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他的生命就永遠不會停止,而是成了永恆!

簡介不管怎麼說,在大家的協力營救之下,大詩人還是幸運逃脫死罪,僥倖生還了,不過到了第二年,還是沒有躲過事後的清算,李白仍然以參加永王之亂的罪名被判了流刑——長流夜郎

大元帥的長劍怎麼獲得

李光弼打仗的方法,聽起來就像小說故事一樣,簡直不像是現實中能夠發生的,尤其在守城時表現出來的智慧和謀略,更是當世無出其右的防禦大師。在迄今為止的所有戰鬥中,史思明只要遇上李光弼,結局就只有三種:完敗、大敗、慘敗,從來都沒有勝利過。

他的生命就永遠不會停止,而是成了永恆!

不久之後,安祿山被殺,史思明被安慶緒調往范陽,鎮守後方,只留下蔡希德繼續圍攻太原。要說這傢伙也算是叛軍中的悍將了,但史思明都辦不成的事情,他又怎麼能行,幾天之後,李光弼便組織一支敢死隊,出城發起了反攻,只一波就打爆了所有的叛軍。此戰之中,官軍們打出了一個天文數字般的斬首數量——七萬餘級。

太原保衛戰勝利的訊息傳到靈武,讓李亨感到十分興奮。同一時間,東南方向也傳來了捷報,一群反賊的家屬被當地官員抓獲,押送到了朝廷,有點不同的是,這個訊息反而讓李亨覺得非常心塞,與那些普通的叛賊不一樣,這些家屬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皇族。

永王之亂

至德元年七月,在李隆基去成都曲線求國的時候,曾釋出過一道命令,命幾個兒子去全國各地,分頭募兵,反擊叛軍。當時李亨被封為了兵馬大元帥,其他幾位親王則是數鎮節度使和大都督,這其中,那位領受江陵大都督的兒子,正是永王李璘。

所有一切後來的事情都是因此而起的。

他的生命就永遠不會停止,而是成了永恆!

要知道在這道命令發出之前,李亨已經撇開老爹,在靈武稱帝了,所以得到訊息之後,其他幾位親王鑑於當時局面尚不明朗,要麼沒有成行,要麼在趕赴到治所之後,選擇了按兵不動,觀望形勢。唯獨這位永王李璘,做出了另外一種選擇。

在快馬加鞭,趕赴江陵之後,李璘第一時間招募了幾萬名士兵,委派了許多官員,大肆擴充實力。

對這種明目張膽挑戰自己權威的行為,新皇帝李亨當然不能容忍,很快給李璘發來了命令,要他即刻返回蜀地,朝見太上皇。

意思就是,從哪裡來就滾回哪裡去,不要抱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這天下是你大哥的,根本就沒有你的份兒!

他的生命就永遠不會停止,而是成了永恆!

李璘當然不肯聽命。因為從父親的命令中,他早已經解讀出了另外一種含義,那就是父親把帝國的東南交給自己了,這正是咱成就霸業,問鼎天下的大好機會,你老大哥一句話就讓我靠邊站了,那怎麼能行?

這年十二月,李璘不顧大哥兼皇帝的嚴令,調集五千水軍,自江陵順流東下,兵鋒直指金陵、廣陵。對天子的不臣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李亨十分憤怒,調集了大軍去討伐他,以三路節度使,形成了三面包圍的態勢。

這裡要順便說一句,無論李亨有多麼憤怒,多麼失望,大家都是應該理解他的,因為這位弟弟跟他的關係太不一般了。要知道永王的親媽死的早,小時候是被李亨親自養大的,李亨對這個弟弟特別好,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摟著他,哄他入睡,可謂長兄如父,情深義厚,沒想到卻養出了這麼一條白眼狼。

李璘這種形同謀反和忘恩負義的行為,無疑是不得人心的,等待他的將是自取滅亡,這都沒什麼可惜的,可惜的是,在被他牽連成為叛黨的人中,就有那個我們都再熟悉不過又再喜歡不過的人——詩人。

他的生命就永遠不會停止,而是成了永恆!

詩仙的命運

當來自江陵的艦船浩浩蕩蕩,抵達廬山的時候,一位不得志的詩人,身著白衣,腰挎長劍,應邀走進了永王的帳下,正是我們的李白同志。

自天寶二年被皇帝放還出宮之後,大詩人的漫遊生涯2。0版本就再度開始了,離開長安之後,他再次回到了自己鍾情的江湖之中,開始了漫漫的長途自費旅遊。在這次旅程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是公元744年七月的某一天,現在看來,這可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閃耀奪目的時刻,這一天,詩歌王國裡的兩顆巨星相遇了。

虎嘯龍吟,風雲際會,李白在洛陽遇見了杜甫。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哪一個時刻能有此刻這樣激動人心,和這一個時刻相比,所有的一切興衰起伏、滄桑鉅變、成敗得失,都成了過眼雲煙,不禁黯然失色。

兩位年齡差距達十一歲的偶像與粉絲,完全沒有代溝,而是很對脾氣,詩仙和詩聖都是性格豪爽的人,都喜歡作詩,喜歡旅遊,更有意思的是,看上去不聲不響、老成穩重的杜甫,竟然也是個喜歡喝兩杯的人,兩人在一起吟詩唱和,飲酒縱歌,度過了十分難忘的時光。尤其是杜甫,對這些事情更是記了一輩子。而值得一提的是,兩人一起在河南結伴旅遊的時候,還遇上了一個此時情投意合,而將來卻會兵戎相見的朋友,正是詩人高適。

詩仙的行程,永遠在路上,之後李白又在中原和南方雲遊,一度出家當過道士,還和杜甫相遇了兩次,日子過得雖然漂泊,卻也逍遙自在。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帶著老婆孩子到南方避難,去了很多地方,最後輾轉來到了廬山。

也說不清是永王先邀請的李白,還是李白主動去投奔的永王,總之這次起兵讓李白看到了一展胸中抱負的機會。

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才華難自棄,五十六歲的大詩人再也等不起了,他再也不想錯過這個報國殺敵、建功立業的機會,如果沒有永王,他可能也會扛劍北上,加入討伐叛賊的官軍。與此同時,在政治上過於單純的大詩人,並沒有察覺到永王背後那蠢蠢欲動的野心。

無論將來的結局如何,起初的日子還是非常愉快的,雖然永王長得其貌不揚(貌陋,視物不正),野心還大得很,身上卻有禮賢下士的風度,他對李白十分賞識,敬為上賓。

李白也深感遇上了明主,在此期間,他意氣風發,運用自己非凡的才學,充當了永王起兵的宣傳員,為他寫下了多達十一首詩篇(《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便是: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當時李白不會想到,這些詩篇日後竟然成為了他追隨叛黨的罪證。

他的生命就永遠不會停止,而是成了永恆!

永王的軍隊很快到達廣陵,可出乎意料的是,朝廷的大軍竟然也同時圍逼過來,李白驚訝地發現,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與朝廷為敵的反賊,我們相信,當時他的心情一定十分震驚和錯愕的。更不可思議的是,在兩軍對峙的時候,朝廷委任的充當平叛主力的淮南節度使,正是那位曾一起結伴雲遊的高適,昔日意氣相投的好友,竟然在此時分屬兩個對立的陣營。

在戰場上兵戎相見的那一刻,不知兩位詩人會作何感想。

李璘這種長在深宮中的公子哥當然不是朝廷正規軍的對手,沒等開戰,士兵就逃散了大半,一場戰鬥打下來,本人被當場射死,手下部隊全部瓦解,家人也被全部抓獲。

非常不幸的是李白,戰鬥結束之後,他也以參加永王之亂的罪名,在潯陽鋃鐺入獄了。面臨著即將到來的不可知的命運,李白悲憤滿胸,他在獄中給高適寫了信,訴說自己的冤情,寄希望能得到營救,可收到信後,高適非但沒有救他,還將兩人關係有意隱瞞,燒掉了許多從前寫給李白的詩。

他的生命就永遠不會停止,而是成了永恆!

按新唐書的說法,是郭子儀在此時拿出自己的官爵為李白贖罪,救下了他的性命,不過結合史料和學者研究來看,這似乎更像是後人的附會,有點站不住腳,在這時營救他的,比較確定的是另外兩個人——崔渙和宋若思。

這些事蹟在李白的作品中可以得到二次驗證(《獄中上崔相渙》《上崔相百憂章》就是在這時寫的)。而宋若思,則是當時主管辦案的御史中丞,對案情的走向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管怎麼說,在大家的協力營救之下,大詩人還是幸運逃脫死罪,僥倖生還了,不過到了第二年,還是沒有躲過事後的清算,李白仍然以參加永王之亂的罪名被判了流刑——長流夜郎。偏偏詩人也是命好,不幸中的萬幸,在走到三峽的時候,朝廷傳來了大赦的命令,最終無罪開釋。

終點

蹉跎半生的詩人無罪釋放了,李白終於重新獲得了自由,不必去夜郎那個鬼地方了。

他在三峽坐上小船,沿著熟悉的路線,再次順流東下,沿途的景色是多麼美麗,重獲自由的心情是多麼喜悅,天上白雲悠悠,江水碧波橫流,李白詩興大發,背手站在船頭,信口吟出了那首至今我們都能背誦的詩篇——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劫後重生固然喜悅,可那畢竟是暫時的,詩人也要恰飯啊,無罪釋放不要緊,沒有了經濟來源怎麼辦?李白沒有辦法,只能再次走上漂泊流浪的道路,不斷投靠別人,走走停停,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靠著寄人籬下為生。這個時候的李白,對人生似乎也看開了,儘管還是關心的國家的命運,卻也看透了一切,也厭倦了一切。這些複雜的情緒,都可以從他此時的作品中流露出來(如:頭陀雲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如: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我倒卻鸚鵡洲)。

幾年之後,李白輾轉來到江南,終於到達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後一個落腳點——當塗。

族叔李陽冰在這裡當縣令,李白過來投靠了他。然而此時李白早已經疾病纏身了,到了這裡,一病不起,不久便每況愈下,漸漸走向了終點。上元三年 (762年)十一月,偉大的詩仙李白,在宣城當塗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一歲。

臨終前不久,他寫下了生命中的最後一首詩——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有人說,李白是醉死的,這個符合他的性格;有人說,李白是病死的,他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族叔,然後便永遠閉上了眼睛,這比較符合常理;還有人說,李白是看到水中的月亮,想去撈月,落水淹死的,這符合大家詩意的想象。

他的生命就永遠不會停止,而是成了永恆!

無論如何,這些都不重要了,無論怎麼死的,身後的李白都已經成了詩的化身。在詩歌的歷史中,永遠有人記得,有這樣一位從天上降落凡間的詩人,只要這世上還有人能誦讀他的詩篇,他的生命就永遠不會停止,而是成了永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