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網路遊戲首頁網路遊戲

全國2155處石窟寺,部分中小石窟失管?專家:關鍵是缺人,需建精幹隊伍保護管理

簡介每個石窟寺設專門機構建立一支精幹隊伍保護管理↑2021年6月21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的壁畫修復人員正在對永樂宮龍虎殿的壁畫進行修復圖據IC photo他還建議,設立國家、區域和重要省份石窟保護研究中心,承擔全國及區域性石窟保護

如何做好隊伍管理

全國石窟寺2155處、摩崖造像3831處,限於各種主客觀條件,大量中小石窟未得到很好保護,有的甚至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

8月20日,在四川安嶽舉行的全國石窟寺保護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古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柴曉明透過影片形式,向與會者分享了名為《石窟寺保護的一點思考》的報告。報告中,他在肯定我國近幾十年石窟寺保護工作成績的同時,也直言不諱指出了石窟寺保護面臨的這一主要問題。

柴曉明認為,這些問題存在的關鍵在於“缺人”。為此,他建議建立一支精幹的隊伍,負責石窟寺的保護管理和技術,大型石窟也可透過解決自身問題,為相關石窟保護管理提供經驗和借鑑,並輻射、帶動周邊中小石窟發展。

【現狀】

大量中小石窟未獲很好保護

目前,我國石窟寺保護已進入一個全新階段。“經過幾十年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我國石窟寺保護工作取得重大成就。”但柴曉明認為,同時不可否認的是,限於各種主客觀條件,我國大量中小石窟還未得到很好的保護,有些甚至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

全國2155處石窟寺,部分中小石窟失管?專家:關鍵是缺人,需建精幹隊伍保護管理

↑柴曉明影片報告

柴曉明介紹,前兩年,根據國家文物區域性署,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承擔了全國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調查。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共有石窟寺2155處、摩崖造像3831處。“資料都擺在這,有幾個資料值得我們注意。比如說,這次調查新發現了635處(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和三普相比消失了64處。”

報告顯示,目前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主要病害為風化、結構失穩,其中石窟機構失穩問題突出、摩崖造像以風化病害為主。而保護現狀方面,5986處石窟寺及摩崖造像中,有專門管理機構的僅佔37%,有保護規劃的僅173處,實施過的保護專案1484個。

“這些保護專案主要集中在大型石窟,說明大量石窟特別是中小石窟,基本上還是處於原始狀態。”柴曉明表示,從調查報告的資料看,我國部分石窟類文物的保護管理很不樂觀,相當一部分處於失管狀況。

有些處於自生自滅狀態

【原因】

關鍵是“缺人” 

“我也去了很多石窟,很多機構是一兩人、兩三人的微型機構,大部分能看個門就不錯了。”

全國2155處石窟寺,部分中小石窟失管?專家:關鍵是缺人,需建精幹隊伍保護管理

↑2022年5月17日,甘肅北石窟寺文物保護研究所為北石窟寺搭設的“防雨保護傘”,以減小降雨對文物的影響。圖據IC photo

他在報告中還提到,考古研究方面,1977年以來,全國只有北京大學培養了20餘名石窟考古研究生,研究力量主要集中於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總數以個位計。除了個別大型石窟,全國沒有成建制的石窟寺考古研究專業團隊。“保護技術隊伍情況稍好。”柴曉明介紹,敦煌、龍門、雲岡、大足等幾個石窟研究院以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陝西等少數幾個省份的文物保護機構均有大小不等,成建制的專業隊伍,但規模也不大。

柴曉明還認為,石窟寺保護包括管理、技術兩方面,專業性極強,沒有一定規模、穩定的專業隊伍和專業機構支撐,是不可能做好的。當前,石窟管理與保護的關鍵是“缺人”,這在中小石窟表現尤為突出。此外,石窟本體保護堪憂,尤其是中小石窟既沒技防也無人防,病害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洞窟失穩坍塌隨時可能發生。

石窟寺保護、研究隊伍規模奇小

“原因很多,我認為關鍵是沒有人。”柴曉明分析認為,最直觀的是石窟寺保護、研究隊伍規模奇小,結構嚴重失衡。

【建議】

在柴曉明看來,首先要建立隊伍。

每個石窟寺設專門機構

建立一支精幹隊伍保護管理

全國2155處石窟寺,部分中小石窟失管?專家:關鍵是缺人,需建精幹隊伍保護管理

↑2021年6月21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的壁畫修復人員正在對永樂宮龍虎殿的壁畫進行修復

圖據IC photo

他還建議,設立國家、區域和重要省份石窟保護研究中心,承擔全國及區域性石窟保護重大管理、理論、技術問題研究和攻關。敦煌等大型石窟也加強現有專業機構能力提升和機構建設,透過解決所在石窟的重大問題,為相關石窟保護管理提供經驗和借鑑,並輻射、帶動周邊中小石窟發展。柴曉明表示,要鼓勵北京大學、敦煌研究院等大學和科研院所關注石窟研究和保護,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石窟研究、保護團隊,為相關石窟價值認知、闡釋、管理、保護技術、材料研發等方面提供支援。

“此外,還要重視基礎工作。”柴曉明認為,應加強石窟考古,摸清家底,特別是加強評估中小石窟的儲存現狀,為國家和各級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投入人力和物力進行保護提供支撐。同時,要重視石窟的日常管理和保養維護,最起碼要有日常的看護,避免石窟雕刻被盜被塗抹破壞,以及發現險情及時處置或報告,避免損失擴大。在他看來,日常管理能避免石窟的“小病”變成“大病”。

柴曉明在報告中還提到,石窟寺破壞除人為因素以外,自然災害如洪水、地震、巖體失穩引發的洞窟坍塌、雕刻風化等成為石窟安全的重大威脅,因此治理水害和巖體失穩成為當務之急。而水患、風化、巖體失穩等病害的發生機理和原因等十分複雜。為此,他希望在保護技術理論、方法、材料方面的關鍵技術上,能有所突破。

“石窟保護,以及整個文物保護都需注重理論、理念總結和創新。”柴曉明還認為,解決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存在的問題,還需要反對教條主義。他說,西方的文物保護理論非常好,是多年實踐的總結,但如果原封不動全搬過來,也可能水土不服。如石窟壁畫,如果都爛了、掉了,還有人說不能重繪,這是需要大家考慮的。“再比如石窟窟簷,有的說不好看,我覺得太簡單粗暴了,我們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石窟寺保護理論和技術體系。”

那麼,針對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存在的這些問題,又如何解決呢?

全國2155處石窟寺,部分中小石窟失管?專家:關鍵是缺人,需建精幹隊伍保護管理

紅星新聞記者 姚永忠

責編 鄧旆光 編輯 郭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