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簡介大蒿坪古道石板路位於騰衝芒棒大蒿坪村上下的高黎貢山西坡山樑上,為保騰古道南線晚期段翻越高黎貢山的主要路段

自然馬幫好玩嗎

在橫斷山脈的險山惡水之間,在從雲南向西北橫上世界屋脊的原野叢林之中,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古道,它被稱之為“茶馬古道”,它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令人驚心動魄的道路之一。

2013年,“茶馬古道騰衝段”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騰衝這些入選了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古道及遺址”,一起感受“極邊第一城”的文化記憶。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北齋公房西坡古道石板及遺址

北齋公房西坡古道石板位於騰衝界頭黃泥坎村東約15公里北齋公房西坡山窪間,為古道自北齋公房下山前往界頭的主要通道之一。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北齋公房西坡古道石板路

據史載,古道最早形成於戰國時期,唐代南詔王閣羅鳳西開尋傳時曾作過區域性擴修,明代隆慶年間(1567—1572年)由騰越知州沈祖學組織鋪築為石板路,並從此沿用下來。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路徑東起高黎貢山北齋公房埡口,沿西坡的小平河谷曲折而下,至山腰的小高良貢臺地止,全長約6公里。路面多以石塊鋪砌,寬1—2米不等,由於山勢陡峻,路徑多在山崖間呈“之”字形延伸,路面可見成串的馬蹄印痕,今雖廢棄多年,但仍可通行人畜。

北齋公房又稱騰雲寺,位於騰衝界頭黃泥坎村東19公里的北齋公房埡口西側臺地上。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前臨淵深萬丈的小平河槽谷,形勢極為險要。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據史載,古寺始建於唐代南詔國西開尋傳之際,明代隆慶間(公元1567—1572年)騰越知州沈祖學擴修高黎貢山險道時,進行過大規模擴修復建。寺址依地形呈東北—西南向佈局,可見設施為一正兩廂一耳和一前側房共4幢建築。佔地650平方米,由於歷經戰火,寺址外牆可見多處槍眼射孔及大量彈痕。

南齋公房西坡古道石板路

位於騰衝曲石江苴村東北約20公里的南齋公房西坡雪衝窪山谷中,山谷地勢東高西低,兩邊山崖夾峙叢林蔽日,地形極為險要。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南齋公房古道上的高腳崖石板路

據史載,古道最早開闢於漢晉時期,唐宋時擴修鋪築為石板路,長期成為南詔大理國統治者經略騰衝及以西地區官營驛道主線路。元代以後,隨著南線城門洞驛道的開設而改為民用,直到1952年保騰公路通車後才被廢棄。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南齋公房西坡古道崗房遺址

路徑東起高黎貢山南齋公房埡口,向下延伸至山谷末端的西坡崗房止,全長約8公里。道路多以人工開鑿鋪築而成,一般寬2米左右,由於山勢陡峻,多數路段在山崖間曲折蜿蜒而行,留下了雪衝窪、高腳崖、大理仔撐腰石等多處險要景觀,被認為是古道上最能考驗人們意志和耐力的代表性路段。

城門洞西坡古道石板路

位於騰衝芒棒大蒿坪村東南約5公里的高黎貢山西坡一帶山窪中,為城門洞古道翻越高黎貢山的主要路段之一。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城門洞西坡古道石板路

據史載,古道最早形成於三國諸葛亮南征之際,元初設為通緬驛道後,逐步擴建為石板路。至清代道光年間驛道改走大風口、黃竹園後被區域性廢棄,民國初年又改走大蒿坪後被全部廢棄,前後沿用時間500餘年。

古道東起城門洞分水嶺西北的風吹壩埡口,向西沿山窪曲折而下,經太平鋪、竹笆鋪、大慄樹至橋街村止,長約20公里,目前除大慄樹以下路段被村寨公路破壞外,其餘均儲存完好。路面均以石塊鋪築,靠山一側留有明顯的排水溝道,具有較強的抗災保通能力。由於廢棄時間長,道路沿線叢林密佈,風景幽雅。

黃竹園古道石板路及遺址

黃竹園古道石板位於騰衝芒棒大蒿坪村東約12公里的高黎貢山西坡黃竹園一帶山坡上。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潞江惠人橋修通後,由騰越廳組織修建。至民國十一年(1922年)古道改走大風口—小平河後廢棄,前後沿用80餘年。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大風口古道上的黃竹園石板路

路徑東起黃竹園分水嶺埡口接大風口古道,中經黃竹園鋪、黃竹園馬站向西延伸至太平鋪與早期城門洞老路相交,長約6公里。古道路面均以石塊鋪築,寬2米左右,道路兩側濃林密佈,風景幽靜,雖然廢棄時間較長,但因水土保持較好,多數路段儲存完整,為古道上有代表性的石板路之一。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黃竹園鋪烽火臺

遺址位於騰衝芒棒大蒿坪村以東12公里高黎貢山黃竹園埡口西側,以其地盛產黃竹而得名。這裡地居高黎貢山極頂,山高水險,叢林密佈,為保騰古道南線晚期段翻越高黎貢山的主要關隘。

大蒿坪古道石板路

位於騰衝芒棒大蒿坪村上下的高黎貢山西坡山樑上,為保騰古道南線晚期段翻越高黎貢山的主要路段。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據瞭解,該段古道最早形成於清末,系由民間商旅為抄黃竹園古道近路而開闢。民國十一年(1922年)被騰衝縣政府正式確定為官營驛道,由商會出資擴建石板路,並約請駐騰英國工程師協助測量,沿路建立里程碑。之後,一直沿用到1952年保騰公里通車後才被廢棄。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大蒿坪古道上由英國人刻立的里程碑

路徑東起隆陽、騰衝交界的高黎貢山小平河接大風口古道,向西經三岔窪、二臺坪、大蒿坪、崖子腳、中寨至橋街村與早期城門洞古道相交,總長約25公里。古道路面均以石塊鋪築,寬2—3米,目前除大蒿坪以下路段被鄉村公路區域性破壞外,多數路段儲存完好,且在山頂三岔窪埡口上儲存有一方當年英國人刻立的里程碑。

橄欖坡古道石板路

橄欖坡古道石板路,位於芒大水塘村橄欖寨至二臺坡之間的橄欖坡一帶山樑上,為元明以來保騰驛道的主要路段之一。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路徑沿山樑斜坡而上,長約6公里。據史載,該段古道最早開闢於三國時期,元代設為驛道以來鋪築為石板路,直到1952年保騰公里通車後才被廢棄,改為民間通道。古道路面均以石塊鋪築,寬2—3米,由於使用時間長,路面上隨處可見成串的馬蹄印痕。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橄欖坡古道馬蹄印

赤土鋪(鄭山)古道石板路

位於騰衝芒棒甘露寺與鄭山小八灣之間的山窪谷地中,為保騰古道南線從甘露寺(原赤土鋪)經鄭山村前往騰衝的主要路段。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據史載,該段古道最早開闢於三國時期,元初置為驛道後鋪築成石板路,至1952年保騰公路通車後改為民用。古道東起甘露寺村口接橄欖坡古道,向西沿山窪蜿蜒而行,至鄭山小八灣止,全長約4公里。路面均以石塊鋪築,因地勢較緩,一般寬2—3米。古道至今仍是當地民間重要的來往通道,近因村民使用拖拉機上山拉柴,部分路段被人為改造填平。

玉璧坡古道石板路

於騰衝玉璧村東玉璧坡(也稱巔峻山)上,為保騰古道南線進入騰衝縣城的主要通行路段。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據史載,古道最早可能開闢於三國諸葛亮南征之時,元代置雲南通緬驛道後納入官方經營。明代中期曾區域性改線擴修並在下段玉璧鋪設官廳迎送往來官員和緬甸使臣。清乾隆徵緬戰爭勝利後,為進一步加強驛道的通行能力,由騰越廳同知伊里布於嘉慶初年進行了全面的擴修整治,長期沿用下來。1952年保騰公路通車後改為民用,現仍為當地村民上山砍柴放牧的主要通道。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現存路徑東起玉璧坡山頂接芹菜塘土路,向西沿斜坡曲折而下,至玉璧村口止,總長約6公里。路面均以石塊鋪築,一般寬2米左右。其中,村子附近一段擴寬至3米以上,除有山溪從路邊潺潺流過外,還在兩邊廣種龍竹、香果、香樟等綠化竹木,使之成為保騰驛道上鋪設標準最高,路面儲存最好,且自然風光最美的絕佳景觀通道。2011年公佈為保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棕包河得勝碉

位於騰衝猴橋鎮猴橋村南7公里棕包河口的檳榔江南岸。為騰密古道北線茶花塘支線的主要出境關隘。

山水之間 馬幫踏著雲和月:感受騰衝的文化 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據民國《騰衝縣志稿》記載,系清道光三年(1823年)騰越廳同知胡啟榮為防止江外“野人”(今緬北克欽族)入境搶劫而建,為時設騰越邊境77碉之一。碉堡依地形坐東向西,面臨檳榔江河谷。範圍南北長60米、東西寬長26—35米,面積1877平方米。

大歇場坡古道槽谷路

位於騰衝中和打板箐村西大歇場坡一帶叢林中,為騰密古道南線自種好前往盈江盞西的主要通道之一。

古道形成於唐代中期。元明開邊通緬,曾多次以此為行軍大道。明末雲南巡撫陳用賓築八關九隘,曾以此為盈江神護關的後方通道。清代中期以後,長期成為騰衝商旅從騰衝前往密支那和英美探險家自密支那前來中的重要通道。上世紀五十年代騰衝至盈江公路通車後被廢棄。

古道東起大歇場坡腳接打板箐土石路,向西經麻雒灣、一里槽至山頂的分水埡口止,全長約8公里。由於土壤結構為沙質土,長期人馬踐踏加和雨水沖刷,使古道路面不斷下陷,在麻睢灣和一里槽一帶叢林中形成了一條深3—6米、寬2—3米不等的深邃槽谷通道,人馬行走其間,終日不見陽光。

漫漫古道上,騰衝馬幫長年累月踏著雲和月,清悅的馬鈴聲記錄著雲南菸草、茶葉、絲綢與緬甸翡翠的商貿歷史,在橫斷山的崇山峻嶺間,在歷史的長空中生生不息。感受騰衝的文化基因,記得來這些古道打個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