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農村俗語“端午吃了孃家粽,一個親人也不剩”,有道理嗎?

簡介而到了現在,這句俗語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出嫁的女兒想哪天回孃家就回,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父母與子女遠隔千山萬水,即便想在端午節回孃家吃粽子,有時也是一種奢侈,所以這句俗語放到現在已經沒有什麼道理了

端午節走親戚買什麼東西好

今天去集市買豬肉,不經意看見街邊有小販開始售賣粽子了,突然想起馬上又到了端午節,這時間過的可真快,關於端午節也是一我國一個重大的節日,人們包粽子、賽龍舟、噴雄黃、掛艾草等,祈福辟邪,關於端午節的禁忌也比較多,民間有句俗語“端午吃了孃家粽,一個親人也不剩”,怎麼聽起來這麼恐怖?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端午吃了孃家粽,一個親人也不剩”,有道理嗎?

關於端午,還有“重五”、“重午”等稱呼,“端”就是開頭的意思,而端午節有夏節、浴蘭節、女兒節、五蛋節等很多叫法,它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祈福辟邪的節日,傳說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便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也有說是紀念伍子胥、曹蛾等說法,但也有人認為五月初五是惡日,《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古人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農村俗語“端午吃了孃家粽,一個親人也不剩”,有道理嗎?

記得去年端午節,我們全家去了岳母家過節,小孩的舅媽同岳母正在用蘆葦葉包粽子,有紅棗、豬肉餡的,蒸煮後,小孩的媽想拿一個給小孩嚐嚐,還未等她拿到粽子,就被小孩的舅媽阻止住,“姐,今天這個你不能吃,我們老家那流行說出門的女兒回孃家,是不能吃孃家端午節的粽子,不然孃家人就會倒大黴。”而且還說前幾年她們村裡就因為這樣的事情導致孃家人養的雞全死的事,說的繪聲繪色,既然有這些講究,只得作罷,看來星哥今年必須提前去了。

農村俗語“端午吃了孃家粽,一個親人也不剩”,有道理嗎?

在古代,端午節是除了春節,是第二個女兒可以回孃家的日子,古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是別人家的人,所以忌諱出嫁的女兒在不合時宜的節日回孃家,如正月初一不能回孃家、大年三十不過夜、不要在孃家坐月子等等,都是對出嫁的女兒一些約束,其實這都是要讓女兒對孃家“心涼”,不要再想在孃家的好,要死心塌地的在夫家生活,相夫教子,努力構建自己的新家。

農村俗語“端午吃了孃家粽,一個親人也不剩”,有道理嗎?

其實,母女同心,哪有出嫁的女兒不想回孃家的呢?這句俗語的言外之意,就是說出嫁的女兒在端午節來臨之前,應該提前拜望爹孃。在古代,端午節回孃家的地方很多,比如湖北秭歸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孃家”的說法,端午節回孃家甚至比春節還隆重,帶著丈夫領著孩子,大包小包,拜見父母,一起包粽子團圓。但是在山東部分地區就不允許出嫁的姑娘在端午節回孃家吃粽子,有“端午吃了孃家粽,一個親人也不剩”的說法,這也是我國地大物博,百里不同俗的緣故。

農村俗語“端午吃了孃家粽,一個親人也不剩”,有道理嗎?

而到了現在,這句俗語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出嫁的女兒想哪天回孃家就回,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父母與子女遠隔千山萬水,即便想在端午節回孃家吃粽子,有時也是一種奢侈,所以這句俗語放到現在已經沒有什麼道理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