有待於進一步提升。自工業化以來,對藍領工作就陷入到一種刻板認知中,很多人將藍領工作視為一種與流水線作業與鐵鏽地帶相聯絡的工種。高強度、密集作業和僵化的管理,使藍領工人本身對自己的工作認同感極低。從本質上看,新藍領正在向技能型、知識型勞動轉型,工作規範化、職業化的水平持續在提升,但在社會方面,新藍領缺乏相應的職業公會,對其自身的工作內容不能向社會進行持續的宣傳,從而難以改變社會對新藍領職業的認知,這使新藍領從業者自身也難以改善對其職業身份的認同。正是因為缺乏職業認同感,《中國青年報》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職業院校學生,畢業後不願成為“藍領”。

從職業上升通道看,新藍領在上升通道方面仍有所不足。新藍領工作環境雖有所改善,但工作強度整體偏大,基礎福利待遇不完善,多數不滿現狀。很多人認為,新藍領工作多數屬於重複性勞動、缺乏挑戰,沒有上升空間。在社會層面,“學歷是第一塊敲門磚”的觀念根深蒂固,職業院校校名“去職業化”與用人單位有形無形的門檻又往往強化了這一觀念,這使新藍領在社會工作中容易遇到天花板。在國家層面,雖然建立了職業技能等級體系,出臺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並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貫通機制。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由於職業技能等級觀念還沒有獲得社會普遍認同,在部分領域未能和實際收入、待遇等聯絡起來。因此,很多新藍領並不將職業技能等級作為其上升通道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現實中,還有一種情況,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中,產業界、教育界與社會力量之間的協同不夠,這使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公信力與含金量不夠。例如,很多高職院校為滿足學生就業要求,基本上在學生畢業時都會給予“高階工”之類的證書,但是,在職業界,這些高階工資格基本上不被用人單位認可,這使職業技能等級的公信力受到損害,很多新藍領也不把這些證書作為其職業上升通道的目標。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藍領對我國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核心的支撐,要推動“新藍領”成為實體經濟的支援力量,需要有新的機制、新的模式以及新的主體。而一些專注於實體經濟的、依託數字技術發展的創新型企業,在理念、模式等方面持續創新,正在成為一股推動“新藍領”職業成長髮展的新生力量。這些創新企業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同於傳統的實體企業,他們大多以數字技術為基礎,透過整合線下資源,從而提升這些線下企業的能力和技術水平,實現整個行業發展水平的提升。例如汽車服務領域的創新企業途虎養車,依託數字化技術建設和打造標準化體系支撐的門店,穩定輸出專業、高效的服務,從而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空間。在另一方面,這類創新企業由於能夠整合更多的資源,在推動新藍領職業成長髮展方面更具優勢。

創新企業為推動“新藍領”職業成長髮展貢獻力量

職業教育在新藍領培養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前所述,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仍存在著一些缺陷。而以數字化為底座的創新企業,透過與職業教育機構合作,能夠將學徒制的實戰進修前移到教學環節,實現“畢業即就業”的無縫對接,從而提升新藍領的就業技能。

從某種意義上,創新企業與職教機構合作的優勢比傳統企業更為明顯。傳統企業合作過程中,往往只有其一家企業投入到產教融合中,這樣,校企合作會受到企業的用人週期、生產經營狀況等情況的影響,而且企業會傾向於只培養熟悉該企業流程的單一的就業導向課程,而缺乏面向整個行業的視野。而創新企業一般具有開放性和聚合性,能夠將一線的真實需求進行廣泛聚合,從而在行業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方面有著更多的理解,有利於其設計更為適用的課程,造成學無所用、供難適需的局面,推動新藍領的學習由單一就業導向向職業生涯導向轉型,併為其終身學習機制打下基礎。

以汽修行業為例,汽車作為發展至今100多年的成熟工業產品,它們車型種類繁多,不同的車系、車款維修和保養技術都不盡相同。客觀來說,如果單純依賴學校中的課程設定,那麼技師在走上一線,真正進行實操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出現技術不夠全面的情況。而在另一方面,途虎養車這類全國連鎖的汽車服務企業,在日常業務開展當中很自然的便涉及到各種車型和車款,因此途虎和院校聯手後,能夠根據不同型別車輛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更為科學的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從而改善技師們的整體學習效果。

途虎養車從2018 年便開始開展校企合作,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形式。同時,途虎養車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結合國家政策與公司人才發展戰略,成立校企合作中心,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職業院校佈局產教融合基地。截至目前,途虎養車已經在華東、華南、華中、西南等省市與70多所中高職及應用本科院校達成戰略關係,培養學生超過2500多名,其中進店實習學生數量近千人。

產業升級並不意味著學歷要求的提升。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對學歷的要求並未有大的提升,但對新藍領的技能要求在持續提高。因此,對新藍領而言,最重要能力提升通道並不是現有的“大專-本科”通道,而是其在本專業領域內技能的持續演進。創新企業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會隨時吸收行業內最新的知識及動向,這有利於其為新藍領建立終身學習體系。這有利於新藍領持續提升個人技能,打破職業天花板。新藍領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在新藍領所涉及的很多行業,其知識更新速度很快,但是現有的教育機構知識體系相對陳舊,不能承擔為其提供終身學習服務的職能。創新企業在這方面有其優勢。在學習方式上,創新企業一般都架構在數字化技術基礎上,能夠使用數字化手段建立起終身學習平臺,這將為新藍領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例如,中國汽車總體產銷量均在下滑,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卻在增加,這要求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保養、維修等方面的人才不斷增加。途虎養車這類的創新企業,因其開放性,能夠及時適應這些新的人才需求,為新藍領提供全方位的知識更新服務。基於數字化先發優勢,途虎養車搭建線上培訓學習系統途虎汽車學苑,為途虎養車門店各角色,包括加盟商、店長、技師、前臺等,提供專業化、標準化的課程內容及雲端學習視窗,營造專業化雲端學習生態,從而為汽車修理界的新藍領提供非常好的終身學習體驗。

創新企業還能夠透過其對行業的引領作用,建立更加具有適用性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體系,從而增強新藍領的職業認同感,開啟其職業上升通道。在國家層面,教育主管部門提出,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方向要變為“1+X”,即學歷+基本技能等級證書。而現實中的問題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認定過程中,行業和社會組織參與不夠,使其真正價值難以發揮出來。創新企業能夠聚合大量的行業資源,協同行業內的代表性企業,或者利用其本身的資源,參與制訂更為科學的職業技能評價標準,使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並與新藍領的收入、待遇等進一步掛鉤,這將使中央將職業技能等級與職稱評定打通等政策精神能夠落到實處。例如,在現有的體系下,各類技能競賽以學校為主體進行,企業和社會參與度低。而一些創新企業進行技能競賽,緊貼產業實踐,加上企業本身在行業的影響力,有較好的傳播效果,也能夠使競賽獲獎者在現實生活中享受到相應的待遇,相當於為新藍領打開了一條新的職業上升通道。例如,以途虎養車為主體舉辦的“王牌技師挑戰賽”,不但吸引其企業體系內的人員參加,也吸引了大量行業內人員參加,逐步得到了業界的認可,而賽事本身也成為途虎養車挖掘、激勵人才全面發展的核心專案之一。這也為汽車修理業的新藍領提供了一個職業上升通道,並有利於提升其社會地位。

中國社科院李勇堅:產教融合推動“新藍領”成為實體經濟的支撐力量

(王牌技師競賽現場)

職業環境的改善對新藍領崛起有著重要意義,而這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創新企業在這方面能夠有所作為。從職業環境硬體來看,基於數字化的創新企業因其開放性,可以聯合業內的主要企業,對新藍領的工作環境(如噪聲、空氣)等制訂相應的標準,從而改善新藍領的工作環境。還有一些職業環境與社會認知有關。例如,在汽車修理行業,很多人傳統觀念普遍認為其“髒亂差”,並在消費端存在宰客等行為,從而影響其職業形象,而途虎在門店中利用數字化技術打造的電子報價單等產品,能夠解決汽車修理過程中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從而建立起與客戶的良好關係,從而使其職業聲譽改善,提升職業發展軟環境。

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為人才培養建立三項機制

從上文的分析可看出,創新企業在推動“新藍領”成為實體經濟的支撐力量方面正在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在政策方面,應該對此有所傾斜。

一是建立“政府―學校―企業”的聯動機制。現有的產教融合、政企合作,其核心是在利益協調等方面尚有不少難題。在政策上,應該清除在資金、場所、利益分配機制等方面的障礙,使“政府―學校―企業”的聯動機制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作用。

二是建立協同機制。在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方面,打破職業技能等級評定各自為政的情況,建立政府、行業、企業等各個方面的協同機制。在職能技能等級評定過程中,充分吸收各界力量參與,實現職業技能評價標準與企業標準互認,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評定與薪酬、晉升、評先創優等相掛鉤的制度。將創新企業主辦的面向行為的職業技能大賽納入國家認可的體系,並將其與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評選等結合起來,形成以賽促學的氛圍。

三是建立宣傳機制。推動政府部門建立優秀技術技能人才定期表彰制度,鼓勵創新企業與媒體、行業協會等共同加大宣傳力度,擴大新藍領的社會認知度,加大社會關注度,增加其榮譽感。鼓勵企業打破新藍領身份界限,透過接受教育培訓,晉升到較高階管理崗位,從事管理工作。(李勇堅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研究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