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百試不爽的閃電戰,為何不能擊敗蘇聯?巴巴羅薩計劃有何缺陷?

簡介而在沒有佔據蘇聯交通樞紐——列寧格勒的情況下,正面如此寬大,縱深過長的戰線,對於德軍部隊是個巨大的壓力

閃電戰帝國覆滅蘇聯有多少個任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的閃電戰拉開了內燃機時代的戰爭序幕。透過裝甲力量和空中力量的緊密配合,部隊可以在轉瞬間突破敵軍大部分的防線,並在敵人逃脫前以鉗形攻勢將對方合圍。在戰爭中,德軍透過這個辦法橫掃了西歐,征服了東歐的希臘和南斯拉夫。但是當閃電戰被應用於蘇聯時,這一套就不是那麼靈了。半年鏖戰下來之後,德軍並沒有能完成巴巴羅薩計劃的目標,反而將戰爭變成了漫長的消耗戰。那麼閃電戰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在蘇聯就不靈了?

一、戰線過於寬大

首先需要確認的是,攻打蘇聯不同於進攻西歐,在法國戰役裡,德軍只需要在一個較為狹窄的範圍作戰。這也是因為歐洲的特點,各國國土狹小,縱深十分有限。

德軍強大的裝甲部隊只需要在敵方的防線上撬開一個口子,部隊長驅直入,然後轉向合圍敵軍即可取得勝利。在法國戰役裡,德軍裝甲部隊就是透過這個戰術,在36天裡就擊敗了曾經被吹噓為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幾百萬法軍舉起雙手,乖乖走進了戰俘營。

百試不爽的閃電戰,為何不能擊敗蘇聯?巴巴羅薩計劃有何缺陷?

但是在蘇聯作戰就完全不一樣了,巴巴羅薩計劃看上去氣勢恢宏,三個集團軍群齊頭並進,橫掃蘇聯如割草。

然而現實問題是,雖然巴巴羅薩計劃野心勃勃,可三百多萬德軍官兵從戰鬥一開始就分散在了1200多公里的邊境線上。

儘管透過戰前有效的部署,德軍快速突破的蘇聯的邊境線,幾乎全殲了蘇聯三個方面軍的部隊。

可是隨著戰線的推進,德軍部隊也從1200多公里的正面戰線,分散到了3200多公里的戰線上。

這個時候德軍的正面戰線就像是一個無底洞,無論德軍如何投入部隊,部隊都會分散到寬大的正面上。

此時對於德軍的問題是十分嚴重的,那就是這麼寬大的正面上,即便再加上兩200多萬僕從國軍隊,也是遠遠不夠的。儘管說在早期進攻的時候,德軍可以憑藉裝甲部隊的犀利,快速展開進攻,將蘇軍部隊一個一個殲滅掉。

可是德軍自身也會因為這些戰鬥,而出現劇烈的戰鬥磨損。這就意味著德軍部隊隨著時間的流逝,部隊的機動性和坦克出勤率都在飛速下降。

百試不爽的閃電戰,為何不能擊敗蘇聯?巴巴羅薩計劃有何缺陷?

另一方面,相對於寬大戰線,後勤線也變得越來越長。

從蘇德邊境到莫斯科戰役的核心莫斯科,直線距離也有近千公里。但請注意,這僅僅是直線距離,而鐵路線和公路線可都不是直線的,所以說實際距離往往要有2000多公里。如果在計算要把物資分散到各部隊的運輸距離,那麼這個距離就要突破3000公里,甚至是到達4000公里。

可以想象,德軍後勤線的壓力也是十分巨大。而在沒有佔據蘇聯交通樞紐——列寧格勒的情況下,正面如此寬大,縱深過長的戰線,對於德軍部隊是個巨大的壓力。

二、部隊的飛速磨損

如此漫長的戰線,也同時給德軍帶來了另一個麻煩,那就是他們自己部隊的入不敷出。有賴於德國東線外軍處的“努力”,所以德軍對蘇聯軍隊的情況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在東線外軍處負責人金策爾的報告裡,蘇聯軍隊完全就是一個空架子,部隊數量也是變來變去。所以

在戰前,德軍不僅不能知道蘇軍的真正實力,甚至於都不知道蘇軍的部隊編制是怎麼樣的。而東線外軍處提供給德軍的地圖,也都是一些過了期的旅遊地圖和一戰地圖。

德軍統帥部傻乎乎的就拿著這些情報進了蘇聯,很快他們就發現了問題,蘇軍的部隊數量與實力,都和他們所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百試不爽的閃電戰,為何不能擊敗蘇聯?巴巴羅薩計劃有何缺陷?

僅僅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德軍就殲滅了蘇軍四十萬多萬人。幾乎是開戰十天內就解決了蘇聯最強大的一個方面軍——西方方面軍的核心力量,某個意義上這是一次空前的勝利。

但是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也損失了七萬人,這個數字看著不是很多,但實際上卻非常恐怖。因為這個數字是要分散到多個師裡的,就算一個師陣亡五千人,那也是有14個師損失慘重,相當於被打光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員。

而且需要考慮的是,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一貫喜歡給己方的戰損數字縮水,所以實際傷亡數字可能還要高一些。

而戰役結束後,德國國內給中央集團軍群的補充兵員,卻僅僅兩萬餘人。

而南方集團軍群面臨的麻煩就更大了,開戰沒幾天就遇到了蘇軍六個機械化軍,不少於2600輛坦克的進攻,雙方在杜布諾地區展開了激戰。

雖然說德軍消滅俘獲蘇軍坦克不下於2000輛。但是南方集團軍群自己的損失也並不輕微,起碼損失了500輛坦克。而這次損失也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他們在七月份嘗試奪取基輔時遭遇失敗,而且長期被蘇軍阻擋與第聶伯河突出部。不僅自己沒能推進成功,還需要已經攻陷斯摩稜斯克的中央集團軍群南下援助。

南方集團軍群的補充數字不詳,但既然他們未能突破基輔的防禦地帶,那隻能說明他們的補充並不到位。

百試不爽的閃電戰,為何不能擊敗蘇聯?巴巴羅薩計劃有何缺陷?

事實上,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德軍的損失其實並不小。而且對於兵員和裝備的補充也不充足。

事實上在1941年下半年,德國並沒有足夠的預備兵員,而國內也沒有進行一次總動員。這就造成了德軍在戰役過程中,很難難得到充足的補充兵員和裝備更換。要知道每個師的戰鬥兵員都是有限的,而坦克等技術裝備更是會因為磨損而出現故障。如果沒有足夠的預備兵員和庫存軍械,那麼顯然這種損失在短時間就無法彌補。

其最終結果,就是導致這些受損的部隊戰鬥力嚴重下滑,攻擊勢頭大幅度下降。對於巴巴羅薩計劃而言,這種損失幾乎是不可逆轉的災難,因為這一切在制定之初就沒有考慮過。

三、混亂的戰略

事實上巴巴羅薩計劃本身也是漏洞百出,一方面來說德軍對於自身戰略十分混亂。

從戰爭開始,德軍就沒有定出一個主次來。儘管他們的目標是奪取蘇聯的資源和工業區,並最終擊敗蘇聯,將蘇聯打過烏拉爾山。但是三個集團軍群的任務卻賦予的十分模糊,根本沒有明確的規劃他們各自的戰略目標。

僅僅是做出了一個大致的規劃——北方集團軍群直奔列寧格勒,中部集團軍群攻陷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群奪取高加索。

百試不爽的閃電戰,為何不能擊敗蘇聯?巴巴羅薩計劃有何缺陷?

但這個策略本身只是個泛泛而談,三個集團軍群的戰略目標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不說,更沒有一個主次順序。

每一步該如何實施?先後順序如何?這些都沒有一個細緻的考慮,更別談進行規劃了

。部隊在進攻過程裡也沒有考慮好後勤補給就算了,連戰略上都十分模糊。比如說基輔戰役中,面對南方集團軍群在第聶伯河突出部,攻而不克的局面。

德國統帥部雖然調來了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力量,但是本身這是一次緊急的調動,在戰前僅僅規劃了,南方集團軍群要確保中央集團軍群側翼這一任務。兩個集團軍群並沒有直接的協同,這就造成了在基輔戰役裡的尷尬局面。

而在列寧格勒方面也是這樣,面對北方集團軍群久攻不下的態勢,希特勒再一次從中央集團軍群抽調了部隊,試圖援助北方集團軍群,拿下蘇聯的發源地列寧格勒。

但是面對列寧格勒的頑強防守,北方集團軍群顯得一籌莫展。儘管列寧格勒有這許多戰略上的價值,但是希特勒卻沒有想過將列寧格勒立刻奪取,並妥善加以利用。

在列寧格勒地區的攻勢陷入停頓後,他又命令抽走南方集團軍群的部隊,加強中央集團軍群對莫斯科方向的突擊。此舉無疑是救了列寧格勒,因為當時列寧格勒已經很難繼續抵抗北方集團軍群的進攻了

百試不爽的閃電戰,為何不能擊敗蘇聯?巴巴羅薩計劃有何缺陷?

事實上這一系列操作都指出了一個問題,巴巴羅薩計劃本身是一個不分主次,部隊齊頭並進的草率方案。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德軍若有強大而充足的預備隊也可以完成它的計劃。但很不幸,德軍是沒有這樣的預備隊的。那麼這樣不分主次的進攻,本質上就成了一種空耗軍力的行為。不僅不能起到對蘇聯的打擊,反而無休止的讓己方部隊來回奔波,導致部隊官兵疲憊不堪,坦克裝甲車等技術兵器也磨損劇烈。

最終就將巴巴羅薩計劃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計劃。

結語

不同於對波蘭、法國和希臘的進攻,對蘇聯的進攻是在一個缺乏明確的戰略指導,連戰術安排都有問題的計劃——巴巴羅薩計劃的指導下進行的。這導致了德國陸軍不僅要在一個過於寬闊的戰場上進行作戰,同時還缺乏足夠的預備隊和技術兵器的補充。這一切都造成了巴巴羅薩計劃,在執行過程中問題百出。事實上倘若在戰爭之初,德軍能對巴巴羅薩計劃做出一個較為合理的安排,那麼都不至於發展成這樣。只可惜,德軍統帥部並沒有這樣去做,一切只能走向失敗。

參考文獻:《回憶與思考》

《東進·蘇德戰爭》

《二戰解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