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一個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標籤”

簡介03如果我們能夠敏銳地觀察到孩子某些問題的動因和目的,去透過現象看本質,去尋找孩子行為背後所體現出來的情緒、心理波動、行為目的,並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是不是效果會不同呢

七燁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01

有的家長向別人抱怨說自己家的孩子不長記性,有些事情由於危險或者其他原因,多次對孩子強調說“以後不要做了!”但是孩子總是會在不久之後舊事重演,無論是對他怎麼強調,無論是對孩子大吼,還是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即使當時對孩子又效果,但是過幾天之後孩子就會將家長的囑託忘在腦後。於是家長就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什麼不愛學習、調皮搗蛋等等。

一個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標籤”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這樣思考過?

孩子的內心就如同是一張純淨的白紙,任何一個行為的後面是什麼在驅動他呢?家長通常情況下只是在抱怨孩子為什麼不聽話,但是家長認真反思過孩子不聽話的每一件事情的原因和孩子所表達出來的需求嗎?

如果給孩子貼上“壞標籤”,那麼時間長了孩子內心就會覺得自己就是別人說的那樣,也就越來越會像“壞標籤”靠攏。

02

有一個媽媽曾經向我抱怨,說他的孩子整天只知道看手機,不喜歡學習,怎麼管教都不管用,想盡辦法去教育孩子,結果卻收效甚微,這讓媽媽感到十分氣餒,也十分擔憂孩子的未來。

孩子回到家後,第一時間不是寫作業,而是找媽媽要手機,開始看手機上的動漫或者玩手機上的小遊戲。媽媽如果不給孩子手機的話孩子就會各種哭鬧,媽媽心中實在過意不去,就將手機交給孩子,跟孩子約定只能玩半個小時,但是孩子往往一玩就是很久,有時候都顧不上吃飯。

一個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標籤”

媽媽為此十分苦惱,“平時我在家裡也不玩手機,但是孩子卻不一樣,不知道孩子從哪兒養成的這種陋習。”

其實綜合大多數家長所遇到的情況,總結孩子喜歡看手機、打遊戲等的原因,歸根到底在於孩子在家庭中沒有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乏愛與關懷;家長喜歡動不動就批評教育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榮譽感,只好在虛擬的遊戲世界中尋找安慰;孩子在家裡感覺到束縛,認為家長不尊重自己,家長的條條框框讓孩子感到不自由。

一個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標籤”

如果孩子整天只知道看手機,不喜歡學習,我們想要孩子進行改變,但是卻難以奏效,是不是因為我們的方式出現了問題呢?

03

如果我們能夠敏銳地觀察到孩子某些問題的動因和目的,去透過現象看本質,去尋找孩子行為背後所體現出來的情緒、心理波動、行為目的,並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是不是效果會不同呢?

我在觀察孩子很久後發現:其實孩子真的只是一個孩子,他能有什麼壞心思呢?比如一個孩子經常會說謊,家長認為孩子不誠實,其他人也給這個孩子打上了“壞孩子”的標籤,但是實際上呢,孩子說謊只不過是因為家長經常會因為一點點小毛病就會十分嚴厲地批評孩子,孩子為了躲避家長的問責而不得不撒謊。

一個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標籤”

比如說有的孩子喜歡對著家長撒嬌,讓家長感覺孩子十分粘人,我家孩子怎麼就不像其他孩子那樣自立呢?但是實際上,孩子撒嬌只是因為有一些需求正常地向家長表達,家長卻不在意,只有透過撒嬌,家長才會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一次又一次,孩子就養成了愛撒嬌的毛病。

如果家長帶上有色眼鏡去看孩子,去評價孩子,這對孩子來說也太不公平了。因為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沒有什麼壞心思,如果孩子內心中有著某種需要、需求,但是又得不到滿足,於是孩子就會感到情緒低落,迫使孩子做出“讓家長吃驚的事”來達到目的,或者讓孩子做出其他的讓家長難以理解的行為。其實孩子的某些壞行為的養成,和家長本身的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

04

我們從孩子的各種各樣行為當中去分析孩子的目的,其實大致來說有下面幾種:

一、尋找存在感(爸爸媽媽,我也是家裡的一分子好嗎?)

二、叛逆心理(為什麼一直管我呢?為什麼我就不能做?我就要做。)

三、報復心理(你對我不好,我記住了,我一定也要這樣對你,讓你也體會一下。)

四、跟風心理(小夥伴都這樣做,據說效果非常不錯!)

五、玩樂心理(這樣真的很好玩啊!爸爸媽媽也不陪我玩)

如果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能夠從上面幾個方面方面去分析孩子的內心,就能夠很好地教育孩子。

一個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標籤”

比如孩子跟大人一起走在路上,大人一路上在談天論地,孩子也插不上嘴,這個時候,孩子突然彎下腰,撿起來一隻螞蟻:“爸爸!你看好大的一隻螞蟻啊!”

爸爸也許會說:“你個孩子,地上多髒啊,螞蟻多髒啊,趕緊扔下,趕緊擦擦手,真不省心!”

其實孩子也只是想在這個群體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罷了。

大人可以很親切地跟孩子說:“這個螞蟻個頭確實不小,一定是螞蟻群裡的大將軍,孩子你真棒,我都沒有發現它!”

一個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標籤”

讓孩子感受到迴應和尊重,孩子就一定會很開心!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問題都不相同,但是家長都需要把握一個基本方法,就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輕易下結論,先從孩子的角度去尋找原因,找出孩子的動因和目的,然後再決定怎麼去解決。

一個孩子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標籤”

每一個孩子都沒有什麼壞心思,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壞標籤”,做一個理解孩子、愛護孩子的父母,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也就會越來越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