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張三丰用半本《九陽真經》開創武當,張無忌為什麼不給他全本?

簡介張無忌為何不把九陽真經,傳授給張三丰呢

朱子柳與李莫愁誰厲害

金庸的武俠世界,武功就是立身之本,尤其是絕頂武功,更是寶貝疙瘩。

有了高強的武功,名利、聲望、地位全都接踵而至。

像喬峰、郭靖,楊過,武功高,行俠仗義,一身正義,自有千萬人追隨。

像丁春秋、歐陽鋒、玄冥二老,雖然作惡多端,為非作歹,武林也拿你沒辦法。

因為打不過!像丁春秋那樣,他的弟子都喜歡喊“星宿老仙,仙福永享,壽與天齊”嗎?

他們喊這些話的時候,心裡也會犯惡心。

張三丰用半本《九陽真經》開創武當,張無忌為什麼不給他全本?

九陽神功作為《倚天屠龍記》的絕頂武學,張無忌如果隨隨便便就傳授給別人,那他又算老幾?

說不定周顛見了張無忌,都敢上去抽一耳光,我周顛不怕你!

《倚天屠龍記》裡面,周芷若想學九陽真經的時候,你看看張無忌的反應。

張無忌對周芷若說,九陽真經和周芷若所練的九陰真經衝突為由拒絕了。

張無忌的話自然也有道理,但周芷若也練過峨嵋九陽功,跟九陰真經似乎不太沖突。

但是,張三丰是張無忌的太師父,對張無忌也有救命之恩。

張無忌為何不把九陽真經,傳授給張三丰呢?

張三丰用半本《九陽真經》開創武當,張無忌為什麼不給他全本?

《倚天屠龍記》原著第十六回,金庸先生寫了“九陽真經”的來歷。

“九陽真經”是某位前輩高人斗酒時,贏了全真祖師王重陽。

因而得到觀摩“九陰真經”的機會。

斗酒僧指出“九陰真經”雖然包羅永珍的,但卻“只重以柔克剛、以陰勝陽。”

於是,斗酒僧在九陰真經的基礎上改進一番,創出了九陽真經。

在《倚天》原著中,斗酒僧自稱“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

而且從酒量過人來看,他不一定是佛門中人,而是道門中人,修煉過佛門武功。

由此推斷,“斗酒僧”有可能是《天龍八部》中的虛竹,道佛兼修。

張三丰用半本《九陽真經》開創武當,張無忌為什麼不給他全本?

而且,虛竹修煉過逍遙派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壽元很長,能和王重陽論道。

張三丰少年時本是少林弟子,他一直跟隨覺遠跳水劈柴,除了學過粗淺的羅漢拳之外,並沒有正式修煉過少林絕技。

張三丰開創武當派,成為震古爍今的武學宗師,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半本《九陽真經》。

覺遠在臨終時,斷斷續續背出了半本九陽真經。

張三丰、郭襄、無色三人都聽到了。

張三丰正是根據這半本《九陽真經》,領悟出了武學至理,從而開創出了武當一派。

張無忌幼年時被玄冥二老打傷,身受寒毒。

張三丰和武當六俠輪流給張無忌輸真氣,才勉強保住了他一條命。

張三丰用半本《九陽真經》開創武當,張無忌為什麼不給他全本?

後來張無忌得到奇遇,找到了尹克西和瀟湘子的白猿,得到了完全版的“九陽真經”。

張三丰是張無忌的太師父,把太極拳劍都毫不藏私地傳授給了張無忌。

按道理來說,張無忌對張三丰不應該藏著掖著。

張無忌之所以沒有把全版的九陽真經給張三丰,是因為張三丰根本不需要。

《倚天屠龍記》原著中,俞蓮舟說過這樣一句話:

“可是恩師當年蒙覺遠祖師傳授真經之時,年紀太小,又全然不會武功,覺遠祖師也非有意傳授,只是任意所之,說些給他聽,因之本門武功總尚有缺陷。恩師心想於《九陽真經》既所知不全,難道自己便創制不出?他每年閉關苦思,便是想自開一派武學,與世間所傳的各門各派武功全然不同。”

張三丰用半本《九陽真經》開創武當,張無忌為什麼不給他全本?

張三丰是金庸筆下屈指可數的武學宗師,他的武學境界不一定比“斗酒僧”差。

張三丰知道自己練的“九陽真經”不全,如果繼續練肯定會有缺陷。

於是張三丰乾脆自己開創出一套新武功,不再一門心思研究九陽真經。

張三丰的武學境界為何比張無忌高?

他是創武功的人,而張無忌是學武功的人。

這一點不僅僅俞蓮舟說過,書中的旁白也有過描述。

張三丰在百歲壽宴時,他準備開創一套“太極功”,並把這套太極功傳授給武當七俠。

張三丰用半本《九陽真經》開創武當,張無忌為什麼不給他全本?

老張是這麼想的:

“閉關參究的一門太極功也已深明精奧,從此武當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異彩,當不輸於天竺達摩東傳的少林派武功。”

張三丰不需要完全版的“九陽真經”,九陽真經對張三丰來說,跟乾坤大挪移沒有太大區別。

如果問張無忌為何不把九陽真經傳授給張三丰,就好像問張無忌不把七傷拳和乾坤大挪移傳授給張三丰一樣。

其實,金庸武俠裡面的高手,武功都是“貴精不貴多”,學多了,意義不大。

就像年輕時候的楊過,學了太多絕頂武功,都不太精通,連李莫愁都打不贏。

金輪就給楊過指出過這個問題,金輪都能明白的道理,張三丰能不明白?

張三丰用半本《九陽真經》開創武當,張無忌為什麼不給他全本?

如果說是青年時期的張三丰,確實還對《九陽真經》念念不忘。

他所知的《九陽真經》不完全,無論是誰,都不想自己的武功有缺陷。

不過,隨著閱歷逐漸豐富,張三丰於武學一途逐漸有了更多的領悟,而且也更加自信了。

特別是他已經猜到,《九陽真經》並非達摩祖師所寫,只是後人借用了達摩的名字而已。

百歲之後的張三丰,哪裡還需要什麼武功秘籍?完全不需要了。

張三丰雖然身處道門,但人生境界比少林寺那些高僧高了不知道多少。

張三丰才是真正的不嗔不怒不喜不悲。

就算張無忌硬塞到他手裡,他頂多感慨一句當年那麼低三下四求少林而不得。

在100多歲的張三丰眼裡,世間萬物都是身外之物,除了幾個徒弟和張無忌的安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