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兩千多年前的“智鬥”,他不是輸在“仁”上,而是輸在“人”上

簡介這番話說完後,絺疵萬萬沒想到的是,智伯居然轉天就把他說的話告訴了韓康子和魏桓子,倆人一聽趕緊表忠心,說這一定是趙襄子請他遊說,想離間我們啊

智襄子又叫智伯嗎

若把人生比作一場棋局,那麼史書中滿是輸輸贏贏的“勝負手”。尤其是那些個落敗的人,身死名滅,甚至累及家族,令人嗟嘆。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開篇就講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博弈,智氏家族最終出局,被滅族清零。都說他們輸的原因,就是最後的接班人智伯“不行仁義”。而我卻覺得,智伯沒有輸在“仁”上,而是輸在了“人”上,也就是在“用人識人”上眼拙心塞,沒有洞悉危機,沒有聽進諍言,實在對不起那個“智”字。

兩千多年前的“智鬥”,他不是輸在“仁”上,而是輸在“人”上

要談仁義,諸侯卿大夫們沒幾個經得住推敲的。孟老夫子說了——春秋無義戰,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仁”早就被戰火燒得乾乾淨淨了。“仁”或“不仁”,大家半斤八兩,誰的屁股也不乾淨,誰也別笑話誰。

先看看誰比誰不仁。智伯本來姓荀,叫荀瑤。由於祖上在智邑(今山西臨猗)發家,所以稱他們為智氏。智伯又叫智襄子。史書中的確描述了智伯的一些不仁的細節,比如借自家人智果的嘴說他,這也好那也好,就是一樣不好——不仁義啊!比如說“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資治通鑑》),說“智伯不行仁義而務廣地”(《泰族訓》),說“夫智伯之為人,陽親而陰疏”(《戰國策》)等等。還有,就是在和韓康子、魏桓子在藍臺聚餐時,智伯酒喝大了,在席間調笑韓康子和他的大臣段規。如此種種,彷彿智伯真是在這方面比較突出。

其他人又如何呢?我們來翻翻老賬。

晉國實行六卿管理制度以來,本來是六家分掌大政——智、韓、趙、魏、範、中行。分著分著,趙簡子實力漸漸增強,把矛頭指向範和中行,聯合智、韓、魏,先滅了這倆倒黴蛋兒,分佔了他們的土地,六家變四家。這說不上“仁”吧?可大家對這事兒一拍即合,誰也沒猶豫啊。

後來,大權旁落的晉出公心裡不爽,想請齊國、魯國幫忙討伐四卿,四人乾脆起兵攻打晉出公,晉出公死在逃亡路中。這更說不上“仁”吧?弒君之惡名,恐怕要四人共擔。

兩千多年前的“智鬥”,他不是輸在“仁”上,而是輸在“人”上

而且,趙簡子的兒子趙襄子擊敗智伯後,不僅殺了智伯,還割了他的腦袋做酒器,並夷滅智氏一族,手段殘忍,哪裡“仁”了?

可見,成王敗寇,輸家總是要背各種鍋!智伯真正要背的鍋,只是在用人識人上。

智伯用人和趙簡子差距太太。趙簡子很注意選拔人才,識人很準,用人不疑。手下集聚了張孟談、董安於、尹鐸、傅傁、郵無正、行人燭過、史黯、竇犨等一大批文武良才,治理政事得心應手。

他甚至敢於任用陽虎。這傢伙在魯國策劃政變失敗逃到晉國。孔子最恨陽虎,還預測說,趙氏收留陽虎很危險。然而,由於趙簡子的充分信任和監督到位,陽虎發揮了“正能量”,對趙氏坐大居功至偉。反觀智伯,身邊謀士只有智果、浠疵了了幾個,本就良才不足,還因為智伯不善於聽從勸諫而紛紛離他而去,人才凋零,剛愎自用,怎能不出問題。

智伯對人心的判斷嚴重走偏,把家臣的提醒當作耳旁風,把敵人的迷魂湯當作知心話。

前面提到的那次聚餐,智伯調笑了韓康子和段規,智國聽說了趕緊提醒智伯,說你喝大了不要緊,韓康子一定會記仇的,一定要抓緊防備禍亂。可是智伯滿不在乎地說:“有沒有禍亂全在我的掌握之中,我不發難就算不錯了,誰還敢興風作浪!”而事實證明,智國說得沒錯,韓康子這個盟友最終背叛了智伯。

兩千多年前的“智鬥”,他不是輸在“仁”上,而是輸在“人”上

後來智伯聯合韓康子、魏桓子攻打趙簡子的接班人趙襄子,智伯想出毒計用大水把趙襄子困在晉陽一年多。一撥人來來回回鬥智鬥勇,智伯又是不辨真偽,導致滿盤皆輸。

水灌晉陽的時候,智瑤和韓康子、魏桓子一起檢視水灌效果。智伯在左側“雅座”,魏桓子在中間親自駕車,韓康子在右側陪著。看到“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財食將盡”,智伯洋洋得意地說:“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聽了智伯的話,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碰韓康子,韓康子也輕輕踩了踩魏恆子的腳背,兩人心照不宣。

絺疵在一邊看得明白,回來提醒智伯,“韓、魏必反矣。”智伯還一頭霧水呢,絺疵說,眼看著晉陽就要拿下,韓康子和魏桓子不僅不高興,反而憂心忡忡,肯定是要反了。因為,他們今天看了你水灌晉陽,一定能想得到,總會有那麼一天,你會引汾水灌安邑(魏國都),引絳水灌平陽(韓國都)。

這番話說完後,絺疵萬萬沒想到的是,智伯居然轉天就把他說的話告訴了韓康子和魏桓子,倆人一聽趕緊表忠心,說這一定是趙襄子請他遊說,想離間我們啊。我們不是您的對手,造反根本玩不起。這裡戰事馬上就會結束,輕輕鬆鬆就能分到趙氏土地,我們怎麼會放著便宜不拿,去做根本幹不成的事兒呢?

絺疵恰好碰到了從智伯大帳離開的韓魏二人,他進去對智伯說,你怎麼能把我的話告訴那倆人呢?智伯還裝糊塗,絺疵說,我看他們仔細端詳我又急匆匆地走開,有懼臣之心,因此我知道您一定說漏嘴了。智伯卻笑著說,我跟他們倆一起酹酒起誓,互相不再猜疑,你別再說了,免得自傷和氣。絺疵退下後長嘆:“智氏命不長了!”

由此可見,智伯對人心的把握和身邊的謀士根本不是一個段位的,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沒有讀到對手的“真心”,終於釀成大禍,功虧一簣。

兩千多年前的“智鬥”,他不是輸在“仁”上,而是輸在“人”上

這麼說,智伯是不是智商不足啊?那倒不是,從智伯謀事的角度看,他的智商一直“線上”,不可小覷。

舉幾個例子,佐證一下。

其一:送鍾通路。智伯準備攻打仇由(今山西盂縣東北),但是那裡交通不便,他的“機械化部隊”——戰車戰馬無法通行。智伯想了個妙計,為仇由鑄造了一口大鐘,鐘的口徑大小和戰車同寬。然後請仇由國國君派人拉回去。

仇由國君屁顛屁顛地過來,一邊修路一邊運鍾。等鍾拉到了自己國家,智伯大軍也尾隨而至,輕鬆滅了仇由。能讓敵國主動為自己開通滅國之路,真是智伯的神來之筆。

其二:巨船藏兵。智伯上任沒多久,吳國派使臣赤巿去晉國祝賀。該返程的時候,智伯讓人造了一艘巨大的船,準備載著赤巿沿江歸吳,其實是在巨船裡藏了晉軍,想在途徑衛國時,幹掉衛國。也不知道智伯是不是看過《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受了特洛伊人木馬計的啟示,想出個這麼詭異的計策。要不是赤巿看破,裝病不動身,衛國早就涼了。

其三:護子流放。還是對付衛國,智伯腦洞大開,對外宣稱嫡長子智顏犯了錯誤,要把他流放異國,但是流放的路線圖中,衛國是必經之路。智伯為流放智顏準備了很大排場,暗藏了一個“整編師”的兵力向衛國開拔。不過,衛國有個南文子洞若觀火,提前讓國君防備,使得智伯的完美計劃再次落空。

雖然後面這兩次計謀沒有實施,但可以看出智伯的智商絕對超群。包括他想出的水灌晉陽的絕招兒,也是開了古代戰爭以水攻敵的先河,被後人無數次模仿。要不是最終被盟友暗算,身死族滅,不知道他還會有多少奇思妙想。

所以,綜合看來,智伯謀事無與倫比,智商一度碾壓群雄,但謀人識人卻大失水準。人,是軍事、政治中最活躍的因素,對人研究不透,對人心把握不準,謀劃的再好,也擋不住橫生枝節、功敗垂成。

為智伯一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