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單機遊戲首頁單機遊戲

23年前王小波去世時,葬禮無一同行送行,1月後卻被同行捧上神壇

簡介是的,在中國文學史上,王小波完全稱得上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作家,他的文字是一個時代下的產物,是那個年代深刻現實的反映,縱使數十年甚至百年後,依舊具有深刻的思想

王二跟王小波十一個人嗎

王小波在《我在荒島上迎接黎明》中寫道:“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顆星星:如果我會發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麼美好,那麼一切恐懼就可以煙消雲散。”

生而為人,或是平凡一生,或是轟烈一生,最終都歸於沉寂,唯有其精神或將永留,大部分人皆是屬於前者,逝去便是永遠。而王小波亦是前者,但不同的是,他死後卻是聲名大噪,

哀榮

一片

正如他所說“我希望自己是一顆星星,不必害怕黑暗”。

這就是王小波,一個思想

特立獨行,遊離於體制之外

作家

。這位

23年前去世,

生前

默默無聞

死後卻得

無數人頂禮膜拜

的作家,終究為

世人

重新審視

23年前王小波去世時,葬禮無一同行送行,1月後卻被同行捧上神壇

一、生於不凡,一個與眾不同的靈魂

1952年的5月13日,王小波在北京出生了,他的父親王方名先生是中國人大邏輯學的教授,可謂是書香門第。遺憾的是,在三反運動中,他的父親被錯認為“階級異己分子”。

王小波

便是在這樣的

家庭變故中

降生

,父母為他

取名“小波”,

既是對家庭變故的記錄,亦是寄託了希望這場災禍能夠

像大海中的小波浪

一般儘快

過去。

儘管

波浪

終將

過去

但王小波

的人生卻在未開始時就受到了影響。

因為他在孃胎中受到了刺激,導致先天的發育不良和嚴重缺鈣。

據他的兄長王小平說:小波後來突發心臟病早逝跟母親妊娠期所受的刺激不無關係。並據其回憶,“小波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經常閉目塞聽,露出一副呆呆的表情,站在同齡兒童中間,十足是個異類,使人懷疑他的腦袋是否有毛病,連我姥姥和我媽都管他叫‘傻波子’。”

這便是王小波的童年,他從童年起就與別人有所不同。王小波家一共有五個孩子,他是第四個孩子,也是第二個男孩。在他的許多小說中都有一個“王二”的主人公,也許便是如此來的。

23年前王小波去世時,葬禮無一同行送行,1月後卻被同行捧上神壇

事實上,王小波的作品中大多都隱藏著現實生活的痕跡。因為

王小波

正是

經歷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大事件,對他的

作品

造成了根源性的

影響

他人生的走向

亦是與此相關

王小波的外貌從小就讓他受著許多非議

——身體瘦弱、腦袋碩大、嘴巴誇張以及一臉的褶子……

他的妻子李銀河在初見之前,曾十分心動他的文字,但卻在第一次見面時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後來被其表白後時還感到有些難以接受。“ 他的長相……實在是種障礙,差一點就分手了。 ”李銀河如此說道。

儘管上天沒有給他的一個好看的皮囊,但卻給了他一個有趣的靈魂。在這副面容下的靈魂如此生動,驚奇,就這樣收服了愛人李銀河。而他的文字也仿若是一道門,開啟便能見到門後的他,一個不一樣的王小波,一個在文學道路上不願回頭的人。

二、走到底的文學道路

王小波的文學之路起源很早,卻充滿了重重磨難,直至死亡也未有過平順的一天。

23年前王小波去世時,葬禮無一同行送行,1月後卻被同行捧上神壇

十二歲時,小學五年級的王小波因一篇作文被選作範文而在學校中得到廣播,這是王小波第一次與文學結下了緣分。

1966年,因文化革命的開始,彼時的王小波還只是一個初一學生,兩年後,16歲的王小波因“上山下鄉”運動而被迫去農村的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於是在1968年,17歲的王小波經過了長途火車被送到了雲南農村勞動。也是在雲南兵團勞動的這段時期,王小波開始嘗試寫作。而在雲南的這段經歷成為了處女作《地久天長》的靈感,亦是了他的代表作《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

王小波的文學

氣質

便是

在祖國邊陲

,在廣闊而貧瘠的土地上

養成

直到1978年恢復高考後,王小波才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有了再受教育的機會,這也本是他接受文學的機會。遺憾的是,他父親卻定下了“不準學文科”的家訓,最終他只能被迫選擇了僅有兩門的理科專業之一。

23年前王小波去世時,葬禮無一同行送行,1月後卻被同行捧上神壇

對於專業問題,王小波曾在雜文中闡述過:“我父親不讓我們學文科,理由顯而易見。在我們成長的時代裡,老舍跳了太平湖,胡風關了監獄,王實味被槍斃了。以前還有金聖嘆砍腦殼等等例項……”

前人的悲劇和教訓擺在了面前,就連父親也是百般阻撓,但

王小波

還是

脫離

了這樣的體制

,辭職

獨立寫作

1988年時,王小波因李銀河隨費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學社會研究所做博士後,在北大社會所負責資料統計和計算機維護的工作。

這樣的生活雖然安逸無虞,卻終究不是他想要的。

在1992年時,王小波辭去教職,儘管所有人都反對,只有妻子李銀河的支援。他還是毅然開始了他寫小說的歷程,在那個年代,寫作根本賺不了錢,何況他的小說在當時不為人們所歡迎。

王小波正如他筆下那隻特立獨行的豬一般,不安於被安排好的生活,也不願意去刻意營造形象,更不樂於去教化他人,他的文字中坦露著他最大的真誠。

23年前王小波去世時,葬禮無一同行送行,1月後卻被同行捧上神壇

遺憾的是

,他的思想他的才華還沒有更多的展現,突來的病發便帶走了他。

三、死後成名,斯人已逝

1997年的4月11日凌晨,王小波心臟病突發,在自己簡陋的寫作間逝世了,

而此時的他不過

44歲

,一個正值壯年的年紀,他的生命卻猝然停止了……

在他的追悼會上,他的代表作《時代三部曲》還沒有出版的機會,只有他的朋友們特意把3本書的封面打印出來,隨著他一同火化了。

彼時,來參加他的追悼會除了親友之外還有許多自發從各地趕來的弔唁者,他們或痛惜一位作家的離世,或是仰慕王小波的文字。然,在這些人當中,卻沒有一個他的同行來送行。

王小波

是一個獨立的作家,他沒有加入任何文學協會,他甚至

一生

得過國內任何一個文學獎

在他去世

一個月後

卻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23年前王小波去世時,葬禮無一同行送行,1月後卻被同行捧上神壇

彼時,出版社在北京萬壽寺舉辦了“王小波《時代三部曲》的作品研討會”。而前來參加研討會人有:中國作協領導、文藝批評家、小說家、社科院學者、著名媒體人、導演……

這是與一個月前截然不同的、

人聲鼎沸

的場面。

負責1997年版王小波三部曲的編輯鍾潔玲這樣說過:“我親眼目睹一個作家從生前的孤清冷寂,到死後的洛陽紙貴。”

在王小波逝世的4年後,他的《時代三部曲》被加印10多次,而印數達到了20萬冊,在當時來說可謂是十分火爆的。

於是,

這個

生前被主流文學圈

所拒之門外的

作家聲名鵲起

毋庸置疑

的是,王小波的作品

火了,

而這種火或許永遠都不會過時。著名音樂人高曉松曾說:“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

“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這是對王小波作品力量的肯定。

儘管

王小波已離開

23年

但他的精神卻

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那是

王小波用荒誕和黑色幽默

給予

讀者的

精神力量。

23年前王小波去世時,葬禮無一同行送行,1月後卻被同行捧上神壇

小結

縱觀中國當代的文學家,絕不缺乏優秀或是偉大的,王小波卻並非能用優秀這個詞來形容。無數的人將他捧上神壇,也有無數人並不認可他的文字,而他也並非想做一個讓人稱道的作家,或許更加適合他的是獨一無二這個詞。

是的,

在中國文學史上,王小波

完全稱得上

一個

獨一無二的作家,

他的文字是一個時代下的產物,是那個年代深刻現實的反映,縱使數十年甚至百年後,依舊具有深刻的思想。不可否認,他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

獨一無二的作家。

參考資料:《我在荒島上迎接黎明》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Top