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西漢政府軍中的外族兵,在漢王朝對外征戰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簡介漢武帝時期,西漢所僱傭的外族兵非常的活躍,漢廷利用這些外族兵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具備著“漢室忠臣”“忠於漢天子”的特點(尤其是隸屬中央的三支校尉軍),對鞏固統治、維護當地治安、大漢獨尊的國際秩序和征伐四夷起著重要的作用

越騎校尉還需要帶兵嗎

前言

聘用外族兵幾乎是所有強盛王朝與國家共有的特徵,試看漢唐明清,試看近代英國,皆是如此。將外族兵運用自如且範圍最廣的中國王朝,還是要數大唐,無論是萬邦來朝的時候,還是日漸衰微的時期,外族兵在唐王朝中所發揮的作用,所做出的貢獻,全是不可磨滅和忽視的。西漢是中國歷史第一個大一統的盛世王朝,周邊胡人蠻夷絕大多數心慕漢化,願臣服大漢,蓋因西漢王朝的禮儀文化充滿著強大的吸引力。以義務兵制為主的外族兵們,面對僱傭兵制有足夠食物吃、不菲金錢拿的大漢軍隊非常羨慕。

西漢政府軍中的外族兵,在漢王朝對外征戰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下面我們將以西漢武帝時代的視角,講講西漢政府軍中的外族兵,在對外征戰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西漢在武帝劉徹時代,國力極為強盛,當時的漢廷三徵惡名可止三歲幼兒哭泣的匈奴,無不取得巨大勝利,完成開疆拓土的目標。而漢武朝廷在對外一系列的征戰中,所使用了一些非漢族的少數民族組成的軍隊,他們在漢天子劉徹發動的一系列戰爭中扮演著頗為重要的角色。所謂外族兵,即少數民族出身在漢朝軍隊中服役的人員。

其實,運用外族兵打仗的歷史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但真正制度化還是西漢武帝時代。

漢武帝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合四萬餘人來降。

這些降漢的匈奴人被整編成軍隊,可以視作漢武帝大規模使用外族兵征戰的開端。沒錯,正是與西漢有著世仇且無比強橫的匈奴,佔據著西漢外族兵很大一比例。這時候,已程西漢官軍政府軍的外族兵,也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大軍事系統。

西漢政府軍中的外族兵,在漢王朝對外征戰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中央系統中的外族兵

漢武帝時期,中央軍隊中的外族兵,大致是胡騎校尉、越騎校尉、長水校尉三大建制。元鼎六年,漢武帝劉徹建立八校尉,這八支軍隊是由中央直接指揮的精銳部隊,由八個校尉統率,可以說是

大漢禁衛軍

。胡騎、越騎和長水三支軍隊,當然是由胡越降人充當。

胡騎校尉

,秩比二千石,所屬官員有丞及司馬,軍中士卒有七百餘人左右。

“胡騎校尉,掌池陽胡騎,不常置。”

史料推斷,可以得出胡騎校尉是戒備左馮翊的池陽官。胡騎校尉是皇帝親兵,有負責保衛皇帝安全的職責,後有征伐事宜,也會參與其中。胡騎校尉軍計程車卒來源多是歸降的匈奴人和義渠人,例如,官至丞相的公孫賀和官至杅將軍的公孫敖,皆是匈奴人。其中公孫敖是侍郎身份服侍漢景帝和漢武帝出仕,因救衛青得到重用開始顯貴,後多次率兵進攻匈奴,跟著衛青勝多敗少,因戰功受封食邑一千五百戶的合騎侯。胡騎勇武善射,是以步兵稱雄的大漢軍隊所不能比的,兩相結合卻彌補了漢軍機動性不足的缺陷。

越騎校尉

,秩比二千石,所屬有丞及司馬,掌越騎,軍中士卒有七百餘人左右,從名稱就可以看出這支軍隊士卒的民族成分,

“越人內附以為騎也”

。大部分人潛意識裡,認為越人不擅長騎射,可在一些史書中卻記載有越人擅長騎射的記載:

孫權徵黃祖,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梟其首。

漢武帝平定百越,為眾多越人內附提供了根本條件,這才找來降附越人組成騎兵部隊。漢宣帝時期,西羌叛亂,漢武帝時期建立的越騎校尉曾領兵參與了鎮壓行動。具體戰例:

充國子右曹中郎將印,將期門佽飛,羽林孤兒,胡越騎為支兵,至今居。虜並出絕轉道,印以聞。

可見越騎對鎮壓一些民族叛亂和維護大一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漢政府軍中的外族兵,在漢王朝對外征戰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長水校尉

,秩比二千石,所屬有丞及司馬,掌越騎,軍中士卒有七百餘人左右,掌長水宣曲胡騎。師古曰

:“長水,胡名也。宣曲,觀名,胡騎之屯於宣曲者。”

這段話直接表露長水校尉是負責京師外宣曲宮警備的。巫蠱之亂,太子劉據被逼政變,太子劉據遣如侯

“持節髮長水及宣曲胡騎”

,可惜有侍郎告知胡人:

“節有詐,勿聽也。”

若是成功,鹿死誰手還不一定。也可以從這裡看出,長水校尉對漢天子還是比較忠心的,連太子命令也不聽。

長水騎兵、胡騎騎兵和越騎騎兵,都是從少數民族當中招募而來,大都是弓馬嫻熟、武藝高強之輩,沒點真本事加入不了,並且對漢天子是很忠心的。八校尉的領兵數是大致相近的,有人懷疑人數這麼少有什麼用?漢人尚武,八校尉是漢軍精銳中的精銳,漢廷可以他們為主幹,迅速擴軍,將其變成一支服從指揮、人數十餘萬的大軍。所以,誰說他們這點人沒用?

西漢政府軍中的外族兵,在漢王朝對外征戰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地方系統中的外族兵

地方系統中的外族兵主要是屬國兵、西域兵、東北地區少數民族兵以及西南夷兵和兩粵兵,應該算是

“就地取材”

成立的軍隊,專門用來配合漢軍行動的。

屬國兵

,指歸附或附屬於漢朝,並由屬國都尉統轄的邊境少數民族兵。屬國是西漢王朝處理歸附的少數民族的安置形式,或者說統治方式,

“凡言屬國者,存其號而隸漢朝,故曰屬國”

。元狩二年,數萬餘匈奴人降漢,漢武帝

“置五屬國以處之,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

。這些歸附的匈奴人保留著原有的官職,繼續由他們具體管理本族食物,而名義上保衛他們的軍隊是屬國都尉率領,隸屬西漢中央,屬國都尉有著協調漢族與少數民族關係的責任。這五屬國分別是

北地屬國、天水屬國、上郡屬國、西河屬國以及五原屬國

除開最早一批的昆邪王降眾,後來的匈奴降人和俘虜也大多安置在這裡,最後演變成匈奴、羌、月氏、氐、夷、鮮卑等多民族的居住地。驍勇善戰不說,其裝備亦是不俗,可稱精良

:“天子悼去病之卒,發屬國玄甲,軍陣自長安至茂陵。”

玄甲即鐵質鎧甲,標誌著裝備精良。屬國兵是漢武時期鞏固邊防、征伐四方的重要力量,漢對匈奴戰爭也的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以屬國騎擊匈奴,捕單于兄功候;遣從票侯趙破奴將屬國騎及郡兵數萬擊姑師;屬國騎六千,結果斬大宛王首,得善馬三千。

西漢政府軍中的外族兵,在漢王朝對外征戰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西域兵

,西域地理範圍是

“匈奴之西,烏孫之南。東則接漢,啟以玉門關,陽關,西則限以蔥嶺”

,內有小國三十六至五十餘。什麼莎車、大月氏、安息、疏勒、大宛、康居等國都是,原先沒對匈奴進行戰爭、張謇未通西域前,這些國家全被匈奴奴役。之後發生驃騎將軍擊破匈奴右地等事,西域震驚,多遣來使者朝貢,並主動提出為漢朝提供軍事服務,有樓蘭兵、烏孫兵、小月氏兵等。

“開陵侯擊車師時,危須,尉犁,樓蘭六國子弟在京師者皆先歸,發畜食迎漢軍,又自發兵,凡數萬人,王各自將,共圍車師,降其王。”

西域各國不僅主動擔當起後勤部隊和大軍先鋒,還會為漢軍提供食物。西漢與匈奴作戰時,西域兵為漢軍的征伐匈奴提供了頗大的助力,增強了漢軍的實力。

東北地區少數民族兵

,西漢時期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可多了,夫餘、歲貊、高句麗、烏桓、鮮卑等,各有各的生活地。漢廷在烏桓設定都尉,徵集來不少朝鮮人和烏桓人入軍,幫助大漢安定東北地區,所以在東北都尉軍隊中必有當地少數民族的人。

西漢政府軍中的外族兵,在漢王朝對外征戰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西南夷兵和兩粵兵

,西南夷有夜郎、滇、邛都、昆明、徙、莋、冉駹、白馬等部落,尤以部落為主,建元六年大將王恢為擊東粵,上書漢武用外交攻勢取得幫助曰:

“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萬,浮船羊柯,出不意,此制粵一奇也。”

事實上,之後的確征伐了夜郎大量士卒協同漢軍作戰,為此設下都尉治所,內喲不少夜郎人。西南其他地域設定有都尉治所,自然也是有西南夷少數民族士兵幫助漢軍防備地方或出兵作戰。

建元三年,東甌王廣武侯王率其眾四萬來降,處廬江郡。元鼎六年,粵將畢取以軍降,為膫侯。

西漢兩粵一帶有東甌、閩粵、南粵等少數民族,漢武帝大興兵戈平定南越後,儋耳、珠崖、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都尉治所也是不少。因此有不少人成為西漢政府軍,維護著當地的漢朝統治。

結語

西漢政府軍中的外族兵,大致可分為兩類人群:一是能征善戰,助漢軍遠征獲勝;二是本領不大的土著,維護和鞏固西漢王朝在當地的統治。漢武帝時期,西漢所僱傭的外族兵非常的活躍,漢廷利用這些外族兵達到

以夷制夷

的目的,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具備著

“漢室忠臣”“忠於漢天子”

的特點(尤其是隸屬中央的三支校尉軍),對鞏固統治、維護當地治安、大漢獨尊的國際秩序和征伐四夷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幫助漢軍訓練騎兵。

西漢政府軍中的外族兵,在漢王朝對外征戰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又因為這群外族多從小生活在漢朝邊疆、鮮有漢人瞭解到地區,可以幫助漢朝官吏更快更好治理這塊地區,經過漢文化的重重薰陶將這塊疆土徹底轉為漢人自古以來的土地。不過外族兵不是沒有缺點,他們在西漢政府軍的構成十分的脆弱不穩定,時常反覆,甚至有時會襲擊漢軍和漢人。可即便如此,依舊是利大於弊,僱傭外族兵制度也被後世皇帝和王朝沿用,以其作為守衛疆土和開疆拓土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漢書》《秦漢書》《中國的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