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中國為世界亞洲象保護貢獻智慧

簡介在這裡,有一群像陳繼銘這樣專門從事救助和照料亞洲象的工作人員,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的研究、檢測、救助等提供技術和力量支撐,人們親切地稱呼他們為“象爸爸”

為什麼中國群像戲很少見

參考訊息網8月12日報道

(文/趙珮然、王明玉、嚴勇)8月12日是第11個世界大象日。去年,一群來自雲南西雙版納的野生亞洲象一路向北,最後在人類的悉心照拂下平安迴歸原棲息地。這群“叢林巨獸”讓全世界矚目的同時,也引發公眾對中國亞洲象保護前所未有的關注。

亞洲象在中國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雙版納、普洱和臨滄3個州市,是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近30年來,在全球亞洲象總量不斷減少的形勢下,雲南野生亞洲象的種群數量逆勢出現大幅增長。中國政府與民眾攜手護象的故事溫暖全球,中國持續保護亞洲象的努力也被世界點贊。

野象“迷途”已知返

“北上南歸的象群從去年12月9日回到原棲息地後,就一直穩定活動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片區,時不時進入野象谷飲水、洗沙浴。”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學研究所所長郭賢明說,據監測分析,保護區水源、食物充足,象群回“老家”後,狀態良好,象寶寶也胖了一圈。

中國為世界亞洲象保護貢獻智慧

2021年8月9日,北上象群在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境內行進。(胡超 攝)

郭賢明說,象群回到西雙版納之後在一段時間內分成兩個象群,其中一個象群併入保護區另外一個大的家族,剩下一個象群也在周邊覓食,可以看出象群之間的交流頻繁。

由於非法獵殺、棲息地減少等原因,全球亞洲象數量呈現整體下降趨勢。值得高興的是,透過多年的保護,我國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由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150頭左右翻了一番多。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陳飛認為,這次罕見的野生亞洲象遠距離遷移活動,不僅表明近年來中國亞洲象的種群數量穩步增長,為中國亞洲象遷移擴散的管控提供有效指導,同時也為今後解決人象衝突積累更多成功經驗。

亞洲象是亞洲現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陸生脊椎動物,也是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工程師”。這些龐然大物在雨林中穿行,為其他小型動物開闢出一條條“高速路”。象群踩踏、撞倒部分植物,使茂密的雨林開啟一扇窗,為林下植物創造生存空間;一些植物的種子可以附著在大象的面板上或藏在其糞便中,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大象離不開森林,森林也離不開大象。”郭賢明說,大象被科學家稱為雨林“傘護種”,透過保護它們可以同時對其他物種提供保護傘,確保雨林生態系統的和諧穩定。

破解人象衝突難題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阿荷穆薩有句話廣為傳播:“對於亞洲象來說,沒有比中國更安全的國家了。”這位長期關注亞洲象保護和熱帶雨林生態的西班牙籍科學家認為,中國製定了非常好的亞洲象保護政策,使亞洲象種群數量大幅增長,成效顯著。

“在有亞洲象分佈的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等國,人象衝突普遍存在。”阿荷穆薩說,有的地區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射殺亞洲象。

在中國則是另一番圖景。以西雙版納為例,人們一直認為能夠見到野象是一件很幸運的事,當地少數民族將它們當作吉祥的化身,長期守護和保衛它們。

在野象活動區域,儘管野象可能破壞莊稼,但村民仍對野象懷著善意和包容。43歲的王川住在普洱市江城縣康平鎮曼克老村,目前村子周圍有兩群12頭野象活動。“村民看到野象來了,就遠遠待著,不去打擾它們,也沒有驅趕野象的情況。”王川說,“如果野象破壞了糧食和農田,政府買的保險會理賠的。”

中國為世界亞洲象保護貢獻智慧

2022年8月1日,大象監測員在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觀測亞洲象。(江文耀 攝)

雲南省林草局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楊華介紹,雲南省透過加強亞洲象棲息地保護和恢復,持續提升棲息地質量,同時強化監測預警、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最大程度避免人象衝突。此外,雲南省還成立了亞洲象保護專家委員會,統籌開展亞洲象及其棲息地調查監測、種群結構與遺傳特性、人象衝突機制、環境地承載量、棲息地修復與食源地改造等系統研究。

“今年西雙版納和普洱兩個州市野生動物肇事公眾責任保險的投保金額超過了5000萬元。”楊華說,在精確測算亞洲象分佈區域群眾種植農作物合理收益基礎上,今年將亞洲象喜食、受害面積較大農作物的補償標準提升至市場價格水平,逐步改變山區群眾棄收撂荒、象進人退和壩區群眾搶收驅象、加劇擴散的被動局面,保障群眾利益,穩定亞洲象食源,將人象爭取發展空間的矛盾儘可能降低。

“人象衝突是世界難題,目前來看中國解決得很不錯。”阿荷穆薩說,如果中國最終能成功解決人象衝突,這樣的中國經驗足以引領世界。

“象爸爸”溫情守護

一大早,在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陳繼銘吃完早點,就牽著7歲的亞洲象“羊妞”到野外開展日常的野化訓練。在高大的“女兒”面前,這名“象爸爸”略顯瘦小,但眼裡洋溢著暖暖的愛。

“自2015年以來,我看著它一點點長大,就跟我的孩子一樣。”陳繼銘說,“羊妞”很黏他,開心的時候會跟他一起做各種小遊戲。

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是中國目前唯一以亞洲象收容、救助和繁育研究為核心的科研基地。在這裡,有一群像陳繼銘這樣專門從事救助和照料亞洲象的工作人員,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的研究、檢測、救助等提供技術和力量支撐,人們親切地稱呼他們為“象爸爸”。

中國為世界亞洲象保護貢獻智慧

2022年7月28日,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大象醫生保明偉帶著大象進行野化訓練。(江文耀 攝)

今年40歲的熊朝永護理經驗達17年,堪稱一名資深“象爸爸”。很多大象都被他悉心照顧過,其中一頭名叫“然然”的象和他感情最為深厚。

2005年7月,野象谷工作人員在附近河道內發現受傷小象“然然”,將其送往救助中心。隨後,有著豐富護理經驗的熊朝永擔任這頭小象的“象爸爸”。

由於有牴觸情緒,“然然”曾把一名靠近它的獸醫撞到牆上。“剛開始我也很害怕,但它需要我的幫助,硬著頭皮也得上。”熊朝永說。為給“然然”補充營養,熊朝永從示範吃蘋果開始,逐漸拉近距離,為後續藥物治療及護理打下基礎。遇到電閃雷鳴時,“然然”經常發出哀號,熊朝永乾脆將床搬到小象邊上,徹夜守護。

膽小怯生的孤兒象“小強”、被同伴打傷的成年公象“昆六”、因臍帶感染被象群遺棄的“羊妞”……每一頭被救助的大象背後,都有一段暖心故事,它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象爸爸”日復一日的悉心陪伴。

多年來,“象爸爸”透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在亞洲象繁育技術方面取得較大成效。截至2021年底,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已成功繁育出9頭小象,填補了中國在亞洲象繁育技術領域的空白,並實現亞洲象保護管理領域標準化“零”的突破。

實現人象和諧共生

2021年6月2日,雲南北移的15頭亞洲象群進入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地界。家住晉寧區高粱地村的50歲農民唐正芳,擔心大象吃不飽,主動聯絡鄉政府捐出自家收穫的幾噸玉米,投餵這群幾乎跨越了半個雲南來到這裡的野象“旅行團”。

大象南歸後,唐正芳仍時不時關注“老朋友”的動態。“得知它們回家了,政府也採取了很多措施加強保護,我就放心了,希望有機會去看看它們。”

在中國,像唐正芳這樣被亞洲象牽動的人還有很多。陳飛說,亞洲象群北移南歸,中國政府和民眾攜手護象的故事,已成為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範例,也為全球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展示了美麗而溫暖的“中國樣本”。

中國為世界亞洲象保護貢獻智慧

2022年8月1日,象群在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覓食。(江文耀 攝)

“幫助這群野象成功回家不是終點,亞洲象及其棲息地保護仍任重道遠。”陳飛表示,亞洲象已被列入“十四五”期間搶救性保護的48種極度瀕危物種。未來,隨著生態環境趨好,亞洲象種群肯定會繼續增長,破解人象衝突的世界性難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前,科學家們正在開展亞洲象棲息地適宜性分析、亞洲象遺傳多樣性保護等研究,以期增進對大象的瞭解,為科學保護亞洲象提供科研支撐。

中國以亞洲象為主要保護物件的國家公園建設也提上了日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雲南省人民政府將構建局省共建協作機制,透過整合最佳化現有棲息地範圍,建立統一的保護管理體系,加快推進亞洲象國家公園建立工作。

“在保護亞洲象種群及其棲息地的基礎上,系統保護我國珍貴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及其資源,對建立健全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長效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義重大。”陳飛說,最終要實現人與象各得其所,人象和諧共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