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被楊過扔下牆頭的小兵:我無關緊要,就應該被當成“炮灰”嗎?

簡介郭靖的安危掛鉤到家國天下,牽扯到的是無數家庭的安定流離,小兵個人的生死,至多關乎他的父母,和那個楊叛因為同情而虛構出的“茉莉”,在少數人掀起的歷史巨浪下,一個小兵,或者說無數個這樣的小兵付出了生命

兵線是什麼梗

《神鵰俠侶》中,蒙古大軍兵臨襄陽城,郭靖為救兩個草包徒兒大小武,與楊過身入敵營,結果郭靖重傷而歸。次日金輪國師與尼摩星等四個高手潛入襄陽,黃蓉臨盆在即,為了救郭靖,楊過將一個灰衣小兵點了穴道負在背上,蓋上郭靖的帽子,假意引開四人。

纏鬥中楊過將這小兵從牆頭拋給了尼摩星,叫道:“郭靖給你!” 另外兩個惡人為搶頭功上前爭奪,三人拉住小兵的軀幹手足,幾道大力將這可憐人分成了三截。

被楊過扔下牆頭的小兵:我無關緊要,就應該被當成“炮灰”嗎?

金庸小說中不乏有這種出場就當了“炮灰”的小人物。

《倚天屠龍記》裡,明教四大護法之一的青翼蝠王韋一笑,每次激引內力時,須飲一次人血,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楊逍邀他助陣,韋蝠王隨手抓起一個上菜的小僮,須臾命斃。身為主人的楊逍也沒覺得有何不妥,只淡淡一句:“蝠王上得光明頂來,便是瞧得起我”。

在以實力說話的武俠世界裡,小角色的生命卑賤如螻蟻,讀者也不會給任何的情緒停留,因為主線的推進更有吸引力。畢竟救下郭靖與保全明教安危,比起兩個無名之輩的生命更迫在眉睫、更顧全大局。

被楊過扔下牆頭的小兵:我無關緊要,就應該被當成“炮灰”嗎?

少年時看武俠小說,只在意主角的俠義情仇,那些反派的存在更多是為了映襯主角的人性高度,讓人恨得牙癢之餘,期待主角來除之而後快,透過他們體會到嫉惡如仇、行使正義的快感。

當我們再看武俠小說,為書裡一個小人物生命的凋零而傷感不平時,可能正如王小波所說“生活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在這個小人物身上,我們也許看到了那個寂寂無名、做了生活的“炮灰”的自己。

被楊過以正義之名、單方面宣判他死亡的灰衣小兵,甚至連自我犧牲的機會都沒有,被點了穴,一句話無法發出,眼睜睜成了白送性命的“工具人”。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生與死都如飛蓬斷梗,如何也由不得自己。

被楊過扔下牆頭的小兵:我無關緊要,就應該被當成“炮灰”嗎?

網文作者楊叛,曾以灰衣小兵的視角,寫了一則短篇武俠《小兵物語》,短短三千來字,寫盡這個小兵一生的心路歷程。像他這樣守城的小兵, 襄陽城有幾萬人,這樣不起眼的平凡人,是散落於各個角落冰冷的“人口基數”,誰會去關注他們個人的悲歡離別?

但在小兵的世界裡,他也有理想、有抱負、有愛情。為守城累到三四天沒閤眼也毫無怨言,二十一歲的熱血青春,像樁一樣被釘在城垛下。他覺得最美的女孩,是城東賣熱湯麵的茉莉,茉莉給他裝的面總比別人的多,還額外撒上一把香菜沫。

忽必烈攻城時,小兵和戰友們連日奮戰,城牆下的屍體像一堆堆材垛子,來不及悲傷,他好像也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歸處。茉莉從城東擔著熱湯麵來到城西,只為給小兵送上一碗麵。臨走時叮嚀:“別的我不管,你可要活著來吃我的面嘍”,小兵應允著,眼淚卻砸了下來。

被楊過扔下牆頭的小兵:我無關緊要,就應該被當成“炮灰”嗎?

郭靖去忽必烈大營救大小武,小兵敬仰郭大俠,為他憂心仲仲,那天他當值防哨,一直向大路遠眺,第一個發現受傷的郭靖與楊過,因為他送回急時,兩人醫治後脫離了危險。小兵感到無比驕傲榮光,他救回了郭大俠,也等於救了整個襄陽。

第二天城內起火,正是金輪國師在郭靖的住處放的火,小兵心急如焚,第一個拿起水桶向郭大俠家跑去,正想著衝進大火中救出郭大俠,突然身子一麻,被人扣了頂帽子背上了肩。明白是那姓楊的少年,小兵立即知道了自己的結局,是了,除了茉莉,沒人在意一個灰衣小兵的死活,郭大俠是襄陽的救世主,他的命能換回郭大俠,也是值當了。

被楊過扔下牆頭的小兵:我無關緊要,就應該被當成“炮灰”嗎?

背上傳來一陣劇痛,小兵還沒緩過來,就聽姓楊的少年說了句:“郭靖給你”!踢下牆頭的那刻,小兵不怨也不恨,姓楊的少年這麼做是對的。三個人拽小兵大力地一拉,恍惚間小兵聽到了茉莉的聲音:“別的我不管,你可要活著來吃我的面嘍”……

當灰衣小兵不再面目模糊,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呈現時,小兵之死就有了難以言喻的無力與悲壯。

他也是父母疼愛的兒子,也有心上人惦念安危、翹首以盼。楊叛截取了這個在《神鵰》中轉瞬即逝的小人物,替他平凡的一生髮聲,得以讓讀者注目,去看到一個“炮灰”的偉大與榮光。在某種意義上,他和郭靖這樣的大俠一樣,都是為國為民的正義之士,只因為他們平庸,所以連死亡都難以令人動容。

被楊過扔下牆頭的小兵:我無關緊要,就應該被當成“炮灰”嗎?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每一個死去的“灰衣小兵”,身後都有等著他們活著回去的“茉莉”,為他們煮上一碗人間煙火氣的“湯麵”。於普通人而言,竭盡全力,不過就是為著有份現世安穩的平淡生活。

在《三國演義》中,董卓說過一句“我為天下計,安惜小民哉?”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傾軋而過的,是數不盡的小人物,悲歡離合盡為塵土,留名於千古的,唯有那些“成大事者”。

金庸以虛構的武俠江湖巧妙地連綴了來自現實世界的矛盾與裂縫,給讀者一個思考的留白。就像小兵之死,和多少時代裹挾而過的“炮灰”重疊,作為歷史的基數,承受著每一場時代的陣痛,被選擇性地忽略和遺忘是他們的生存常態,然而,正是這種常態構築成了生命綿延不息的力量。

被楊過扔下牆頭的小兵:我無關緊要,就應該被當成“炮灰”嗎?

當我們不再注目於宏觀的取捨,從一個小人物的生存角度去看,小兵無足輕重就應該被犧牲嗎?

英國哲學家菲利帕·福特曾在1967年提出那個著名的“電車難題”:一個瘋子將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疾馳而來,眼見就要碾壓到他們。但你可以操控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瘋子那條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是救五個人還是犧牲一個人,你該怎麼做?

楊過的選擇可能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在虛構的小說裡,我們無需揹負道德壓力,理性地認為小兵的犧牲是理所當然,“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是再“正確”不過的取捨。郭靖的安危掛鉤到家國天下,牽扯到的是無數家庭的安定流離,小兵個人的生死,至多關乎他的父母,和那個楊叛因為同情而虛構出的“茉莉”,

在少數人掀起的歷史巨浪下,一個小兵,或者說無數個這樣的小兵付出了生命。

被楊過扔下牆頭的小兵:我無關緊要,就應該被當成“炮灰”嗎?

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寫道“巨人行進的步伐,難免會踩壞一些花花草草”,和董卓之言倒是如出一轍,然而,無有小民,焉有巨人?默認了小兵之死,就像在電車裡操控了拉桿,在推動的霎那,就認同了生命價值的殘忍。

可悲之處在於,我們都是灰衣小兵,但還是會認同,楊過這麼做是對的……

-End-

看古今世事,讀書中天地,歡迎關注

@沁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