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安裝助力手柄,證艙外救援,神十四乘組再出艙完成兩個“首次”!

簡介在這次出艙活動期間,先後完成了艙外助力手柄安裝、載荷迴路擴充套件泵組安裝、艙外救援驗證等任務,進一步檢驗了航天員與小機械臂協同工作的能力、驗證了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和出艙活動相關支援裝置的功能效能

鍋的手柄怎麼安裝

【環球時報報道記者 樊巍】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訊息,北京時間9月17日17時47分,經過約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在這次出艙活動期間,先後完成了艙外助力手柄安裝、載荷迴路擴充套件泵組安裝、艙外救援驗證等任務,進一步檢驗了航天員與小機械臂協同工作的能力、驗證了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和出艙活動相關支援裝置的功能效能。

安裝助力手柄,證艙外救援,神十四乘組再出艙完成兩個“首次”!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出艙活動

出艙時機如何選擇

在談及這次出艙活動的時機選擇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汪賽進介紹稱,相比9月1日的第一次出艙,第二次出艙活動的時機選擇進行了最佳化和改進,以前的出艙活動主要是考慮大西洋輻射帶對出艙航天員的輻射影響,這次對評估方式進行了改進:以前直接計算穿過輻射帶的間隔時間,這次以一天中受到輻射的累積量來作為評估參考。調整後的出艙視窗,也充分考慮了航天員與地面團隊的作息習慣。出艙結束後,航天員可以不必熬夜,從而得到充分休息。另外,選擇這個時間視窗,也考慮到航天員出艙期間的空間安全、通訊安全。

汪賽進表示,出艙時間安排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我們要考慮太空碎片的碰撞預警,不能產生碰撞,對組合體安全造成影響。此外,要考慮天氣的影響,如果有強降雨等惡劣天氣,會造成中繼測控資源不可用,造成天地測控鏈路和影象話音傳遞不能正常提供。”。

首次進行艙外救援驗證

9月17日13時35分,航天員蔡旭哲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至15時33分,航天員蔡旭哲、陳冬先後成功出艙,航天員劉洋在核心艙內配合支援兩名出艙航天員開展艙外操作。在此次出艙任務中,陳冬和蔡旭哲還完成了兩個“首次”:首次安裝了問天氣閘艙艙外助力手柄,以及完成了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艙外救援驗證。

據介紹,艙外助力手柄是一個應急使用裝置,也是保障航天員艙外安全的一道防線。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王春慧介紹說,在前幾次出艙任務中,航天員都是在艙內開出艙門,此次任務中航天員將助力把手帶出艙,裝在環形扶手旁邊的工具箱上。這個把手的主要作用是在出現異常情況,無法從艙內開啟艙門,需要航天員從艙外開艙門時,可以用把手將艙門開啟。

此外,航天員在艙外作業時,時刻處於高風險的極端環境,針對可能遭遇的意外情況,此次出艙活動還首次進行了艙外救援驗證,也就是模擬一名航天員失去行動能力,另一名航天員要把他救回艙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出艙任務機械總體主管設計師蘇南介紹稱,問天實驗艙的工作艙上指定了一個扶手作為模擬的救援位置,然後兩名航天員攀爬過去,其中一名航天員模擬失去了工作能力的情況,另外一個航天員嘗試把他轉運回艙。“這個主要就是安全性的考慮,確保航天員安全地被轉移回氣閘艙內。”

本次艙外救援驗證,由航天員陳冬主導。航天員把各自攜帶的一套安全繩透過掛鉤連線在問天艙艙壁扶手上,另一套繩索則彼此連線,固定好之後,兩名航天員沿路徑進行救援驗證。

王春慧介紹稱,在這個過程中施救的航天員既要防止自己飄走,更要防止失能的航天員飄走,所以主動施救的航天員很辛苦,他要一邊拉著被救航天員一邊倒騰安全繩回到艙內。兩名航天員的連線方式怎樣是最合適的?在移動過程中主動施救的航天員該怎麼拖拉,使被救的航天員不至於磕碰到艙壁?進到艙壁以後,移動過程中如何倒騰這些扶手是最高效、最可行的?這些問題都需要真正在艙外的環境下進行驗證。

空間站艙外的“擴充套件泵組”有何作用?

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的首次出艙任務相似,本次出艙活動的任務之一也包括安裝載荷擴充套件泵組。但與上一次安裝的熱控擴充套件泵組不同,這次安裝的擴充套件泵組主要為艙外載荷服務。兩次出艙活動都要安裝的“擴充套件泵組”究竟是什麼?蘇南介紹稱,空間站艙外有很多實驗載荷裝置,它們會發熱,這就需要有一些冷卻的流體迴路,把熱量帶走散掉,這些泵組就是安裝在流體迴路上面。

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擴充套件泵組是由泵組和擴充套件機箱組成。泵組內含有泵、閥門、過濾器、感測器等,裝在冷卻迴路上支援迴路的執行。擴充套件機箱為泵組提供合適的執行環境,使其免受外部冷熱鉅變、原子氧侵蝕、紫外輻照、電離輻照、空間碎片和微流星等的破壞。

因為空間站任務期通常長達15年以上,作為冷卻迴路的關鍵部件,泵、閥、過濾器、感測器等,不能不考慮在軌更換。經過設計師的反覆琢磨,複雜的擴充套件機箱只需四步就可完成安裝。不需要精確的瞄準,不需要帶任何工具,也不需要左右移動體位。除去地面人員確認的時間,實際的操作時間不到一分鐘,省時省力到了極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