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我不想上學啦”,一年級就厭學?孩子上學後真正需要關心這三點

簡介所以在孩子進入小學時,除了關注孩子學習上的具體問題,爸爸媽媽還要經常審視一下家庭環境是否足夠和諧寬鬆,讓孩子能夠暫時放下學校的壓力,整頓旗鼓第二天繼續面對學校的挑戰

我討厭上學怎麼辦

撰稿:cici

編輯:橙子

本文大約2307字,閱讀需要4分鐘

“我不想上學啦”,一年級就厭學?孩子上學後真正需要關心這三點

隨著小學的普遍開學,小區裡的“小小孩們”都離開了幼兒園,正式進入小學生活,於是媽媽群裡有了新話題:一年級的煩惱!比如孩子總是忘記老師留了什麼作業;寫字就像蚯蚓爬;早晨起不來上學總遲到等等。

“我不想上學啦”,一年級就厭學?孩子上學後真正需要關心這三點

早晨晨練時,遇到送孩子上學的陽陽媽。陽陽一路走一路哭,還說著:

“我不想上學,我討厭學校。”

陽陽媽對我說:今天陽陽上學之前,我催他起床,給他端來早飯,就催了一下他檢查好自己的書包。結果他就開始鬧,真是莫名其妙。”

說著拽著孩子的手,往學校方向走,並且威脅他:“不許再哭了,在哭把你送到派出所。”

“我不想上學啦”,一年級就厭學?孩子上學後真正需要關心這三點

就像所有成長的煩惱一樣,這些“適應期”問題,往往會成為父母關注的焦點。

好像孩子身上有矯正不完的問題,改不完的錯。

甚至有的父母,會完全否定孩子的性格,比如活潑好動,

想要透過訓練改變孩子

以適應學校的生活。然而這樣的做法卻會讓親子矛盾升級,導致孩子更難順利地度過適應期。那麼在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第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呢?

“我不想上學啦”,一年級就厭學?孩子上學後真正需要關心這三點

營造更好的家庭氛圍

前陣子跟一個小學生聊天,她告訴我:“自從我上了小學,我媽媽對我的態度完全變了。之前是小仙女,現在是母老虎。”我想她的話很真實反映了在孩子上學前後我們對他們態度的轉變。站在孩子的角度看:

溫暖的家突然變成了訓練場。

這一方面是由於在“適應期”內孩子自身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比如焦慮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比如缺乏訓練導致無法應付學習任務等等。這個時候他們更需要我們的幫助,然而

我們也容易被孩子“不佳”的表現搞得很焦慮。

“我不想上學啦”,一年級就厭學?孩子上學後真正需要關心這三點

有位媽媽就說:“

一年級就學成這個樣子,以後可怎麼辦

?”所以之前只關注孩子吃得好不好長得高不高的爸爸媽媽,此時的關注重點就轉移到了學業上。家庭氣氛自然很緊張。

另一方面,學校對父母也會有所要求。

比如在群裡要求家長監督完成作業,如果沒有按照要求做好,可能還會被班主任請去“喝茶”,這無形中加劇了家中的緊張氣氛。然而

良好的氛圍對孩子適應學校生活卻至關重要

“我不想上學啦”,一年級就厭學?孩子上學後真正需要關心這三點

《自驅型成長》中作者說:

如果你家是一個平靜的空間,沒有過度的爭執、焦慮和壓力,他們就有能力迴歸現實世界,更好地去應對充滿挑戰的社會變遷、學業壓力

正如作者所說,在一年級時,孩子們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果不理解他們的處境,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去工作時承受的壓力。而壓力如果過大,或者持續的時間過長,

就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記憶力、理解能力、專注力等,形成惡性迴圈。

所以在孩子進入小學時,除了關注孩子學習上的具體問題,爸爸媽媽還要經常審視一下家庭環境是否足夠和諧寬鬆,讓孩子能夠暫時放下學校的壓力,

整頓旗鼓第二天繼續面對學校的挑戰。

Tips:如果爸媽控制不了情緒,送孩子去課外作業輔導班,比在家用粗暴的方式輔導,對孩子更有好處,起碼當他回到家裡可以得到完全地放鬆。

“我不想上學啦”,一年級就厭學?孩子上學後真正需要關心這三點

關注孩子的運動習慣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

6-12歲的兒童,每天需要1-2個小時的戶外運動時間,才能保證他們更健康地成長。

上小學之前,寶寶們大多有很多的時間來保持戶外運動,無論是從幼兒園回家後的自由玩耍,還是在幼兒園進行的戶外活動,都是足夠的。而小學由於有了課業負擔,可能率先被犧牲的就是運動的時間。

有位朋友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被爸爸媽媽賦予厚望,每週除了規定時間的學習外,還要去上思維課、英語課等。但是在這些課外班中,爸媽

唯獨忘了孩子需要保持足夠時長的運動

,再加之總是用美食獎勵孩子,

四年級時孩子的體重就嚴重超標了

“我不想上學啦”,一年級就厭學?孩子上學後真正需要關心這三點

運動能為孩子帶來兩個不能忽略的好處:

1、保護孩子視力

科學研究揭示:現代社會孩子的視力問題,大多源於過少的戶外活動,而非學習或者看書。因為紫外線可以促進眼底視網膜產生多巴胺,從而降低近視地風險。

2、提升孩子學習能力

《運動改變大腦》中腦神經科學家指出:

當人們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腎上腺素。

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作用於大腦,孩子學習時就會更加專注、大腦神經反應速度更快,自然學習效率提升了。

因此,在孩子小學階段,除了幫助他儘快地適應學校生活外,還要注意

保持運動的習慣。

這對孩子的未來的學業和身體發展都會非常有好處。

“我不想上學啦”,一年級就厭學?孩子上學後真正需要關心這三點

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

有位媽媽在私信裡對我們抱怨:“

自從兒子上了一年級,我就

忙得像

個陀螺

,又是和老師溝通學習問題、又是監督他寫作業,幫他檢查作業。早晨還要負責叫他起床,做好早餐,送孩子上學等等。”

我們問她:你覺得這些事情裡,

有哪些是孩子自己的,有哪些是你的?

作為家長,我們自然都希望能幫孩子順利地度過“過渡時期”讓他們儘快適應小學生活。但很多時候,我們都“管”得太多了。

“過渡期”

之所以存在,就是在

學業還不那麼繁重

的情況下,讓孩子

學會自我管理建立“自律”的學習習慣

。如果在這個階段,我們總是不肯放手,幫他們做了太多的事情,那麼他們就

喪失了學習“自律”的視窗期

“我不想上學啦”,一年級就厭學?孩子上學後真正需要關心這三點

所以這個階段的目標,並不是靠更高的分數,也不是每次作業都工整正確。我們努力的方向應該是

“幫助孩子自己搞定這一切。

爸爸媽媽扮演的角色,是一個顧問,因為我們有學習的經驗,也有自我管理的經驗。比如我們可以

幫孩子制定他認同的計劃,

提醒他去完成計劃中的事情。給他們買一個時間管理的小黑板或沙漏鬧鐘之類的計時工具。也包括

放手讓他們承擔後果:

作業寫不完,早起補作業等。

Ps:不要忘了和孩子聊聊他在適應過程中的收穫,覆盤一下錯誤和正確的做法,這都有助於他們建立起“自律”的能力。

Cici有話說:

當孩子進入小學,我們很容易把老師對我們施加的壓力,傳遞給孩子。但其實這樣是錯誤的。家校共育,並不是說家長和老師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去監督和要求他,而是一個三角形的關係,老師負責學校部分,制訂學習計劃,施加壓力。而家長扮演的,應該是一個接納孩子港灣,疏解壓力幫助他達成目標的顧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