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僅售2.5萬美元?特斯拉Model 2或明年亮相,矛頭指向誰?

簡介結合此前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2022年B20峰會上,馬斯克被問及特斯拉是否會將即將推出的入門級電動車命名為 Model 2,他雖未給出明確答覆,但卻明確表示一款更實惠的新車是有意義的,所以特斯拉的這款全新緊湊級轎車的推出,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12v3安的電瓶能把車啟動嗎

僅售2.5萬美元?特斯拉Model 2或明年亮相,矛頭指向誰?

近日,特斯拉對外事務的副總裁Grace Tao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不久的將來,特斯拉除了將實現百分百“國產”目標外,還將看到中國團隊設計的新車行駛在中國的道路上。在2022年初,就已經有相關訊息稱Model 2已基本完成研發工作。但由於馬斯克宣佈2022年將專注提升Model 3和Model Y的產能,而不會推出新車。據Loup Ventures的特斯拉分析師推算,新車將於明年亮相,讓我們先睹為快吧!

全新緊湊級轎車板上釘釘

時至2023年,2022年特斯拉全年總計生產137萬輛,交付131萬輛,較2021年增長40%,但未能實現年增長50%的目標。是否推出新車?如何提升銷量?這對馬斯克而言是個很具體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僅售2.5萬美元?特斯拉Model 2或明年亮相,矛頭指向誰?

結合此前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2022年B20峰會上,馬斯克被問及特斯拉是否會將即將推出的入門級電動車命名為 Model 2,他雖未給出明確答覆,但卻明確表示一款更實惠的新車是有意義的,所以特斯拉的這款全新緊湊級轎車的推出,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新車或為緊湊級兩廂轎車

根據已有資訊,特斯拉的全新緊湊級轎車基本上可以確定將是中國團隊主導開發和生產工作。雖然還沒確認將命名為Model 2,不過我們後文就姑且用這個名稱指代它。新車的外形應該會沿用特斯拉家族式設計,簡約的封閉式前臉加上犀利的頭燈,在特斯拉車標的加持下,自帶科技感。

僅售2.5萬美元?特斯拉Model 2或明年亮相,矛頭指向誰?

根據相關訊息報道,新車的車身尺寸可能為4480/1862/1496mm,軸距2750mm,相比ID。3略大一圈。考慮到其純電平臺車型的特性,新車可以採用比較極致的短前懸和短後懸設計,其空間表現應該會超過ID。3。

僅售2.5萬美元?特斯拉Model 2或明年亮相,矛頭指向誰?

至於車尾方面,預計也會延續特斯拉的極簡設計,尾部造型應該與Model 3有一定相似度,新車應該會給人一種兩廂版Model 3的視覺暗示,也可以使新車不會顯得比Model 3低一檔,這對終端銷售是比較有利的。

僅售2.5萬美元?特斯拉Model 2或明年亮相,矛頭指向誰?

至於內飾和動力方面,目前還沒有相關訊息,但不出意外的話,Model 2應該會沿用特斯拉的“清水房”極簡內飾,此舉意在成本最最佳化。而動力系統應該也會沿用現款車型的電機,只是電池容量應該會適當縮減。有訊息表示,特斯拉Model 2將搭載4680電池,標準續航車型純電續航里程約為402公里,長續航版本的續航里程可能為566公里,相信中國團隊肯定會在這些地方卷得飛起。

大刀斬向誰?

特斯拉推出更便宜的入門車型,是想揮刀斬誰?是斬銷量相當的比亞迪?還是斬合資燃油車的份額?我們逐一分析一下。

僅售2.5萬美元?特斯拉Model 2或明年亮相,矛頭指向誰?

首先特斯拉131萬輛的銷量毫無疑問是全球最暢銷的純電品牌,比亞迪2022年賣出約186。35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08。64%。其中,純電乘用車和插混乘用車2022年銷量分別為91。11萬輛和94。62萬輛,從銷量上看似乎是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但實際上,比亞迪漢和唐與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定價接近,可以說是同級競品,但兩者都取得了大幅的銷量增長,因此比亞迪和特斯拉很可能在“一致對外”,而Model 2的推出,相信也並非針對比亞迪。

僅售2.5萬美元?特斯拉Model 2或明年亮相,矛頭指向誰?

而這一棒不止要打在合資電動車上,合資燃油車也在劫難逃。我們以網傳最多的2。5萬美元售價看,Model 2的價格將直接對標奧迪A3這一類豪華品牌緊湊級轎車以及邁騰、雅閣一類的合資中型轎車,甚至連高爾夫這一類競品緊湊級轎車也會被消費者當做Model 2的競品。所以Model 2的到來,應該會給20萬元內燃油車造成一波不小的衝擊。

僅售2.5萬美元?特斯拉Model 2或明年亮相,矛頭指向誰?

《車壹圈》觀點:目前特斯拉、比亞迪這樣的頭部新能源品牌增速都非常迅猛,但總體市場卻呈現下滑態勢。也就是說,他們的增長,搶的是燃油車的飯碗。特斯拉主銷車型在25-30萬元及以上,依然能獲得如此銷量,足見其品牌號召力之強。而更入門的車型在整合強大品牌號召力的前提下,還有明顯更低一檔的價格,其殺傷力令人期待。傳統合資品牌如果再不加快電動化腳步,並把高高在上的定價壓到合理範圍內,可能將很快被這些後起之秀取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