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燕王朱棣搶走寧王朱權的精銳之師,兵力大增

簡介也許,朱元璋是有意把朱權培養成與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人相制衡的軍事力量,對他寄予重望

燕王朱棣十七衛有多少兵馬

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出生於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比燕王朱棣小十八歲。

朱權的生母是楊妃,他是楊妃唯一的孩子。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封朱權為寧王,洪武二十六年正月,朱權就藩大寧,此時他十六歲。

大寧位於北平的北面,在喜峰口外,屬於古會州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明初北方軍事重鎮。

燕王朱棣搶走寧王朱權的精銳之師,兵力大增

朱權是朱元璋分封在北部邊塞的九大塞王之一,他可能很受父親喜愛,因為朱元璋賜給了他超強的兵力,甚至與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相比,他的兵力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因為朱權的封國“遠在邊地,民少賦薄”,朱權的俸祿只有五百石,與一萬石的親王俸祿相差甚遠。

朱權擁有“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的護衛軍,特別是朵顏三衛騎兵,全是驍勇善戰的精銳,他曾數次領兵與其他藩王一起出塞,以多謀善斷著稱。

也許,朱元璋是有意把朱權培養成與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人相制衡的軍事力量,對他寄予重望。

為了使諸王擁有拱衛朝廷安全的實力,朱元璋賦予了藩王很大的軍事權力。與此同時,也許朱元璋也在試圖透過某種安排,實現藩王之間的相互牽制,以便於朝廷控制。

洪武末年,朱元璋確定的各王府三護衛的兵力規模,少則三千,多者達到一萬九千人。

燕王朱棣搶走寧王朱權的精銳之師,兵力大增

而且,藩王還獲得了監督封地守鎮兵的權力。根據《皇明祖訓》的規定,在藩王的封國之內,有守鎮兵和護衛兵之分,守鎮兵平時由常選指揮掌管,護衛兵聽從藩王調遣。如果封國地處險要之地,遇緊急情況,守鎮兵、護衛兵全部聽從藩王調遣。

朝廷調兵時,須有御寶文書交予藩王,同時有御寶文書交予守鎮官,守鎮官既收到朝廷下發的御寶文書,又得到藩王令旨的情況下方可發兵;沒有藩王令旨,不得發兵。

成功招降北元太尉納哈出後不久,洪武二十年九月,朱元璋下令設定大寧都指揮使司,洪武二十一年七月,改為北平行都指揮使司,與設在大同的山西行都指揮使司、設在遼陽的遼東都司,成為明朝北方邊防的三大要塞。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朱棣自然深知寧王朱權的兵馬剽悍善戰,若得到這些兵力,朱棣將如虎添翼。

燕王朱棣搶走寧王朱權的精銳之師,兵力大增

這年七月,大寧都指揮卜萬和部將陳亨、劉貞率領號稱十萬兵馬,出松亭關,屯駐在沙河,意欲攻打遵化。

陳亨曾經是燕山左衛指揮僉事,曾經數次跟隨出塞,後來因為戰功被提升為北平都指揮使。

朱棣得知後,帶兵馳援遵化,卜萬等人帶兵退至松亭關。

卜萬智勇雙全,陳亨與朱棣有舊交,雖然奉命前來,卻並不想與朱棣為敵,但是由於畏懼卜萬不敢貿然歸附朱棣。

面對這種情況,朱棣將如何應對呢?

朱棣給卜萬寫了一封信,在信裡極力稱讚卜萬而詆譭陳亨,把信密封好後,召來一名被俘士卒,對他大加賞賜,讓他把信秘密交給卜萬,而且故意讓同時被擒計程車卒發現此事。

然後,朱棣放兩名士卒回去。

未獲賞賜計程車卒向陳亨、劉貞告發卜萬,朱棣寫給卜萬的信被搜出,朱棣的“反間計”奏效,卜萬被捕下獄。

建文帝朱允炆也擔心朱權和朱棣聯手,這年八月,派人召朱權返回京師,朱權沒有馬上奉命,朱允炆下詔削奪朱權的三護衛。

燕王朱棣搶走寧王朱權的精銳之師,兵力大增

朱允炆的詔令似乎下得急了些,燕王起兵,朝廷正值用兵之際,為何要對手握重兵的朱權如此嚴厲?

雖然詔令已下,但因為正逢戰事無法實際執行,這支精銳之師仍然掌握在朱權手裡。

雙方都有意爭取朱權,那麼,朱權將站哪一方呢?

此時朱權二十一歲,與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同歲,他的實力當時可能僅次於朱棣,如果朝廷成功擊敗朱棣,那麼朱權很可能成為朝廷下一個削藩物件,而且他的結局很可能與周王朱橚等人的遭遇差不多。

也許,正因為如此,朱權猶豫了,他沒有馬上遵奉朝廷旨意返回京師。

而朱權的猶豫卻在無形之中給朱棣帶來了機會。

對於此時的朱棣而言,朱權的兵馬著實令人垂涎欲滴,若能佔為己有,朱棣成功的希望將大大增加。

燕王朱棣搶走寧王朱權的精銳之師,兵力大增

這年九月,朝廷派江陰侯吳高攻打永平,朱棣帶兵前往救援,擊敗吳高。

這年十月,朱棣從劉家口走小路直奔大寧,謊稱自己走投無路前來求救。

朱權讓朱棣單騎入城,朱棣拉著朱權的手痛哭流涕,對朱權說自己是迫不得已才起兵的,求朱權向朝廷上書為他求情。

朱棣在大寧住了幾天,朱權已然對他卸下防備。

燕軍精銳此時仍然埋伏在城外,正伺機而動。

燕王的官員屬吏悄悄進城,暗中勸說寧王三護衛的將領和士卒。

朱棣於是向朱權辭行,朱權送到郊外,突然伏兵四起,簇擁著朱權前行,寧王府三戶衛的將士一呼而集,守將朱鑑力戰不敵。

朱權的妻妾子女全都跟著進入松亭關,來到北平,朱權的兵馬全部收歸朱棣麾下,朱棣兵力大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