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被忽視的半自動,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Gew 43半自動步槍

簡介德軍士兵使用G 43射擊1944年4月,Gew 43的制式名稱被改為Karabiner 43,簡稱Kar 43或K 43

半自動步槍射程多少公里

Gewehr 43半自動步槍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列裝的少數幾種新式步兵武器之一,簡稱Gew 43或G 43。該槍生產數量較少,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有限。但由於外形流暢美觀頗具現代感,在戰後軍迷cosplay活動以及戰爭遊戲和模型製作中倒是頻繁出鏡,為該槍平添了不少知名度。

被忽視的半自動,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Gew 43半自動步槍

Gew 43半自動步槍

德國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曾裝備和使用過半自動步槍。當時德軍從瑞士SIG公司買下一批蒙德拉貢M1908式半自動步槍,改變口徑並改裝30發彈鼓後命名為M1915式飛行員自裝填卡賓槍,供機組人員使用。

被忽視的半自動,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Gew 43半自動步槍

M1915式飛行員自裝填卡賓槍

然而從一戰結束後直到二戰爆發,德國的半自動步槍研製就基本毫無進展,與其發達的軍工技術水平實不相符。當時德國步兵班的戰術體系是以通用機槍作為火力支柱,配備毛瑟Kar 98k的步槍手提供支援,軍士持有的衝鋒槍則提供近距離密集火力。德國軍方對這種火力配置頗為迷信,並不認為有改變的必要。而德國工業界則寧願更進一步研製全自動步槍(並且確實頗有心得),對效能提高有限的半自動步槍不感興趣。

二戰爆發時,美國和蘇聯軍隊已經開始列裝新式半自動步槍。受此情報刺激,德軍於1940年提出半自動步槍研製需求,但也沒有對這種武器的使用和效能做一個清晰定位,大致就是人家有所以我也該有的意思。

當時毛瑟公司和瓦爾特公司各自推出了自己的產品,分別被命名為Gew 41(M)和Gew 41(W)。由於德國陸軍不允許在槍管上鑽孔,兩者都採用槍口集氣自動方式(導氣式的一種),外形也很相似。毛瑟的產品只造了6000多支,並且有1700支因為機械故障返廠修理。而瓦爾特的產品要好一些,最終生產了約12萬支,後來一般所指的Gew 41就是說他家的。

被忽視的半自動,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Gew 43半自動步槍

G 41半自動步槍

Gew 41是一種複雜而笨重的武器,加工要求很高,在前線很容易因汙損造成卡殼等故障。該槍安裝了10發固定式彈匣,裝彈時需從上方裝彈口壓入兩個5發毛瑟步槍橋夾,頗為不便。無論是德軍還是盟軍方面對其評價都較低,然而被分配到這種武器的基層德軍士兵卻普遍對其頗為珍視。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在戰場上見識了蘇軍裝備的託卡列夫SVT-40半自動步槍。這支槍無論是重量、可靠性還是精度都優於Gew 41,德軍繳獲後往往留作自用。瓦爾特公司在保留Gew 41槍機元件的基礎上,採用SVT-40的活塞短行程導氣系統,推出的新型半自動步槍就是Gew 43。

被忽視的半自動,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Gew 43半自動步槍

效能優秀的SVT-40啟發了G 43的設計

由於去除了笨重的槍口集氣系統,Gew 43比Gew 41輕一些,也更加勻稱順手,解決了Gew 41重心過於靠前的毛病。該槍的供彈具改為10發可拆卸彈匣,能夠快速裝彈。如果不裝彈匣,則可以從開啟的槍機處插入一個5發毛瑟步槍橋夾,提供緊急情況的供彈能力。該槍在設計時考慮到了大規模生產的需要,大量使用鑄造件和衝壓件,只在接觸面上做機加工,所以內部看上去頗為粗糙。Gew 43在設計時考慮過安裝槍口制退器、槍榴彈發射器等附件,但在量產型號上這些附件包括刺刀座統統取消。

到現在事情轉了一圈又回到老問題上來了,半自動步槍在德軍中的定位是什麼?當時除了Gew 43外,還有以Mp 43名義研製的新型突擊步槍。突擊步槍使用的是減裝藥的短彈,能提供中近距離熾烈火力,效能全面超越衝鋒槍,因此受到軍方青睞。Gew 43使用的是全威力槍彈,而遠射精度又比不上原有的毛瑟98k,那麼為什麼要生產這種步槍呢?如果回答不了這個問題Gew 43就不會被批准量產。結果真還被瓦爾特公司找到一個契機。

當時德軍高層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步槍遠射程派的信徒,尤以元首為甚。按元首的觀點,每一名步兵都應能夠掌控1200米範圍內的戰鬥。但與之相對應的是德軍在狙擊步槍研製上的遲鈍和低效。德軍入侵波蘭後,前線部隊強烈要求配發帶光學瞄準鏡的狙擊步槍,陸軍兵器局的迴應是於1941年7月將1。5倍放大的Zf 41瞄準鏡和Kar 98k步槍組合定為制式武器。這個放大倍率在前線真是如笑話一般,所以相當長時期裡德軍的狙擊步槍都是使用各種倍率不同的民用瞄準鏡雜配。最後陸軍兵器局在42年開發了4倍放大的 Zielfernrohr 43 (Zf 4) 型瞄準鏡,並確定為以後各類狙擊武器的制式瞄準鏡。

被忽視的半自動,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Gew 43半自動步槍

Zf 4型瞄準鏡

瓦爾特公司很敏感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們最終將Gew 43定位為狙擊步槍,每一支Gew 43的機匣右側都預留了Zf 4型瞄準鏡支架的安裝軌道。也就是說與二戰中的其他狙擊步槍不同,並非是精選的Gew 43加裝了瞄準鏡成為狙擊步槍,而是沒有配備瞄準鏡的Gew 43被降格為普通半自動步槍使用。就這樣Gew 43得以在夾縫中生產下去,不過這也造成其最終產量不是很高。

被忽視的半自動,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Gew 43半自動步槍

安裝Zf 4瞄準鏡的G 43

每支槍配備一個瞄準鏡在當時肯定是無法實現的。德國國防軍曾計劃在陸軍每個連配備19支Gew 43,其中10支是帶瞄準鏡的狙擊型。但最終在能夠裝備Gew 43的部隊中大致也只能達到1個班1支的平均水平,而裝備瞄準鏡的大概在1/10到1/8之間。

Gew 43在重量和可靠性上都比Gew 41有了較大的提高,據不一定可靠的訊息稱,德國山地步兵在登山時甚至能拿這支槍當梯子用,可見其堅固。但由於戰爭時期材質和工藝下降(這支槍的相當部分零件出自集中營),該槍在惡劣環境下仍然容易出問題。

被忽視的半自動,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Gew 43半自動步槍

德軍士兵使用G 43射擊

1944年4月,Gew 43的制式名稱被改為Karabiner 43,簡稱Kar 43或K 43。此前生產的槍機左側刻有G。43字樣,此後則改為K。13。這個名稱的改變在戰後引發了多種猜測,一種說法認為Kar 43比Gew 43縮短了約50毫米;另一種說法認為Gew 43在槍口預製了安裝槍榴彈發射器的螺紋,而Kar 43取消了這個裝置;第三種說法則認為Kar 43是狙擊步槍的專門稱呼。據一些國外研究者考證,以上說法可能都不是事實。比如原本認為區別兩個型號的特徵往往能在不同標記的槍上找到,而長度和附件的差異往往是生產廠不同或者後期工藝簡化造成的。一個可能的解釋是Gew 43比Kar 98k(Kar和k都代表卡賓槍)還短兩釐米,因此用代表長槍的Gewehr就顯得不合適,實際上改名前後的槍並沒有區別。

戰爭末期,還出現了能使用7。92毫米短彈並能安裝Stg 44突擊步槍彈匣的型號,但似乎僅限於樣槍,沒有投入量產。

被忽視的半自動,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Gew 43半自動步槍

使用Stg 44彈匣的改進型樣槍

Gew 43的實際效能和實戰效果如何歷來說法不一,比較容易看到的是狙擊手對它的描述。

在使用機械瞄具的情況下,Gew 43的有效射程為400米,加裝Zf 4型光學瞄準鏡後提升到600米。作為一支半自動槍械,它的遠射精度明顯不如Kar 98k,因此有的德軍狙擊手宣稱絕不會考慮Gew 43。但也有一些狙擊手錶示大多數狙擊都發生在200米內,甚至有的狙擊手宣稱從不在超過400米的距離上射擊,在這種情況下Gew 43遠射精度不足並不是問題。

在中近距離的戰鬥中,Gew 43則具備較大的優勢。半自動功能加上較大的供彈容量,可以使射手在不中斷瞄準的情況下高速射擊。Gew 43的瞄準鏡架呈 ] 型,不影響機械瞄具的使用,能快速在遠近目標之間切換,特別適合於激烈戰鬥。有經驗的德軍狙擊手往往會收集重尖彈甚至航空機槍用的爆破彈,這些特種彈藥在擊中人體後會造成恐怖的殺傷效果,配合Gew 43的高速準確射擊對遏制步兵衝擊效果極好。因此相當一部分狙擊手是Gew 43的支持者。

被忽視的半自動,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Gew 43半自動步槍

G 43射手檢視蘇軍戰俘受傷部位

這張照片一般標註為德軍在救助受傷的蘇軍戰俘,但我懷疑真實情況可能殘酷得多。使用Gew 43的狙擊手在防禦戰中常用瞄準點是目標臀部上方,這樣子彈往往命中腹部,特種彈藥會在目標腹部造成必死然而又不會立刻死亡的巨大傷害,意圖透過受害者瀕死的慘狀對其他人造成精神上的打擊。我個人認為照片上只是德軍射手在檢查新兵的射擊效果。

德國軍方直到44年才明確允許狙擊手在戰鬥中使用爆破彈,但僅限於東線。

很少有普通士兵使用Gew 43的評價和回憶,更多的例證來自盟軍方面。如美軍就觀察到德軍半自動步槍手在投降前往往砸毀槍支,並將彈匣和零件胡亂扔向遠處。很明顯這些士兵認為自己使用的是一種精良武器,並且不願意給敵人利用它的機會。對戰利品的統計也證明了這一點,斷頭的半自動步槍很常見,很可能一些軍官也曾以非正式命令要求士兵在有被俘危險時破壞半自動步槍。

並非只有Gew 43如此待遇,老式的Gew 41同樣被照此辦理。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德軍高層和基層官兵對步槍的認知出現了巨大差異。在基層官兵眼裡Kar 98k超過肉眼瞄準限度的精確毫無價值,這就只是一把19世紀末技術水平的老式栓動步槍。為了高射速他們寧可忍受頻發的故障,只要是自動武器就代表著精良和高階。

被忽視的半自動,高不成低不就的德國Gew 43半自動步槍

戰鬥中的Stg 44和G 43射手

當時美軍中已全面普及半自動的M1加蘭德步槍和M1卡賓槍,這兩種槍都以效能可靠聞名。盟軍方面對德國士兵這種“小人之心”的猜忌非常反感,因此他們在評價Gew 43時也不吝刻薄之詞。主要觀點包括:粗糙、廉價、工藝拙劣且極易卡殼失效,實際上這些指責也全是事實。

1946年,美軍在阿伯丁靶場對Gew 43進行了測試,最後形成的官方報告書結論如下:

分解清掃很容易;

射擊精度足夠;

整體效能和耐久性不足,發生過度的機構動作問題和損壞。由於射擊負荷過大,拋殼不暢問題頻發;

在標準的沙塵條件下的試驗表明很容易手動操作,但自動裝填射擊的可靠性低;

在泥濘和雨淋環境的標準試驗中表現良好;

在設計上沒有特別值得評價的特徵。

據一些試射過Gew 43的現代收藏者表示,這種槍最容易出問題的部分是抽殼鉤和復進簧。由於德國二戰期間原料供應緊張使用了劣質合金,很容易導致機件斷裂。而槍機內的活動部件也會很快磨損和變形,甚至多次拆卸槍管都會導致連線部位磨損。如果換用戰前或現代材料製作的零件,該槍效能還是非常優秀的,至少不會弱於M1加蘭德步槍。

Gew 43總產量約40萬支(某些資料來源稱有46萬支),其中5萬餘支加裝了瞄準鏡。而同期蘇聯託卡列夫SVT-40生產了約160萬支,美國的M1加蘭德至少生產了400萬支。二戰結束後剩餘的Gew 43因為材質拙劣而被迅速淘汰,只有捷克斯洛伐克軍隊曾短暫裝備過幾年。另外東德邊防部隊和警察也曾裝備Gew 43,但不清楚是舊有的還是戰後重新生產的。

這就是Gew 43的故事,一支定位不清、譭譽參半、精度不佳的“狙擊步槍”。但是我就是非常喜歡這種槍,為什麼呢?外形好啊。反正遊戲裡又不會卡殼,一支半自動的Gew 43再配上一支全自動的Stg 44,爽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