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森林覆蓋率47%是怎樣植成的?——涇川縣構築生態屏障探訪

簡介林場辦公樓前,矗立著一塊寫有“甘肅省實現綠化第一縣”的巨碑,記錄著涇川人民幾十年來用汗水澆灌林區、染綠溝溝坎坎,美化環境、改善生態的歷程

怎樣獲得屏障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 俞樹紅 段睿珺

涇川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大力構築生態屏障,森林覆蓋率從解放前的1%,提高到現在的47.33%;從“甘肅省實現綠化第一縣”發展到“全國生態林業建設先進縣”。

涇川究竟是怎樣做到的?5月12日,實地進行了探訪。

森林覆蓋率47%是怎樣植成的?——涇川縣構築生態屏障探訪

官山林區一角。俞樹紅攝

森林覆蓋率47%是怎樣植成的?——涇川縣構築生態屏障探訪

官山林區新修的防火通道。俞樹紅攝

森林覆蓋率47%是怎樣植成的?——涇川縣構築生態屏障探訪

“山水白家”小橋流水村貌。俞樹紅攝

森林覆蓋率47%是怎樣植成的?——涇川縣構築生態屏障探訪

矗立於關山上的“甘肅省實現綠化第一縣”石碑。俞樹紅攝

栽出一個官山林場

“官山林場不是天然林,每一棵樹都是我們職工栽下的。”官山林場副場長宋文元指著鬱鬱蔥蔥、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林區自豪地說,這是涇川縣唯一的一處國有林場。

林場辦公樓前,矗立著一塊寫有“甘肅省實現綠化第一縣”的巨碑,記錄著涇川人民幾十年來用汗水澆灌林區、染綠溝溝坎坎,美化環境、改善生態的歷程。

1974年,官山林場響應黨的號召,植樹造林。從一棵刺槐栽起,經過多年綠化護林,昔日荒山禿嶺、滿目淒涼的千溝萬壑,如今披上了綠裝,綠樹成蔭,山川秀美。

涇川官山,十萬洋槐。初夏時節,走進官山,槐花香令人聞之慾醉。汽車在寬闊的馬路上行駛,越是靠近林場,樹木便越是茂密。進入林區,不時出現野雉雞、中華麻頭鴨的身影。宋文元說,林子裡的野生動物很多,還有野兔、豹貓、果子狸、獾、野豬等。

宋文元介紹,官山林場面積2。14萬畝,森林覆蓋率95%。林場現在主要承擔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提供生態公益服務,開展保護自然資源的宣傳教育和林業科技推廣、實驗示範。

官山林場主要栽植刺槐,樹種較為單一,密度大。隨著多年的生長,部分樹木枯死,極易引發森林火災,護林防火壓力逐年增大。

針對這一棘手問題,官山林場採取撫育、間伐和退化林分改造等措施,對原純刺槐林進行改造提升,在現有刺槐林內栽植雲杉、油松等長青樹種。近年來,林場先後完成林木撫育1。5萬畝,退化林分改造8500畝,有效改善了林分質量。

去年,官山林場投資600萬元,在林場修建林區道路10公里,不但打通了林區防火通道,也築起了防火隔離帶,提高了森林防火應急管理能力。

千溝萬壑披上綠裝

官山林場,只是涇川植樹造林的一個點。有人說,一棵刺槐,從官山染綠了涇川大地。

連續兩天,不論走到北塬、南塬,還是川區,涇川的山頭是綠的,路兩旁槐花遮陽,抬頭低頭,盡顯綠色。若不是身在涇川,真以為來到了江南。

涇川並非“天生麗質”,解放前,涇川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水土流失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98%,西北風每年要從涇川的土地上剝走6毫米的黃土。

“現在好幾年,涇川沒有刮過大風,雨水明顯增多,氣候潮溼……”涇川縣涇明鄉白家村老支書白寧安深有感觸地說。

“十三五”期間,涇川縣緊緊圍繞建立全國生態文明縣目標,牢固樹立“植樹就是致富、造林就是造福、抓綠化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以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案、退耕配套荒山造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公益林工程、天保工程等重點專案為支撐;以加快面山綠化、城區綠化、道路綠化、村屯綠化和機關單位綠化為重點,開展全民造林綠化活動,換來滿目青山和宜人的氣候。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涇川縣緊盯脫貧目標,把91個貧困村作為主戰場,因地制宜,培育發展優質經濟林果、林下經濟、林木種苗繁育等林業特色產業。在貧困村營造生態林2。7萬畝,經濟林1。5萬畝。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7。33%,蓄積量達103。22萬立方米,林地108。9萬畝,完成造林18。5萬畝,道路林網1200公里,育苗1。2萬畝……”涇川縣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主任景春輝說,從2015年開始,“十三五”成為全縣生態發展高峰期,實施退耕還林36萬畝,每年植樹造林10萬畝。

在構建生態屏障中,涇川縣探索出“財政資金+社會投入+群眾資本”的生態林業建設投入模式,每年籌資2300多萬元,專項用於生態林業建設。同時,支援社會資金、民間資本參與荒山造林、村莊綠化等生態工程。並鼓勵群眾自願流轉林地林木,盤活生態資源,提高經營效益。

精心打造生態景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涇川縣在構築生態屏障的同時,打造生態景觀,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

“涇川堅持新植與補造、植綠與造景相結合,突出觀光林帶和景觀小品建設,採取栽大樹、種鮮花、鋪草坪的造景辦法,合理佈局、立體栽植,形成了有路必有樹,‘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鄉村道路網風景線。”景春輝說。

在涇川大地看到,新建的豐臺鎮通爾溝村、焦家秋池村,王村鎮上塬村、朱家澗村等縣鄉主幹道公路兩旁,油松、海棠、刺槐、櫻花長勢良好,成為一道靚麗的綠色景觀長廊。

走進獲得“國家森林鄉村”稱號的白家村,映入眼簾的是小橋流水,青山綠水,一派“村在林中、房在樹中、人在景中”的美麗畫面。

涇川縣在建設生態屏障的同時,堅持造林與造景相結合,以大雲寺—王母宮大景區為核心,實施了城關鎮東庵至鳳凰村面山造林綠化工程1510畝;以鄉村旅遊開發為重點,集中對王村鎮完顏民俗文化村、羅漢洞挽頭坪柿子主題文化公園、涇明鄉白家牛角溝古人類遺址鄉村旅遊景區進行綠化美化,有效提升了景區綠化水平和景觀效果。

據瞭解,涇川縣集中抓建省、市、縣列美麗鄉村示範村和易地扶貧搬遷專案村莊綠化5200畝,建成國家級森林鄉鎮1個,省級森林鄉村4個。不但提升了村莊綠化水平,而且實打實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形成了房前屋後,有樹有花的美麗生態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眼下,涇川縣基本形成了保護環境、防風防沙、庇護農田、涵養水源、功能齊全的生態安全屏障。“全國綠化百佳縣”“全國‘三北’防護林建設先進集體”“全國生態林業建設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紅富士蘋果之鄉”……一個個獎牌,真實的記錄了一幕幕涇川人民多年來用勤勞的汗水澆灌的生態屏障。

作者/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森林覆蓋率47%是怎樣植成的?——涇川縣構築生態屏障探訪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