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簡介鮑知州一番嚴厲審問之下,曾五說出了自己看到的一切:曾五說,昨天他親眼看到了曾大元被殺的經過,殺死曾大元的人就是年輕的箍桶匠張小七

箍桶匠是是什麼

清朝咸豐年間,貴州人鮑昌調任河北天津府滄州擔任知州。鮑知州到任第二天,就有一個年輕的男子哭著跑上州衙大堂報案,年輕男子一邊哭一邊大喊冤枉。鮑知州不敢怠慢,立刻升堂問案。年輕的男子叫曾榜,系本州下轄的曾家莊村民。

曾榜一邊哭一邊說出了報案情由:

曾榜說他的家中有四口人,父親曾大元、妻子和小兒子還有他一起生活。父親是一個箍桶匠,在當地很有名氣。昨日他與妻子去地裡幹活兒。傍晚時分才從地裡回家,到家裡時並未見到父親的身影,只看到院子裡立著一個新的繭形木桶。曾榜以為這個木桶是父親新做的,於是沒有在意。

一直到天黑,父親曾大元還未回家,曾榜於是出門尋找。結果還是沒有找到父親,不過有人告訴他早些時候有人送來一個新的繭形桶。曾榜聽到此處覺得奇怪,父親明明是個有名的箍桶匠,為何還會請人幫忙箍桶?這個新的繭形桶又是誰送來的呢?曾榜跑回家裡把桶蓋開啟,發現父親曾大元已經死在了桶裡。曾大元死在桶裡,曾榜於是趕緊來州衙報案。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鮑知州接到報案,趕緊帶著三班衙役趕往曾家勘驗。鮑知州等人抵達曾家之後,曾大元的屍體已經被從桶裡倒了出來。仵作一番查驗後發現,曾大元被人用硬物擊打後腦,昏迷後被人裝入桶裡,最後因為窒息而死。鮑知州四處派人調查,此時有一個叫曾五的人前來報案,他提供了

一條重要的線索:

三天前,有一個外地來的年輕箍桶匠到曾家莊箍桶。年輕的箍桶匠箍桶技術高超,而且收費低廉,村民們都請他箍桶。這件事情很快被曾大元察知,曾大元認為年輕的箍桶匠搶了他的生意,於是去挑釁年輕的箍桶匠。昨天中午,曾大元告訴年輕的箍桶匠,若他真有本事就箍個繭形桶給他看看。年輕的箍桶匠果然箍出了一個漂亮的繭形桶,這個繭形桶就是裝曾大元屍體的那個。可以推測,曾大元與年輕的箍桶匠有爭吵,曾大元可能是被年輕的箍桶匠害死了。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鮑知州聽罷,又問曾五還知道年輕的箍桶匠什麼資訊?曾五說昨天箍桶匠與曾大元爭執時曾經說他是州里龍師傅的徒弟。鮑知州聽罷,一邊派人捕頭去找龍師傅打探訊息,一邊派人去找年輕的箍桶匠。捕頭很快查清了年輕箍桶匠的身份,龍師傅說年輕的箍桶匠叫張小七,他是一個孤兒。張小七從小被龍師傅收留,龍師傅傳授給了他手藝。

張小七外表平和,內心卻十分剛烈,曾經與人爭鬥下狠手打得對方落荒而逃。另一方面,衙役們在曾家莊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張小七。有村民說昨天張小七和曾大元發生爭執後,他就離開了曾家莊,張小七是個走村串寨的人,他離去之後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張小七下落不明,鮑知州只得讓衙役們繼續尋找他的下落。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當天下午,鮑知州查完案子時天色已晚,曾家莊的富人曾貴請鮑知州去家裡吃飯。鮑知州帶著衙役們去吃飯,在席間有一個年輕的女子給鮑知州敬了一杯茶。這個女子長得貌美,且頗有風韻。鮑知州問女子是何人,曾貴說女子是她的表姐黎三娘,年前她剛剛死了丈夫,由於無依無靠不得已才暫住在曾貴家裡。鮑知州對黎三孃的美貌稱讚不已,對她的遭遇深表同情。

吃完飯之後,鮑知州和曾貴在屋裡閒聊,突然門外閃過一個影子。鮑知州手疾眼快,很快就把門拉開,門外的男子猝不及防,瞬間撲倒進了房間裡。鮑知州仔細一看,發現此人就是白天狀告張小七的村民曾五。鮑知州問曾五為何在門外偷聽,曾五說他沒有偷聽,而是家中沒有鹽了,所以過來借鹽。曾五趕緊給鮑知州和曾貴賠禮道歉,急匆匆離開了現場。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第二天一大早,鮑知州天還沒亮就起床了,他收拾了一番準備返回州衙。此時突然有衙役來報告,他們終於發現了張小七的行蹤,但可惜的是他已經死了。衙役們在一個叫江灣子村的地方發現了張小七的屍體。在江灣子村口,張小七的屍體倒在一棵大梧桐樹下,他的腦袋被斧頭砍頭,一把血淋淋的斧頭丟在一邊。鮑知州聽罷,趕緊帶人趕去江灣子村調查。

在江灣子村現場,鮑知州果然看到了張小七的屍體,經過仵作檢驗後證實,張小七的確是被這把斧頭砍死的。捕頭告訴鮑知州,兇手肯定是躲在這棵大樹背後,他埋伏在這裡等待張小七,張小七挑著擔子來到這裡,兇手一斧頭砍死了他。

鮑知州仔細查看了張小七的屍體,否定了捕頭的推測。鮑知州認為此案沒那麼簡單,因為經過檢查斧頭是張小七自己的,如果是兇手偷襲張小七,兇手首先要從張小七的擔子上抽出斧頭才能行兇。張小七若是被人偷襲,必然後仰面後跌,擔子也一定會被打翻。但是他的擔子沒有被打翻,張小七是趴在地上的。這種情況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兇手從身後悄悄抽出了他的斧頭,然後一斧頭砍死了他。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那擔子為何不倒呢?因為殺死張小七的不是陌生人,他肯定與張小七認識,他們肯定是熟人。所以張小七把擔子停放在樹下,起身和兇手打招呼。兇手假裝和他閒聊,悄悄摸到擔子上的斧頭一斧頭砍死了他。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命案現場的情況。

張小七為何會被人殺死?究竟是誰殺了他?這樁案子現在已經有兩個人被殺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樁案子成了一樁疑案,鮑知州讓衙役們把江灣子村所有的村民集中起來,一個個排查。結果排查了大半天,問遍了所有村民都沒有半點線索。村民們都說不認識張小七,更沒有目擊張小七被殺的經過。

鮑知州對兩樁命案進行對比,冥思苦想破解此案的關鍵,結果沒有一點進展。就在一籌莫展之際,鮑知州想起了報案人曾五來。昨天晚上,曾五明顯是在曾貴家裡偷聽,曾五肯定知道些什麼。鮑知州立刻帶著衙役去找曾五,曾五住在曾大元家隔壁,當鮑知州等人進入曾五家裡時,曾五嚇得不知所措。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鮑知州讓衙役們找來曾五家的鹽罐,發現裡面的鹽是滿的。鮑知州突擊審問曾五,怒斥曾五若繼續隱瞞將被大刑加身。曾五懼怕嚴刑拷打,不得不承認昨天的確偷聽了鮑知州和曾貴的談話。鮑知州一番嚴厲審問之下,

曾五說出了自己看到的一切:

曾五說,昨天他親眼看到了曾大元被殺的經過,殺死曾大元的人就是年輕的箍桶匠張小七。曾五家就在曾大元家隔壁,中間隔著一堵腐朽不堪的泥巴牆,隔著幾丈遠也能看到對面的情況。那天下午,年輕的箍桶匠張小七扛著一個繭形桶來到了曾大元家裡。曾大元見張小七扛著繭形桶上門,故意刁難張小七,且把價格壓得很低。張小七與曾大元爭吵起來,隨後又扭打在了一起。

曾大元雖然蠻橫無禮,但畢竟年齡在那擺著,他肯定不是年輕力壯的張小七的對手。扭打之中,曾大元被張小七推倒,腦袋撞在柱子之上。曾大元撞到柱子,當場就倒在地上不能動彈了。張小七見曾大元倒下,抱起他的丟進繭形桶裡,隨即匆匆離開了曾家莊。

曾五說罷,鮑知州忙問曾五為何不阻止張小七?曾五說他經常被曾大元欺負,如今看到曾大元被人暴打,心中覺得歡喜不已,怎麼可能會去救他呢?鮑知州聽了曾五的話,心中還是有很多疑惑,既然是張小七殺了曾大元,那張小七又是被誰所殺呢?這樁案子依然還有很多謎團。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曾五告訴鮑知州,他懷疑是曾大元的兒子曾榜殺了張小七為父報仇。鮑知州聽罷連連搖頭,他說曾榜並不確定是張小七殺了曾大元,而且張小七肯定是被熟人所殺,曾榜並不認識張小七。從他見到家裡有繭形桶覺得奇怪可以推測,他根本不知道其父曾大元和張小七之間的糾紛,所以他更不可能殺死張小七報仇。

鮑知州又審問了不少村民,結果還是沒有找到任何蛛絲馬跡。就在鮑知州無法破解此案時,他突然想起了那個繭形桶來。鮑知州問仵作,當初在檢驗曾大元的屍體時,是否確定他是被窒息死的?仵作說他確定曾大元是被窒息死的,絕對錯不了。

鮑知州聽罷,讓人把繭形桶搬來,他讓衙役們把蓋子開啟,他親自鑽進桶裡去。他讓衙役們蓋上蓋子,一旦他在裡面忍受不住了就會敲擊蓋子,衙役們到時候再救他出來。衙役們雖然不同意鮑知州冒險,但還是沒有辦法阻止他這樣做。

大約半個時辰後,鮑知州終於在桶裡面敲擊木桶了,衙役們趕緊開啟蓋子。鮑知州讓衙役們把木桶放倒,在桶身上找到一個小孔,他告訴衙役們這個木桶並非是封死的,有一個很小的排氣孔在蓋子上面。這個排氣孔是用來透氣的,放在裡面的糧食有了這個小孔就不會腐爛。也就是說,當初曾大元被投入木桶裡,他絕對不可能被窒息死亡的。肯定是有人堵住了排氣孔,最後導致曾大元窒息而亡。

鮑知州立刻提審曾大元的兒子曾榜,仔細詢問了他的家庭情況,又問起了那天他和妻子下地幹活時的一些情況。曾榜一五一十地說出了那天的情況,鮑知州聽了曾榜的話後臉上浮現出一絲驚訝的神色,隨後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第二天一大早,鮑知州讓衙役拘捕曾榜夫婦到大堂問話,鮑知州怒拍驚堂木,對曾榜的妻子說道:

“你為何要害死公公?還不快快從實招來!”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曾榜一聽,頓時頭腦一片空白,感覺天要塌下來一般,他連忙說知州大人肯定是弄錯了,妻子怎麼可能殺死公公呢?曾榜的妻子卻很從容,她沒有狡辯自己害死了公公。她之所以害死公公,是因為她恨死了他。緊接著,曾榜的妻子說出了理由:

曾榜的妻子說,公公雖然沒有對她作出什麼有傷風化的事情,但他的確是一個不正經的人。公公是當地有名的箍桶匠,有手藝能賺錢。但是他賺到的錢全部拿去養了情人,公公曾經把一個女人帶回家裡。他把錢都花在這個女人的身上,卻對家裡的一切不管不顧。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孫子都沒有飯吃了,公公也絲毫不去理會。

不久之前,曾榜的大兒子患病,由於沒錢請郎中治病,所以大兒子不幸夭折。而有錢的公公卻在外面逍遙快活一個多月才回家,把賺到的錢花得一分不剩。如果公公有一點良心,公公有一點顧家的心思,他的大兒子也不會死。如今小兒子也患病在床,他們夫妻二人拼命下地幹活掙錢給孩子請郎中,公公卻還是隻惦記著往外跑。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那天下午,她在地裡幹活時中途返回家裡給兒子喂藥,回到家中發現公公被人丟在了繭形桶裡。她看到公公在桶裡,心裡的氣一時湧上心頭,她於是把繭形桶的蓋子蓋上。天黑之時,當他們夫妻二人返回家裡時,公公曾大元就窒息而亡,死在了桶裡。丈夫當時不知道這一切,於是到處去找公公。

曾榜的妻子承認殺死了公公曾大元,她問鮑知州是如何查到自己身上的?鮑知州說,繭形桶蓋子上的那個小孔有一層油漆,而她的髮簪正巧掉了一層油漆,油漆與小孔上的油漆一致。鮑知州又問了曾榜,確定那天妻子中途返回了家中,於是便大膽斷定兇手就是妻子。她蓋上了木桶的蓋子,又用髮簪堵住了小孔,最終導致公公曾大元窒息而亡。

鮑知州又問曾榜的妻子,既然公公與人有私情,那他私通的人是誰?曾榜的妻子說,公公私通的女人就是曾貴的表姐黎三娘。鮑知州聽罷恍然大悟,他趕緊讓人去拘捕黎三娘。此時黎三娘已經離開曾家莊去了江灣子村。衙役們又趕去江灣子村,很快就將黎三娘拘捕到案。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黎三娘被捕了,鮑知州一番審問之後,黎三娘說出了

這樁案子的來龍去脈:

原來,黎三娘丈夫死後,投奔到了曾家莊,他的表弟曾貴是莊上最有錢的人。然而,表弟曾貴卻是一個吝嗇鬼,他每頓飯錢都要黎三娘出,黎三娘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做了曾大元的情人。曾大元有手藝能掙到錢,大把的銀子都花銷在黎三孃的身上。曾大元被殺之後,黎三娘沒有了收入來源,於是表弟把她趕出了家門。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黎三娘被趕出家門,只好去江灣子村投靠她的妹妹。當她來到江灣子村村口時,發現張小七把擔子放在樹下休息。張小七見黎三娘前來,滿臉堆笑地走上前去與她打招呼。張小七認識黎三娘,因為當初張小七擺攤的地方在曾貴家門口。黎三娘請他箍過木盆,因此二人有過交流。黎三娘見了張小七,問他曾大元是不是他殺死的?張小七垂涎黎三娘貌美,想表現下自己的男子氣概,於是滿口承認是自己殺了曾大元。

黎三娘聽了張小七的話,頓時氣得怒火升騰,她故意走到張小七身後,伸出一隻手從後抱住張小七,另外一隻手摸到了張小七擔子上的斧頭。張小七以為黎三娘對自己有意,正想轉身時,黎三娘一斧頭砍在他的後腦勺上。張小七被砍死在大樹下,擔子穩穩地放在樹下,沒有被打翻。這就是為何鮑知州認定張小七是被熟人所殺的原因。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此案到這裡就真相大白了,鮑知州認真分析了案情之後,

終於理順了這樁奇案:

黎三娘喪夫之後投靠表弟曾貴,結果曾貴過於吝嗇,黎三娘為生計做了曾大元的情人。曾大元把錢都花在黎三娘身上,結果導致孫子患病沒錢治療身亡,兒媳婦對他懷恨在心。當年輕的箍桶匠張小七來到曾家莊後,曾大元認為張小七搶了他的飯碗,於是和張小七打賭,讓他做一個繭形桶,如果他做不出來就趕走他。

張小七做出了繭形桶,結果曾大元故意把價錢壓得很低,故意刁難張小七。張小七與曾大元打鬥起來,曾大元的腦袋撞到柱子昏了過去。張小七把曾大元丟進繭形桶裡,這一幕被鄰居曾五看在眼裡。正巧兒媳婦回家給孩子喂藥,看到公公躺在繭形桶裡,於是把桶蓋蓋上,又用髮簪堵住了出氣孔,把曾大元悶死在了桶裡。

曾大元死後,黎三娘被趕出了曾貴家,她去江灣子村投靠妹妹。結果在村口遇到了張小七,當張小七吹牛說他殺了曾大元后,黎三娘用張小七的斧頭砍死了他。由於江灣子村的村民們大多不認識黎三娘,故而並不知道是她殺了張小七。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案子到這裡就很清楚了,鮑知州終於查清了這樁連環奇案。最後,按照《大清律例·刑律》的規定,曾榜之妻殺死公公、黎三娘殺死張小七,兩人按律當斬首。但案卷報上去後,上司認為量刑過重,兩個女人雖然殺了人,但都是一時過激殺人,且她們也都是受害者。故而從輕處罰,免去死刑改判為杖責,並判處徒刑五年。曾貴嫌貧愛富驅趕表姐,導致悲劇發生,處訓誡;曾五見死不救杖責二十大板,以儆效尤。

此案是一樁奇案,案子經過曲折離奇。若不是鮑知州慧眼識奸,若不是曾五露出馬腳,此案將難以破解,將成為一樁謎案。曾大元、張小七、曾貴、曾五、黎三娘等人,他們都在案子之中不自覺地推動了案情發展,使得案子越來越複雜。

清代奇案:木桶引發連環案,兩個男人先後喪命,知州慧眼揭開謎底

奇案點評:做人要常懷善良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

曾貴不是善良的,逼得表姐委身於別人;曾大元是不負責任的,為了一己私慾連孫子和家庭也不顧;曾五是沒有包容之心的,為一時氣憤不肯及時干預曾大元與張小七的爭鬥;張小七是沒有責任心的,他胡亂承認是了曾大元,既是對被害者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最終因為這句話被殺。若他們都有善良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這種悲劇也就不會上演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