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為什麼後世武將都更傾向於“封狼居胥”為最高榮譽呢?

簡介後世稱之“封狼居胥”東漢時期,竇憲率軍出擊北匈奴,深入瀚海沙漠三千多里,大敗北匈奴於稽落山,共斬殺將士一萬三千多人,俘獲馬、牛、羊、駝百餘萬頭,來降者八十一部,前後二十多萬人

為什麼叫封狼居胥

西漢時期,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七萬餘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後乘勝追擊至狼居胥山,並在此舉行了祭天封禮。後世稱之“封狼居胥”

為什麼後世武將都更傾向於“封狼居胥”為最高榮譽呢?

東漢時期,竇憲率軍出擊北匈奴,深入瀚海沙漠三千多里,大敗北匈奴於稽落山,共斬殺將士一萬三千多人,俘獲馬、牛、羊、駝百餘萬頭,來降者八十一部,前後二十多萬人。班師途中在燕然山的石碑上刻下漢朝退敵大勝的功跡,以此來彰顯大漢朝的威武厚德。後世稱為“勒石燕然”

然而同樣是抗擊匈奴,同樣是戰功卓著,為什麼後世武將都更傾向於“封狼居胥”而不是“勒石燕然”為最高榮譽呢?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霍去病十七歲帶兵出征,十八歲被封為冠軍侯,封狼居胥時年僅21歲;而竇憲雖然歷史未明確記載其年齡,但在擊潰匈奴後3年後去世,想來其燕然勒石時,年歲已不小,歷來人們都更追求“年少成名”;

霍去病時期,匈奴國力強盛,是兇悍的勁敵。而到竇憲時期,匈奴已分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已與東漢交好,北匈奴則在漢與南匈奴的聯合打擊下,日漸衰弱,根本難以對漢朝構成威脅;

霍去病主動征討匈奴,立下那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言,所彰顯的家國情懷更是激勵了無數人;而竇憲則因派遣刺客刺殺太后倖臣,後因事洩獲罪,被囚禁於宮內,竇憲請求出擊北匈奴有戴罪立功的成分,這才有了後面的“燕然勒石”;

霍去病在建功立業時候,被封為大司馬,其舅舅衛青也是當朝名將,但作為衛氏宗親的外戚,二人對朝廷忠心耿耿,公私分明,從不結黨,更不養士。反觀竇憲在大破匈奴之後,權震朝廷,竇氏家族更是依仗太后權勢、兄弟當朝,恃寵欺人,飛揚跋扈,還竟然欲謀叛逆。結果被漢和帝逼迫自殺,竇氏身敗名裂,因而竇憲其人其事在中國歷史上也被低調對待。

大家心裡對“封狼居胥”和“燕然勒石”又有怎樣的傾向?或者說有沒有獨到的見解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