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歷史上的大明王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原因有很多

簡介”夏允彝《倖存錄》在“門戶大略”說:“自萬曆以前,未有黨名,及四明(沈一貫)為相,以才自許,不為人下,而一時賢者如顧憲成、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之流,蹇諤自負,每相持

大明王朝為什麼會滅亡

歷史上的大明王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原因有很多

公元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釋出《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隨後北伐蒙元並於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後,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克北京,明思宗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明朝走向滅亡。明朝的滅亡被很多人所惋惜,甚至架空歷史類的小說也多以明末為題材,希望主人公可以挽救危亡,現在,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哪些。

歷史上的大明王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原因有很多

一、明朝後期財政的崩潰

明朝建立之後,所徵收的田稅其實並不高,反而與我國曆史上其他朝代相比,實在是太低了,據相關史料記載,明朝的田稅僅3%左右的稅率,即三十稅一,然而稅率低卻並未惠及民眾,因為大多數土地是掌握在士紳地主手中。士紳地主的剝削使得低稅率的意義並不大,反而造成國用不足,以至於後來崇禎年間屢為財政問題所困。

而掌握大量土地計程車紳卻不在納糧範圍之內,明朝的免稅群體相當龐大。大多數皇親貴族都享受朝廷的免稅政策,尤其是朝廷為了鼓勵科舉,對考上科舉的進士、舉人進行免稅或減稅,幾百年積累下來,越來越多的人不需要納稅,導致國家稅收減少。免稅群體大多屬於統治階級,他們利用自己手裡的政治資源做庇護,透過不同的手段奪取百姓的土地,例如:一個百姓本來需要納三十稅一的田稅,但如果他把自己的土地賣給了免稅群體,這樣這個百姓就成了免稅群體的佃戶,他只需向其交納四十稅一即可。這樣百姓需要交的稅少了,免稅群體又不需要交稅,所以這對於百姓和免稅群體都是好事,唯一利益受損的是朝廷,本應由朝廷收的稅被免稅集團收走了。而對於朝廷而言,不光導致了稅收的減少,太多的農民因為失去土地則又會形成安全隱患。在明朝200多年的時間裡,國家和百姓的財富逐漸地流向這些不事生產的皇族和官紳家族,大明和百姓變窮了,皇族和官紳家族卻變富了,然後大明也就亡了。

歷史上的大明王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原因有很多

二、擋不住的自然災害

對於農業社會來說,最可怕不是人禍,而是天災。如果年年風調雨順,大明王朝也不至於鬧得民變四起,但明朝卻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中國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朝以來,陝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離失所。崇禎二年五月正式議裁陝北驛站,驛站兵士李自成失業。崇禎三年(1630年)陝西又大飢,陝西巡按馬懋才在《備陳大飢疏》上說百姓爭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剝樹皮吃,樹皮吃完,只能吃觀音土,最後腹脹而死,六年,“全陝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

崇禎七年,家住河南的前兵部尚書呂維祺上書朝廷:“蓋數年來,臣鄉無歲不苦荒,無月不苦兵,無日不苦挽輸。庚午(崇禎三年)旱;辛未旱;壬申大旱。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村無吠犬,尚敲催徵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燐,夜夜似聞鬼哭。欲使窮民之不化為盜,不可得也”。旱災又引起蝗災,使得災情更加擴大。河南於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並起”,其饑民多從“闖王”李自成。崇禎十三、十四年,“南北俱大荒……死人棄孩,盈河塞路”。此時的明朝北方基本就是末日景象。

歷史上的大明王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原因有很多

三、瘟疫肆虐

崇禎“七年八年,興縣盜賊殺傷人民,歲饉日甚。天行瘟疫,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榆林府和延安府屬縣相繼發生大疫,“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春無雨,蝗蝻食麥盡,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歲大凶”,廣平、順德、真定等府,類似的記載相當多。

歷史上的大明王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原因有很多

一些史學家相信,李自成入北京之前,明朝的京營兵士就正遭受鼠疫侵襲,谷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卷78中說“京師內外城堞凡十五萬四千有奇,京營兵疫,其精銳又太監選去,登陴訣羸弱五六萬人,內閹數千人,守陴不充”。“上天降災,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傳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數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門逐戶,無一保全。……一人染疫,傳及闔家,兩月喪亡,至今轉熾,城外遍地皆然,而城中尤甚,以致棺蒿充途,哀號滿路。”

歷史上的大明王朝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原因有很多

四、黨爭不斷

明朝後期東林黨與齊楚浙黨相互攻擊,鬥爭不斷,綿延數十年,幾無寧日。《王學質疑》提要說:“夫明之亡,亡於門戶;門戶始於朋黨;朋黨始於講學。”夏允彝《倖存錄》在“門戶大略”說:“自萬曆以前,未有黨名,及四明(沈一貫)為相,以才自許,不為人下,而一時賢者如顧憲成、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之流,蹇諤自負,每相持。附四明者,言路亦有人。而憲成講學於東林,名流鹹樂於趨之,此東林、浙黨所自始也。”《弘光朝偽東宮偽後及黨禍紀略》亦載:“黨禍始於萬曆間,浙人沈一貫為相,擅權自恣,多置私人於要路;而一時賢者如顧憲成、高攀龍、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之屬,氣節自許,每與政府相持。而高、顧講學於東林,名流鹹樂附之,此東林黨禍所自始也。”

清朝康熙帝曾評價說:“…… …… 明末朋黨紛爭,在廷諸臣置封疆社稷於度外,惟以門戶勝負為念,不待智者,知其必亡。”

以上基本就是大明王朝最終滅亡的原因了,歡迎大家補充。另外,電影《大明劫》基本反映出了這些史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