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解讀《為何家會傷人》1:中國式家庭,傷人不見傷

  • 由 記不住正態分佈的薔色 發表于 單機遊戲
  • 2022-10-06
簡介在傳統的中國式家庭中,因為個人的需求不被看見,但個人的需求又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於是,大家都開始找自己可以控制的,來滿足自己潛意識中的需求,弱小的孩子就成了最佳的控制物件

為什麼家會傷人這本書

文/記不住正態分佈的薔色

解讀《為何家會傷人》1:中國式家庭,傷人不見傷

各位小可愛,早上好,我是薔色,這周早上由我來領讀,我要領讀的書是《為何家會傷人》。

最近幾年,隨著心理學的廣泛普及,原生家庭越來越出現在普通人的話語中,如豆瓣上曾經有個驚世駭俗的小組“父母皆禍害”。很多影視節目中,也開始探討原生家庭,比如《都挺好》中重男輕女的蘇母,《歡樂頌》中被原生家庭壓榨的樊勝美,還有《小捨得》中把孩子逼出心理問題的田雨嵐。

從影響上來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原生家庭,瞭解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意識到原來我們的思維習慣、情緒模式、人生格局等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即使長大後的我們能夠去家千里,脫離了原來的生活環境,原生家庭依然像看不見的手,無形之中在牽引著我們人生中的種種。

知乎上有個問題:父母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到底起到多大影響?有個答案,讓人記憶深刻:20多歲時,當我發現,我抱怨的內容、語氣、神態,和我的家人一模一樣的時候,我感到深深的無奈。

我最近在參加心理諮詢的團體督導,諮詢師們呈報的案例,80%都是關於青少年的,青少年的症狀,你去尋找原因,一定跟家庭,養育者有關。剩下20%案例中的來訪者多少都有童年創傷。就像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看的多了,搞得我都有點緊張了,因為我家也有個小丫頭,正處在七歲八歲狗都嫌的年紀,即使我有再好的耐心,有時候也難免想發火,我非常害怕我會不會把人家給管壞了。

是呀,為什麼本應該最愛我們的父母會給我們帶來深深的傷害,為什麼我們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卻依然把親子關係搞的雞飛狗跳,大人小孩都非常的疲憊呢?

這本《為何家會傷人》可以帶給我們一點啟示。這本書是知名心理諮詢師,心理作家武志紅所著,書中揭示了中國家庭的執行機理,解讀我們的情感模式。書中有很多真實的案例,包括父母溺愛、高考壓力、青少年網路成癮等方方面面的家庭問題,是我們認識和了解原生家庭的通俗易懂的書。

同時,這本書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不足之處就是,本書擺了很多的案例,有來訪者的症狀,有原因分析,也有一些類似雞湯文的橋段。但缺少對於被原生家庭傷害的人該如何去看待這些傷害,該如何療愈自己。對於一些家庭關係緊張的人,該如何去改善自己的家庭關係,也缺少相應的方式方法。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一本書中能夠提供這麼全面深入的問題。那就先從認識到家庭對個人的重要影響,家庭可能會傷人開始吧。

在本期的領讀中,我將透過5次來與你一起解讀《為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我們將從五個部分來解讀這本書。

我們將一起了解中國式的家庭,以及家庭的碰撞。

我們將一起了解親密關係的錯位之夫妻關係錯位。

我們將一起了解親密關係的錯位之親子關係錯位。

我們將一起了解如何讓家不再傷人之學會愛。

我們將一起了解如何讓家不再傷人之學會分離。

下面我們進入今天的領讀內容,瞭解中國式的家庭。

中國式家庭是目標導向的,不是情感導向。

你可以想一想,我們的父輩給自己的人生任務是什麼?相夫教子,侍奉老人,傳宗接代,光宗耀祖,即使到了當下,很多老人也是在為孩子活著,要給孩子成家,要帶孫子。

在我們這邊,父母要給每個兒女湊成對,就是要給孩子找物件,準備房子,準備婚禮,結婚。要給第一個孫子過了滿月,才算是給這個孩子的任務完成了。

你呢,你們哪裡父母對孩子有什麼樣的義務呢?

你可以想一想,這些任務跟情感有關嗎?跟幸福有關嗎?跟夢想有關嗎?

可以說,都沒有。只跟傳宗接代,家族的傳承有關。

比如,現在人晚婚,於是被父母瘋狂的催婚。為什麼催婚呢?因為孩子不結婚,他們覺得自己在村裡抬不起頭。孩子不結婚,被懷疑是不是有病,也讓父母抬不起頭。孩子不結婚,他們的人生任務沒有完成,他們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

有的父母甚至說,你趕緊找個人結婚呀,哪怕你結了婚,再離婚都行。至於結婚物件是不是孩子愛的,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所以,傳統的中國式家庭中,人,更像是工具,是為目標服務的。

傳統的中國式家庭中

個人內心的

需求是不被看見的

傳統的婚姻模式注重安全感,很少考慮雙方的情感需求。

比如男主外,女主內,夫妻之間缺乏情感交流,很容易忽視對方的感受。

現在很多的男人找物件的要求依然是,照顧孩子,伺候父母。甚至希望另一半出得廳堂入的廚房。你看看,這些要求跟某個具體的人有關係嗎?換個人也無所謂,只要能完成上面的任務就行。跟這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夢想等都沒有關係。就像我們上面的說的,人,更像是工具。誰會在乎工具的心裡是怎麼想呢?

在這一點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倖免,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一樣。更多的是看到對方能提供什麼,或者對方能滿足自己某方面,看得見摸得著的需求,更多的是行為。就是你能做什麼。而不是你能讓我快樂,能給我幸福之類的。

男人,養家餬口。女人,傳宗接代,料理家務。老人,扶持子女。孩子,光耀門楣。總之,只要能達到這樣的目標,特別會對於女人,最大的價值就是傳宗接代。如果做不到,那就換人。即使是到了現在,不孕不育的夫妻,如果是妻子不育,多半以離婚收場。

在這樣的家庭中,一個人作為人的存在是不被感知的。

家庭結構中每個人,都像是一個坑一個蘿蔔一樣,有很多坑,至於裡面的蘿蔔是北京的心靈美,濟南的青圓脆,還是成都的春不老,都沒關係,是個蘿蔔就行。

如果你在婚姻中,你可以想一想,跟你的另一半每天都聊啥?大概是聊孩子的教育,聊老人的身體,能夠聊聊彼此的工作已經是很難得了。至於聊聊彼此的感情,那簡直可以當模範夫妻了。

而成年的子女與父母的交流,也大概是問問父母的身體好不好,去沒去醫院,衣食住行之類的。

父母對子女的關心,也是關注在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好好休息,冷了要穿秋褲,孩子乖不乖,工作忙不忙。

至於感情,好吧,大家都沒有學會怎麼表達感情,不擅長表達感情,也羞於表達感情。

記得讀過一句話,其他人關心我飛得高不高,只有你關心我飛的累不累。讓我很是感動,因為高不高是給其他人看的,而累不累是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處在當下的家庭,雖然可能比我們的祖輩在感情表達上有進步,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式的家庭邊界是模糊不清的,這就造成了關係的錯位。

在傳統的中國式家庭中,因為個人的需求不被看見,但個人的需求又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於是,大家都開始找自己可以控制的,來滿足自己潛意識中的需求,弱小的孩子就成了最佳的控制物件。

比如,中國式的親子關係,是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和失控的孩子。

母子之間成了同盟,甚至孩子取代了父親的位置,扮演了母親的配偶的角色。

而在孩子成年後,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遭到了作為外人的兒媳婦的挑戰,於是婆媳矛盾,夫妻矛盾都爆發出來的。失落的妻子於是把目光轉向了自己的孩子,變成了新的控制者。悲劇依然在傳承。

說實在的,人到中年,看多了一地雞毛的生活,我真心的對中國式家庭非常的失望,而且我覺得,作為個人,我們可能沒有能力去與一個運行了千百年的家庭生態系統來對抗。我們能做的,只有去改變自己的認知,去讓自己孩子不會在家庭中受到傷害。

歡迎你就這個話題展開討論,發表你的看法和評論。

明天,我們將繼續領讀《為何家會傷人》,來看看,錯位的夫妻關係是如何傷害家庭成員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